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和诊断。评价特异性治疗的疗效。方法: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流程及痰细胞分类检查,对111例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针对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结果:111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确诊102例,确诊率91.9%。单一病因咳嗽者89例(87.3%),二重病因11例(10.8%),三重病因2例(2.0%)。包括复合病因在内的咳嗽者,总计126例次慢性咳嗽病因,胃食管反流性咳嗽35例,占27.8%;咳嗽变异性哮喘20例,占15.9%;鼻后滴漏综合征34例,占27.0%;感染后咳嗽15例,占11.9%;ACEI类药物药源性咳嗽5例,占4.0%;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8例,占6.3%;病因朱明者9例,占7.1%。102例明确诊断的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97例患者咳嗽得到临床控制(95.1%),其余5例为罹效(4.9%)。结论: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流程及诱导痰细胞分类学检查是诊断慢性咳嗽的重要手段。GER、PNDS、CVA、PIC、EB、ACEI类药物诱导的咳嗽等是昆明地区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针对咳嗽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2型精尿病1级亲属中糖耐量正常者糖、脂类、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以了解2型糖尿病易患因素的遗传性,根据这些变化指导临床制定出更早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措施.方法 选择2型糖尿1级亲属糖耐量正常者111人为实验组,3代无糖尿病家族史健康111人为对照组,记录年龄、性别、身高、体围、体重,过夜禁食8~12 h,抽肘静脉血查血脂、肾功、C-RP、胰岛素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60)、胰岛细胞抗体(mA),OGTT试验、胰岛及C-肽释放试验,并计算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a)、OGTF中30 min和空腹胰岛素与血糖差值的比△I30/△G30、胰岛素敏感指数(IAI),OGTT葡萄糖、胰岛素及C肽释放实验的曲线下面积,并对以上两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1级亲属中糖耐量正常者与3代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健康人比较BMI、甘油三脂(TG)、CRP、OGTY试验中的30、60 min的血糖、胰岛素,服糖后60 min的胰岛素、10 min及120 min C-肽,OGTY葡萄糖、胰岛素及C肽释放实验的曲线下面积均增高(P<0.05).HOMAIR、HOMAβ、△I30/△G30、IAI、IAA、GAD60、及ICA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1级亲属中糖耐量正常者已经发生胰岛β细胞功能的异常变化,即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下降,即使糖耐量正常,但已表现出糖负荷后血糖OGTT葡萄糖、胰岛素及C肽释放实验的曲线下面积的值高于正常对照组,BMI、TG、CRP已示增高.2型糖尿病的1级亲属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在糖耐量正常阶段就应该采取糖尿病的1级综合预防措施,阻止和(或)延缓这部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人不进入或延迟进入糖尿病自然病程的第3期,从而不发生或延迟发生糖尿病.  相似文献   
43.
44.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B组2、5、13型;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柯萨奇A16型最常见,EV71感染易导致重症手足口病[1]。  相似文献   
45.
近10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2.6%,2007年的8%,增加到2010年的9.7%,超过了全球的平均水平6.4%,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给我国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已逐步向高热量、高脂化发展。人群中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由其所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为了解昆明地区人群的糖尿病发病情况,本研究调查了近两年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人群的空腹血糖水平,并对年龄、性别、与血糖异常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昆明地区海拔 190 0m ,属较高海拔地区。为了解昆明地区军校学员在入学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我们于 2 0 0 3年 3月 2 4日 3月 3 0日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 〔1〕对驻昆明地区某军校学员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昆明地区某军校  相似文献   
47.
初步计算昆明地区孕妇夫妇及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六种基因突变类型(G1376T,G1388A,A95G,C102T,C592T及G392T突变)的频率。应用突变性扩增系统(ARMS)法筛查昆明地区孕妇夫妇及新生儿49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的G1376T,G1388A,及A95G突变。未定型者应用错配引物介导的PCR/限制性酶切分析法筛查C102T,C592T及G392T突变,所选病例经G6PD/6PGD比值法确证,结果:49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29例)中,检出G1376T10例,占20.41%,G1388A18例,占36.73%。A95G2例,占4.08%,未检出C1024T,C592T,G392T突变,剩余19例为未定型者,结果表明,ARMS法为一种快速,经济,准确的检测G6PD基因突变的方法,ARMS法与错配引物介导的PCR/限制性酶切分析法相结合,则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本地区正常人群腰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BMD)的年龄变化规律。比较高原地区与这些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差别;建立当地骨密度正常值标准,方法:测量年龄在20-90岁(女523例,男183例),之间的706例正常人腰椎(L1-L4)后前位;股骨近端骨密度值,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共分为男女各7个组,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1)男女两性均于30-39岁达到骨峰值;此后随年龄的增长,骨矿密度逐渐开始下降(80岁以上组除外),女性下降较男性明显,尤其在绝经后;(2)第一腰椎的骨峰值较第四腰椎低(P<0.01);(3)80岁以上组骨密度出现反向增高,结论:(1)昆明正常人群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成都,这可能是由于昆明日照时间(平均2522h/a)较长的缘故;(2)该组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而略低于北方地区,可能是由于云南人的身高和体重普遍较北方人低,此外,昆明平均海拔较高,造成一定的低气压和缺氧环境,也是造成其骨密度均值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3)80岁以上年龄组骨质的退变,软组织的钙化都会使得骨矿密度假性增高。  相似文献   
49.
4028例住院新生儿疾病的构成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疾病逐渐得到重视,新生儿疾病病种及死亡也在发生变化,为进一步做好昆明地区新生儿疾病治疗工作,本文对1995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4028例新生儿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今后确定新生儿疾病的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小儿肺炎中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符合肺炎诊断标准的772例患儿,应用荧光免疫法(IF)、微量凝集法(MAT)、颗粒凝集法进行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n)、嗜肺军团菌(Ip)、Q热立克次体IgM抗体检测,同时对59例非典型肺炎病原体阳性患儿进行双份血清抗体(IgM)检测,所有病例临床资料汇集分析。结果772例患儿中,非典型病原体感染212例,感染率27.5%,其中MP肺炎125例,阳性率16.2%(125/772);Lp感染100例,阳性率12.9%(100/772);肺炎衣原体13例,阳性率1.7%(13/772);Q热立克次体3例,阳性率0.4%(3/772)。双份血清检测59份,血清抗体4倍增高50例。所测病例3—6岁发病率较高占72.6%,无明显季节流行性。结论应高度重视小儿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感染,双份血清检测对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具有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