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1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4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87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07篇
  15篇
中国医学   164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究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4例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参照组的73.8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嗳气、胃痛、反酸、胃胀等症状积分较参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能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右归丸联合二陈汤加减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2、Angptl-4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 Flt-1)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PCO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右归丸联合二陈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痤疮评分、宫颈黏液评分、卵巢体积、卵泡数量、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和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泌乳素、Angptl-2、Angptl-4、s Flt-1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痤疮评分、RI、PI、Vm和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泌乳素、Angptl-2、s Flt-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卵巢体积小于治疗前,卵泡数量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卵巢体积小于对照组,卵泡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2组宫颈黏液评分和Angptl-4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右归丸联合二陈汤加减治疗PCOS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性激素水平,改善子宫血液循环,其机理可能与调节血清Angptl-2、Angptl-4和s Fl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3.
104.
祖国中医学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归属为“腹痛、瘰疬”范畴。该病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疼痛多呈阵发性,反复发作。其病机主要是毒壅气滞、湿热蕴结。小儿外卫功能不足,形气未充,易于感触外邪,结于腹部,不通则痛,则生此病。我院自拟“理气消积止痛汤”加减。理脾肺之气、通行十二经脉;宣肺、化痰散结;清热凉血、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缓急止痛;健脾止泻、清热排脓。与西药配合,达到解毒散结,化湿清热。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玉液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1月—2012年3月收治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7例,对照组应用降糖药物消渴丸治疗,治疗组应用玉液汤加减治疗,服药8周后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45例(67.01%),总有效率94.03%;对照组显效34例(50.75%),总有效率76.1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玉液汤加减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对大鼠心电图和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浓度的影响及炙甘草汤加减方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模型,运用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大鼠心电图(ECG)的变化,分别记录大鼠冠状动脉结扎30、60 min、2、4、6 h后ECG中J点的位移(ΔJ),冠脉结扎后6 h取血,测定大鼠血清中CK、LDH及MDA的浓度,并探究炙甘草汤加减方对其的干预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30、60 min、2、4、6 h J点位移明显增高(P<0.05),血清中CK、LDH及MDA的浓度也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在这五个时间点上的J点位移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CK和LDH的浓度也明显下降(P<0.05),在MDA这个指标上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大鼠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后,心电图发生明显变化,血清中CK、LDH及MDA浓度明显升高,本实验所用的炙甘草汤加减方能明显缓解急性心肌缺血对大鼠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总结王丽娜教授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辨治产后身痛的经验。王丽娜教授认为产后身痛的发病关键是血虚受风,风寒湿邪稽留关节、肢体,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经络,不通则痛,其总体病机为血虚血瘀。桃红四物汤为养血活血、化瘀调经的中医经典名方,用于治疗产后身痛契合其基本病机。临床辨治可从气血双亏、邪气外侵,邪瘀互结、筋脉引急,肝肾不足、筋脉失养分型加减治疗,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探讨调营和卫法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连续治疗15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各项指标(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营和卫法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优于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析中药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诊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4月20日~2016年4月20日.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药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将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浆黏度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较对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血浆黏度为(1.02±0.22)mPa·s,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中药小柴胡汤加减用于治疗中风后眩晕效果较为可观,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