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03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92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443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228篇
  1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1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双下肢丘疹、紫癜伴瘙痒2个月,肿胀1个月。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下肢出现散在红色丘疹、紫癜,伴瘙痒,搔抓后破溃结痂,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9. 54×10^9/L[(4~10)×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2.86×10^9/L[(0. 02~0. 5)×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65.80%(0.5%-5%),给予“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口服、外用“卤米松乳膏”及“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略有好转,部分皮疹消退,但仍有新发皮疹。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介绍了非息肉样大肠肿瘤的概念、与锯齿状息肉样病变的关系以及从非息肉样大肠肿瘤的大小、性别及部位特点方面阐述了非息肉样大肠肿瘤的现状、进展及思考。  相似文献   
73.
钱彦颖 《护理与康复》2014,13(11):1104-1105
<正>恶性萎缩性丘疹病(MAP)是一种罕见的坏死性血管炎性疾病,常好发于青壮年,男女之比为3∶1[1]。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血管炎、凝血功能障碍和原发性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有关[3],其中免疫因素在MA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累及皮肤、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2013年7月本院ICU收治1例MAP伴腹腔感染  相似文献   
74.
<正>我们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痤疮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接受治疗的300例面部寻常痤疮患者。皮损严重程度按Pillsbury分类法均属I~II度。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其中治疗组男42例,女118例,年龄14~46岁,病程2个月~11年,Pillsbury分类法I度126例,Ⅱ度24例;对照组男44例,女106例,年龄14~47岁,病程2个月~10年,Pillsbury分类法I度131  相似文献   
75.
<正>成人Still病是以高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炎和白细胞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张立亭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其用经络段疗法结合中药治疗成人Still病疗效显著、不易复发,举例如下。1病案举隅李某,女,31岁。发热,弛张热,约18时达到峰值39.5℃,伴四肢、前胸散在淡红色丘疹、瘙痒,双膝关节及小腿肿痛,约21时热退,伴随症状消失。查WBC13.3×109/L,ESR94mm/h,铁蛋白1204μg/L,  相似文献   
76.
为着重研究大肠小的扁平瘤和非腺瘤性的早癌,本组146例大肠小的扁平隆起病变经病理活检进行内镜下形态和组织学对照研究。结果证实粘膜慢性炎19例,炎性息肉63例,增生性息肉34例,小的扁平腺瘤27例不含腺瘤成份的早癌3例。  相似文献   
77.
<正>患者,57岁,于5月2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症状,随后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偏头痛、脑梗死",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对症治疗,输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每日1次,薄芝糖肽注射液20 mg,每日1次",口服卡马西平片0.1g,每日3次。患者用药14 d后,于6月8日出现发热,全身可见米粒大小红色的斑丘疹,间断恶战,伴瘙痒,测体温为38.5℃。怀疑卡马西平的不良反应,立即停止口服。自服尼美舒利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丘疹性荨麻疹与粉尘螨过敏原的相关性。方法选用粉尘螨皮肤点刺诊断试剂盒对79例丘疹性荨麻疹患者及18例正常健康人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并用磷酸组胺甘油生理盐水溶液为阳性对照,甘油生理盐水溶液为阴性对照。79例丘疹性荨麻疹患者按年龄分为未成年组、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结果丘疹性荨麻疹组43例患者阳性,正常健康组3例阳性,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组18例,9例患者阳性;青年组47例,27例患者阳性;中老年组14例,7例患者阳性,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丘疹性荨麻疹与粉尘螨过敏原有一定相关性,但粉尘螨过敏与年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9.
患者,男,35岁,教授。因右足背红肿、溃烂1个月余,于2014年5月6日就诊。患者在津巴布韦支教1年,1个月前回国,回国前5 d发现右足背有一米粒大小红色丘疹,自觉瘙痒,用2%碘酊涂擦1周,未见好转,红色丘疹逐渐扩大,演变至局部皮肤红、肿继而溃烂流出少许白色分泌物,痒感加重伴有烧灼样疼痛,影响睡眠。在居家附近门诊常规换药(2%碘酊、75%酒精局部涂擦、纱布湿敷)2周未见好转,创面不断扩大,无发热、盗汗及其他不适,遂来我院。查体:右足背皮肤有一6 cm×3 cm的创面,内含稀薄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周围红、肿,微热及触痛。取部分糜烂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呈嗜酸性肉芽肿状,真皮内有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蛆虫体断面。追问病史,在津巴布韦期间常把衣服、袜子、床单等挂在室外芒果树下晾晒。诊断:芒果蝇叮咬致足背感染(蝇蛆病)。治疗:先用2.5%~3.5%过氧化氢溶液和无菌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反复清洗,再用2%碘酒﹑75%酒精常规消毒,然后距正常组织2 mm处清除坏死组织,再次用2.5%~3.5%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冲洗,2%碘酒﹑75%酒精消毒,清除、灭活虫卵;给予褥式缝合,切口处放置橡皮片引流,纱布绷带包扎,术后外科常规换药,于术后第14天伤口拆线,痊愈。术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也未发现其他部位或内脏损害。  相似文献   
80.
刘欣 《健康博览》2015,(2):46-48
毛孔下面有个丰富复杂的世界。从形态上来讲,它像个狭长的井口,下面除了正对着的毛囊、井口壁,还有一到两个开口,分别通向皮脂腺和大汗腺。而每个毛孔除了是毛发生长的出口,同时也是皮脂腺分泌皮脂的出口。这个毛孔意义重大,稍不留心,就会长出无数"小疙瘩",影响美观不说,还会伴有瘙痒、肿痛,甚至是最后留疤的风险。接下来就跟着皮肤专家来了解一下这些"小疙瘩"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