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04篇
  免费   1249篇
  国内免费   505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97篇
妇产科学   146篇
基础医学   596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5612篇
内科学   3455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707篇
特种医学   10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1845篇
综合类   9309篇
预防医学   1532篇
眼科学   118篇
药学   4171篇
  66篇
中国医学   2849篇
肿瘤学   234篇
  2024年   210篇
  2023年   813篇
  2022年   727篇
  2021年   994篇
  2020年   921篇
  2019年   1048篇
  2018年   436篇
  2017年   969篇
  2016年   928篇
  2015年   1032篇
  2014年   1732篇
  2013年   1692篇
  2012年   2004篇
  2011年   2028篇
  2010年   1861篇
  2009年   1696篇
  2008年   1688篇
  2007年   1633篇
  2006年   1436篇
  2005年   1428篇
  2004年   1171篇
  2003年   1057篇
  2002年   915篇
  2001年   709篇
  2000年   499篇
  1999年   356篇
  1998年   321篇
  1997年   300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8 毫秒
91.
目的:观察超声电丛刺头穴丛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方法:①选择2003-01/2005-06在沈阳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1例,男160例,女101例。均为首次患病,且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丛刺治疗组131例,对照组130例。②丛刺治疗组:采用超声电丛刺治疗仪于头部电丛刺顶区(运动区),以100~200Hz疏密波电针通过6~8h,1次/d,1个疗程30次。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脑血管病药物同等治疗。丛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干预30d。两组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恢复,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减少18%~45%为进步。③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α-颗粒膜蛋白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栓素A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方法测定脂蛋白(a)水平。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测仪检测体感诱发电位。④计数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26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丛刺治疗组131例中:基本恢复31例,显著进步80例,进步15例,总有效率为96%(126/131);对照组130例:基本恢复14例,显著进步68例,进步12例,总有效率为72%(96/130);丛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丛刺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血栓素A2、D-二聚体和脂蛋白(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③丛刺治疗组治疗后体感诱发电位的波潜伏期与传导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结论:超声电丛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2.
危重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危重患儿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DVT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儿应用股静脉插管。诊断DVT后均接受抗凝,祛聚综合治疗。4例行溶栓治疗;10例全部治愈,随访9例无复发,1例固原发病行截肢。结论:DVT在儿科发病率低,中心静脉插管是儿科DVT的主要危险因素,综合应用溶栓、抗凝及祛聚治疗,效果良好,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93.
脂肪抽吸术对胰岛素敏感性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脂肪抽吸术对胰岛素抵抗与脂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接受腹部脂肪抽吸术者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敏感性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与脂肪抽吸术前比较,术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强(P〈0.01),血清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结论腹部脂肪抽吸术在去除大量皮下脂肪的同时,对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也有非常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应用脂肪抽吸术(下简称吸脂术)对22例患者的皮瓣进行修薄整形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5.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组成,主要向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颞叶等结构供血。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前循环缺血一样,PCI也可按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TIA和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支架置人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009年3年间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支架置入术后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监测生命体征,抗凝治疗,降低颅压,患者均正常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抗凝治疗,防治颅内压增高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西药基础上予参麦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口服降糖药及改善冠脉供血药物;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两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在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
活血化瘀法治疗初期血栓外痔3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3月-2008年7月,笔者采用活血化瘀药物内服与局部熏洗治疗初期血栓外痔患者39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脂肪抽吸对中心型肥胖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筛选中心型肥胖患者30例,采用肿胀麻醉法,脂肪抽吸量在2000~2500ml;分别检测脂肪抽吸前2d和脂肪抽吸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血脂、血清胰岛素、瘦素、脂联素、抵抗素,并换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血糖及胰岛素下面积。结果脂肪抽吸后1个月、2个月血糖下面积及HOMA-IR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ISI则有所升高(术后1周:P〈0.05;术后1月:P〈0.01);脂肪抽吸后血清瘦素较脂肪抽吸前显著降低(P〈0.01),抵抗素和脂联素较脂肪抽吸前亦有所变化,特别是在术后1个月时变化较为明显(P〈0.05),除血清瘦素、血糖下面积外,其余指标脂肪抽吸后3个月基本恢复原有水平。结论 脂肪抽吸对代谢指标在3个月内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糖代谢改善显著,但3个月后这种变化基本恢复到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