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875篇
  免费   8619篇
  国内免费   5253篇
耳鼻咽喉   1153篇
儿科学   1195篇
妇产科学   1705篇
基础医学   6483篇
口腔科学   2291篇
临床医学   47355篇
内科学   14797篇
皮肤病学   1592篇
神经病学   2630篇
特种医学   68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6篇
外科学   17146篇
综合类   94587篇
预防医学   49391篇
眼科学   2472篇
药学   55272篇
  1085篇
中国医学   27144篇
肿瘤学   3463篇
  2024年   1134篇
  2023年   4618篇
  2022年   4727篇
  2021年   6995篇
  2020年   8389篇
  2019年   7746篇
  2018年   3492篇
  2017年   10213篇
  2016年   10305篇
  2015年   10253篇
  2014年   20883篇
  2013年   17084篇
  2012年   20426篇
  2011年   19528篇
  2010年   17269篇
  2009年   16931篇
  2008年   32715篇
  2007年   22350篇
  2006年   16393篇
  2005年   22821篇
  2004年   15116篇
  2003年   10702篇
  2002年   9895篇
  2001年   6118篇
  2000年   3894篇
  1999年   3305篇
  1998年   2172篇
  1997年   2323篇
  1996年   1695篇
  1995年   1560篇
  1994年   1407篇
  1993年   688篇
  1992年   573篇
  1991年   592篇
  1990年   525篇
  1989年   654篇
  1988年   333篇
  1987年   307篇
  1986年   237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84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18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子宫内膜良性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人群。采用SYSMEX XN5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算NLR;采用Maglumi40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术前血清CA125、HE4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CA125、HE4、NLR和三者联合指标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结果:外周血NLR在健康组、良性组和子宫内膜癌组中逐渐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HE4表达量显著高于良性组与健康组(P<0.05),而良性组与健康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表达量在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HE4、NLR及三者联合标记物的AUC分别为0.530、0.733、0.795、0.823,当分别取它们的临界值时,特异性分别为70.8%、85.1%、61.7%、83.0%,敏感性分别为40.0%、63.3%、86.7%、73.3%。单项指标NLR的敏感性最高,HE4的特异性最高,联合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结论:术前血清CA125、HE4和NLR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联合检测可以互为补充,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率,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引流方式对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引流效果。方法:收集从2013年1月到2016年9月在我科行食管癌手术并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患者,比较入组患者所采用的不同颈部引流方式的优劣。结果:共有83例患者纳入研究,有34例进入A组,行纱布条引流组;28例进入B组,行造瘘袋引流组;21例进入C组,行胃管负压引流组。所有入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手术资料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指标对比结果显示,C组患者瘘口愈合时间较其他两组时间短[(15.90±4.18)天vs(14.60±4.41)天vs(9.65±3.80)天],住院时间较其他两组短[(18.10±4.17)天vs(16.20±3.78)天vs(12.30±3.29)天],换药次数较其他两组少[(37.55±8.75)天vs(14.5±3.23)天vs(10.00±2.05)天],抗生素使用时间也较其他组明显减少[(13.10±2.49)天vs(10.85±1.84)天vs(7.20±1.74)天]。结论:颈部放置负压引流有助于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分析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中予以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此研究从本院甲状腺手术患者中选取样本,总例数为80例,研究时间始于2017年4月,止于2019年4月,依据护理方案的异同对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组予以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研究可得,试验组护理满意率相对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得知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研究可得,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组建数据对比得知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研究可得,试验组预后生活质量相对较高,组建数据对比得知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结论此研究得知,在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中予以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护理效果,降低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94.
95.
96.
嗜神经侵袭是肿瘤通过神经扩散与转移的一种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与复发、转移、预后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嗜神经侵袭的临床意义。但由于头颈部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不同解剖部位、不同病理类型嗜神经发生率各不相同,故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嗜神经侵袭的病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无针对神经侵犯的特异性治疗手段,因此头颈部肿瘤嗜神经侵袭的治疗对于临床医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就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嗜神经侵袭的临床诊治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
放疗记录与验证系统(RVS)是一套用于防止医用电子加速器等放疗设备治疗参数设置错误,并且记录所有放疗阶段执行参数的医用计算机软件控制系统。为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必须对记录与验证系统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本指南内容涉及:RVS安装和参数设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RVS的验收测试;RVS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持续质量控制;使用RVS过程中的典型错误类型;执行RVS验收测试的具体测试例。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分析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方法本项研究回顾了2017年2月—2018年7月间在某院采取了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的52例患者整个治疗过程的资料,将所有的患者使用数字双盲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患者使用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的护理措施为连续护理干预模式,在患者治疗完成后对比两个不同组别患者在围手术期期间各类指标和出现并发症概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所需费用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进行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对其采取连续护理模式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身体的恢复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和宫瘤消胶囊的联合应用对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80例子宫肌瘤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将上述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宫瘤消胶囊口服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效果,性激素水平及子宫体积及肿瘤体积变化。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研究组患者的P、E2、LH及FS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研究组患者子宫体积及肿瘤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片和宫瘤消胶囊的联合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26例青斑血管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接受抗凝、抗炎、补充维生素等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改善青斑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不良反应明显,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斟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