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9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387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87篇
基础医学   411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2359篇
内科学   114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300篇
特种医学   3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78篇
综合类   2885篇
预防医学   1068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1347篇
  16篇
中国医学   884篇
肿瘤学   77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734篇
  2011年   791篇
  2010年   681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1033篇
  2007年   740篇
  2006年   579篇
  2005年   733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遗传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I型(CMT1型)患者的临床特征、肌电生理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临床确诊的36例CMT1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检测双侧上肢远端及下肢常规肌电图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改变情况,并探讨CMT1的肌无力、萎缩程度与胫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CMAPs及MCV的关系。结果36例临床确诊的CMT1型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均在青少年期起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双下肢或四肢对称性远端肌无力和/或肌萎缩,本组患者症状局限于双下肢者20例(55.56%)。肌电图检查示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胫神经、腓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传导速度下降甚至不能引出,波幅降低。随起病年龄增大、病程延长,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的MCV有下降的趋势并可能测不出(r=0.39,P0.05),CMAPs也出现类似的变化趋势(r=0.28,P0.05)。且肌肉萎缩、无力程度与CMAPs正相关而与MCV无相关关系。结论CMT1多为青少年起病,以慢性进行性双下肢或四肢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特征,肌电图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是诊断CMT1的可靠方法,并能预测疾病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情分级与电生理的相关性。方法依据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标准确定入选对象;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情分级对入选对象进行临床分级;应用丹麦产DANTEC CANTATA型肌电图仪,进行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检查。结果腓肠神经、正中神经诱发感觉动作电位波幅(SNAP)和腓总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随病情分级的升高而明显减低(P<0.05);腓肠神经、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3级与1、2两级比较显著减慢(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改变,尤其感觉神经电生理改变,易此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情程度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索制备的家猪急性心肌梗塞模型中梗塞相关冠状动脉零流量压(Pzf)与存活心肌面积的关系。方法:普通家猪13只,冠脉造影结束后应用指引导管测量前降支近端压力,置入冠脉内多普勒导丝测量前降支远端冠脉内的血流速度,绘制压力-血流速度坐标轴,计算Pzf。将球囊送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远端,堵闭血流60~100min,建立心梗模型。模型建立后重复测算前降支Pzf,分析心梗模型制备前后前降支Pzf数值的变化。处死试验动物,切片心肌采用TTC染色法识别梗塞心肌与存活心肌,采用图像分析仪分析代表存活心肌的颜色占整个左心室面积的百分数,将其与梗塞后前降支Pzf数值联合建立坐标轴,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家猪均完成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的封堵,2只家猪分别在堵闭45和65min时因心室纤颤死亡。存活11只家猪均成功地建立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完成Pzf数值的测算。心梗后前降支的Pzf[(53.06±23.01)mmHg]较心梗前[(40.13±19.53)mmHg]显著升高,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Tc染色存活心肌占左心室面积的百分数与测得的Pzf值呈负相关(r=-0.879,P0.001)。结论:运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可成功建立猪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存活心肌的面积与相关血管的零血流量压呈负相关,提示零流量压的测定可以作为预测心梗后存活心肌范围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76%泛影葡胺注射速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按预约检查顺序将1280例静脉肾盂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六组,注射泵控制76%泛影葡胺注射速度,1组214倒为4ml/min、2组214例为6ml/min、3组213例为8ml/min、4组213例为10ml/min,5组213例、6组213例患者注射速度同3组及4组,但在76%泛影葡胺注射液中加入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结果1280例患者中,发生高渗透压反应404例(31.56%),发生过敏反应25侧(1.95%),高渗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过敏反应发生率(P〈0.01)。高渗反应发生率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组、2组显著低于其他四组,3组、5组分别显著低于4组、6组(均P〈0.003)。一般过敏反应发生率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肾盂造影时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高渗反应,控制静脉注射76%泛影葡胺的速度,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的肾功能与动脉僵硬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四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在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抽取了35岁以上,资料完整的维吾尔族城乡居民4312人,进行研究分析.用简化MDRD公式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测量双侧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取双侧的平均值与eGFR做线性相关性分析,并对b-aPWV的影响因素进行校正.结果 eGFR与平均b-aPWV值呈负相关(R=0.174,P<0.01).运用Stepwise多重线性回归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臀围、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同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后,eGFR仍与b-aPWV呈负相关(P=0.012).结论 新疆地区35岁以上维吾尔族人群的肾功能与动脉僵硬度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7.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心血管疾病中,动脉硬化是连接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事件的桥梁,及时识别判断动脉硬化程度已成为预防事件的重点。脉搏波传导速度作为重要的检测手段已被广泛接受,在通过监测血压来判断动脉硬化程度的研究中,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逐渐被国内外研究人员所认可,不仅证实了其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其对事件的预测价值也得到肯定,而作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改进指标的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消除了杓形曲线对指标的影响,有更广阔的临床科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绝经前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仅为男性的0.1%~0.3%[1],而绝经后女性的发病率剧增,短期内达到与男性相近的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测是早期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是观察血管结构改变的一个通用指标,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是评测的动脉僵硬度则是血管功能性改变的一个常用指标[1],两者可较全面地反映早期血管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改变.既往有关绝经后女性血管硬化的研究多以IMT作为检测指标[2,3],而同时观察血管结构性和功能性改变的研究国内尚缺如.本研究通过观察部分围绝经期女性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动脉硬化测定结果,以较全面了解围绝经期女性血管病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老年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77例2型糖尿病伴有和不伴下肢神经病变老年患者心电图,获得各项HRV指标,同时对39例2型糖尿病伴下肢神经病变老年患者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将该检查所获得的指标与HRV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伴下肢神经病变老年患者较2型糖尿病不伴下肢神经病变老年患者HRV低,2型糖尿病伴下肢神经病变老年患者HRV指标与下肢神经传导的速度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伴下肢神经病变老年患者自主神经平衡的改变与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用于评价颈动脉球部(CB)与颈总动脉(CCA)管壁弹性的应用价值,对比其生物力学参数的差异,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纳入健康志愿者30例,利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比其同侧CB与CCA对应位置的最大应变(Smax)以及最大应变率(SRmax)间的差异,用以评价其血管壁弹性差异.结果 二维速度向量图显示CB各壁运动速度、方向基本一致,整体运动基本协调;CCA各壁运动速度、方向基本一致,整体运动基本协调.CB的Smax以及SRmax均明显低于CCA(均P<0.05).结论 CB较CCA弹性低,CB的低应变环境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于形成的原因之一.VVI技术作为一种检测动脉弹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价颈动脉的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