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50篇
  免费   1647篇
  国内免费   1031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89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388篇
口腔科学   177篇
临床医学   2800篇
内科学   1247篇
皮肤病学   72篇
神经病学   282篇
特种医学   4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41篇
综合类   7318篇
预防医学   1104篇
眼科学   92篇
药学   8453篇
  35篇
中国医学   7742篇
肿瘤学   185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423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568篇
  2020年   563篇
  2019年   734篇
  2018年   450篇
  2017年   718篇
  2016年   732篇
  2015年   827篇
  2014年   1336篇
  2013年   1434篇
  2012年   1764篇
  2011年   1896篇
  2010年   1663篇
  2009年   1725篇
  2008年   1857篇
  2007年   1712篇
  2006年   1534篇
  2005年   1656篇
  2004年   1402篇
  2003年   1392篇
  2002年   1143篇
  2001年   939篇
  2000年   727篇
  1999年   616篇
  1998年   530篇
  1997年   491篇
  1996年   423篇
  1995年   339篇
  1994年   278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是患者使用抗骨吸收或抗血管生成药物导致的并发症,破坏了口腔卫生,影响患者饮食、语音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对MRONJ患者最恰当的治疗策略还未达成共识。本文就近年来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分期及辅助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小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早期干预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早期干预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 d、2 d后,观察组乳酸清除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2 d后,两组肺血管通透性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 d后,两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血肌酐、尿量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较对照组低,尿量较对照组多(P<0.05);治疗2 d后,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前白蛋白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小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早期干预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能有效提高乳酸清除率,调节血清感染标志物水平,减少肺水,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效果以及对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琢、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琢、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炎症介质,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研究组接受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茁亚单位、肿瘤坏死因子-琢、白介素-6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56/64),高于对照组的70.31%(45/64)(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茁亚单位、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琢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白介素-6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茁亚单位、孕酮水平,抑制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8月收治的125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研究组63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认知功能及血液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术后采用丹参川芎嗪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液黏度,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17例,以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治疗2周后,研究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97.
998.
1例88岁老年女性患者,因胆管结石伴胆管炎,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g溶于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12h 1次抗感染治疗。静脉滴注约30min时,突发全身皮肤瘙痒、皮疹、胸闷、晕厥、乏力、大汗等不适,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停止抗菌药物输注,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及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静推,多巴胺注射液200mg+0.9%氯化钠注射液50mL微量泵泵入,每小时4mL,1h后症状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999.
1000.
摘要:目的: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主动监测与综合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完善药品说明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HIS哨点医院药物警戒系统主动监测本院2018年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604例住院患者,对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使用信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监测患者中男300例,女304例,平均年龄(53.07±17.90)岁;用药原因主要为骨折、创伤等;均采用ivd,qd给药,日剂量范围5~20 mg;疗程1~28 d,平均(6.05±4.81)d。主要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浓度范围2%~20%。共发生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0.5%。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超适应证用药、疗程不合理、溶媒选择不适宜、配制浓度过高以及肾功能异常者合并使用肾毒性药物等。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我院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较为安全。临床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采取多种措施避免或减少超说明书用药,根据监测实际情况对主要科室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指导,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