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从伤寒外感病遣方须辨表里缓急、辨治伤寒不忘护阴、经腑分证阐发少阳病证、立足少阴论治心血管疾病4个方面,介绍梅国强教授论治伤寒的经验.梅国强教授主张,对伤寒外感病的证治,应根据病住的深浅、病情轻重和病机的进退出入,明确表里轻重、主次缓急;对外感热病,根据邪正之盛衰,处理好"慎用"与"早用"、固阳与护阴的关系,重视保存阴津;对少阳病证之证治,宜以经腑分证为纲,重视手足经腑同调;禀承<伤寒论>少阴心肾水火学说,结合外感内伤相因学说,辨证论治心血管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52.
梅国强运用经方治疗黄褐斑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患者以中年妇女居多,多发于两颧、两颊、鼻周、额头和眼周.西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尤其是和女性的雌性激素水平异常有关,因此月经不调、服用避孕药、肝病、慢性肾病或药物性肝肾损害等都会形成黄褐斑,日晒和精神压力会加重病情,并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3.
程方平 《中医杂志》2013,54(3):252-254
梅国强认为,伤寒、温病等经典是中医的核心,其生命力在于经典中蕴涵的方证理论与辨证论治的方法.以此总结了以三大辨证纲领为整体指导,以方证寓法切中病机,复用经方的多维方证论治思辨体系.该体系法度严谨规范,依章可循,疗效确切,将中医的相关病证安插于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纲领构建的立体框架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54.
曾祥法  梅琼 《中医杂志》2011,52(11):912-913
梅国强(1939-),男,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知名的伤寒学家,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64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师承洪子云教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先后主编和协编全国中医院校《伤寒论》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等多种著作。临床擅长六经辨证为主,结合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灵活运用经方,在治疗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病证方面有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55.
周贤  刘松林  樊讯  明浩  陈海洋 《中医杂志》2021,(4):289-291,302
总结梅国强教授辨治扩张型心肌病的临证经验.认为扩张型心肌病核心病机为虚实两端,实者,或痰或瘀,阻滞气机,痹阻心脉;虚者,关乎心之气血阴阳虚损,临证务必全面收集四诊资料,详辨其虚实病机.同时坚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谨守病机,立法选方,如常见之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亏虚证、少阴阳虚水泛证,宜分别选用小陷胸汤、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56.
<正>梅国强教授是第三届国医大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为第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知名伤寒大家。其治学严谨,临证擅长活用经方诊疗各种疑难杂症,并拓展经方使用范围。近年来,肿瘤发病日渐增多,笔者有幸侍诊于梅师之侧,深切感悟到其运用经方治疗肿瘤之妙,现精选其治疗肿瘤病数案以共赏之。1小陷胸汤加味治疗肺癌患者龚某,男,66岁,2016年3月9日初诊,门  相似文献   
57.
梅国强教授学识渊博。四十余年来一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很多方面多有建树。笔者仅对梅师诊治冠心病的经验方面进行小结 ,以飨读者。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心悸等范畴。中医学认为 ,本病多因年老体弱 ,过食肥甘厚味 ,情志内伤 ,可致本虚 (心气虚  相似文献   
58.
曾祥法  梅琼  刘松林 《新中医》2012,(9):136-137
梅国强(1939-),男,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知名的伤寒学家,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64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本科,师承洪子云教授。从事《伤寒谶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病证。1论痿证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日:“痿,谓手足瘘弱,无力以运行也。”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称“痿蹙”。“痿”是指肢体痿弱不用,“蹙”是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素问·生气通天谶云:“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相似文献   
59.
介绍梅国强教授治疗小儿疳积的经验,分析疳积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梅国强教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是疳积的基本病因,脾胃运化受阻是其基本病机;另强调辨清虚实,重视小儿肝常有余的生理特性,气有余便是火,易致肝郁化火乘脾,愈加伤及脾胃;临证时,梅国强教授运用“轻可去实”法治疗小儿疳积,善用轻清之品,以祛浊气、运脾气,攻补兼施,见解独到;另重点将小儿“脾不足”与“肝有余”有机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0.
藤龙四土汤有祛内生伏毒、散外感邪毒的主治功效,其中部分中药或活性成分又具有调节免疫、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抗血栓等药理作用。藤龙四土汤的主治功效和其中部分单味中药的药理作用分别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和病理相契合。因此,藤龙四土汤临床用于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不仅可以提高改善病情的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的临床疗效,而且可能替代或减少双抗(抗炎、抗感染)药物的用量,并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