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1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55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351篇
预防医学   92篇
药学   1686篇
  1篇
中国医学   3900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452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449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8 毫秒
991.
挥发油是中蒙药材的一大类成分,广泛存在于中蒙药、香料中。中蒙药挥发油不仅在医药上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香料工业、日用食品工业及化学工业上也是重要的原料,本文对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影响挥发油含量的因素进行概述,为含挥发油类药材的提取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鱼腥草药材中挥发油量和甲基正壬酮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确定鱼腥草适宜的贮藏条件及期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加速和长期稳定性实验考察鱼腥草的稳定性,测定不同贮藏时期鱼腥草中挥发油含量,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结果经加速试验,鱼腥草挥发油含量降幅低于3.85%,甲基正壬酮含量下降4.06%-4.76%。经长期稳定性试验,甲基正壬酮含量下降3.25%-4.76%,挥发油下降1.20%-1.28%。结论经稳定性实验,鱼腥草中挥发油量和甲基正壬酮含量在考察期内均略有降低,但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考察草果挥发油、白豆蔻挥发油、砂仁挥发油单独和组合使用对磷酸川芎嗪(ligustrazine phosphate,LP)黏胶分散型透皮贴剂在离体裸鼠皮肤的促渗作用。方法采用E 100、丁二酸等制备LP黏胶分散型透皮贴剂;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裸鼠体外透皮吸收实验;采用HPLC法进行接受液中药物含量测定。结果加入挥发油及氮酮促渗剂的LP贴剂的12 h累积渗透量(Q12)都有所增加,质量浓度为3%草果挥发油、5%白豆蔻挥发油、7%砂仁挥发油、1.5%草果挥发油+2.5%白豆蔻挥发油、2.5%白豆蔻挥发油+3.5%砂仁挥发油及3%氮酮组的Q12分别是(0.972±0.121)、(0.953±0.243)、(0.876±0.138)、(0.932±0.192)、(0.667±0.171)、(0.862±0.139)mg cm-2;增渗倍数(ER)分别是1.638、1.596、1.489、1.596、1.149、1.489;与阴性对照组比较,3%草果挥发油、5%白豆蔻挥发油、1.5%草果挥发油+2.5%白豆蔻挥发油有明显的促渗作用(P〈0.01)。结论各种质量浓度单一及组合的挥发油对贴剂中LP都具有一定促渗作用,以3%草果挥发油的促渗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制川芎挥发油鼻腔喷雾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川芎挥发油,并以其为主药制备鼻腔喷雾剂;建立川芎挥发油鼻腔喷雾剂质量控制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含量。结果:所制备的川芎挥发油鼻腔喷雾剂为无色、微粘、澄明液体,其鉴别和检查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的相关规定;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在5.0~15.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36%~100.3%,RSD为0.15%~1.17%;所制备样品24 h内稳定性良好。结论:鼻腔喷雾剂可作为川芎挥发油新制剂品种开发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95.
刘俊  李健  吴兵 《华西药学杂志》2013,28(4):419-420
目的 测定不同批次复方木香小檗碱片中木香烃内酯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 (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0 mL· min-1,柱温25℃,进样体积10 μL.结果 木香烃内酯10.78~107.8 μg· 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6%,RSD=1.4%(n=9);5批次复方木香小檗碱片中的木香烃内酯的含量为0.08%.结论 所用方法简单、稳定,木香烃内酯的含量可作为复方木香小檗碱片的品质评价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96.
前不久,云南白药由于"涉毒"(含乌头碱)而引起不小震动。近日,"汉森制药"因其产品"四磨汤口服液"中含有槟榔,陷入"致癌门",使槟榔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槟榔作为一种常用中药,为什么会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一级致癌物?我们还能用槟榔入药吗?"槟榔致癌"源自嚼食槟榔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从1969年就开始从事癌症危险因素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食品、药品、环境因素等致癌因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朝鲜苍术挥发油成分,为朝鲜苍术的药用价值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峰面积归-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朝鲜苍术的挥发油中分离出58种,鉴定出55种化学成分,鉴定出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9.94%,主要成分有苍术酮(31.1831%)、3-羟基-6β-环丙烷-5β-胆甾烷(12.3086%)、5α-螺甾烷(11.2161%)、巴伦西亚橘烯(7.05606%)、γ-榄香烯(4.24732%)、菜油甾醇(2.11089%)、石竹烯(1.44473%)、β-桉叶烯(1.43541%)、9,10-脱水-异长叶烯(1.21445%)、α-石竹烯(0.72132%)。结论朝鲜苍术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98.
杨靖  阎妍  闫晓楠 《齐鲁药事》2013,(10):569-570,575
目的优选木香顺气丸中木香和砂仁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萃取压力、温度、时间、药材粒度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优选的萃取工艺为:木香、砂仁粉碎成粗粉,萃取压力30 MPa,温度40℃,萃取3 h。结论使用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操作简单,工艺稳定,萃取物得率高。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牡荆油乳剂中挥发油的测定方法,以期更准确地测定其挥发油含量,更好地控制药品质量.方法:应用挥发油测定法.结果:经破乳后挥发油含量明显提高.结论:牡荆油乳剂测定挥发油含量需进行破乳,破乳的完全程度直接影响最终的含量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云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云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和油的品质综合评分为指标,对水蒸气蒸馏、超临界CO2萃取、加热回流提取、超声波提取和闪式提取5个提取方式进行实验优选;再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所选提取方式的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效果最佳,经正交实验考察发现对云木香挥发油提取结果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萃取压力,其次是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分离温度,可结合生产实际进行选择。结论:云木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临界CO2萃取,CO2流量20L/h,萃取压力18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1.5h,分离柱压力6.5MPa,分离温度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