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09篇
  免费   1548篇
  国内免费   2243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157篇
妇产科学   110篇
基础医学   2775篇
口腔科学   1598篇
临床医学   3057篇
内科学   1515篇
皮肤病学   92篇
神经病学   776篇
特种医学   6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2457篇
综合类   5347篇
预防医学   583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1360篇
  18篇
中国医学   1115篇
肿瘤学   1129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701篇
  2022年   584篇
  2021年   671篇
  2020年   550篇
  2019年   558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485篇
  2016年   679篇
  2015年   740篇
  2014年   1011篇
  2013年   1137篇
  2012年   1362篇
  2011年   1704篇
  2010年   1359篇
  2009年   1310篇
  2008年   1527篇
  2007年   1269篇
  2006年   1134篇
  2005年   1276篇
  2004年   1010篇
  2003年   723篇
  2002年   573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61.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 131I治疗对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DTC术后随访患者 3组 :1组 2 98例 ,均为术后复发患者 ,分析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 ;2组10 8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患者 ;3组 12 4例 ,为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的患者。进行后两组间年复发率对照分析。结果 ① 1组DTC复发患者性别男、女之比(1∶1 5 )和病理类型滤泡状、乳头状癌之比 (1∶4 )均高于文献 (1∶2~ 3和 1∶8) ;原发灶甲状腺癌肿块切除、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和双侧腺叶切除者复发百分率依次降低 (分别为 4 7 3%、34 2 %和 18 5 % ) ;复发多出现于术后 5年内 (6 5 1% ) ;复发部位以颈淋巴结居多 (2 3 5 % )。② 2组DTC术后 1、5和 10年复发率分别为 4 6 3%、8 33%和 12 0 4 % ,5 3 85 % (7 13例 )发生在术后 2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占 5 3 84 %和 30 77% ;3组 1、5、10年复发率分别为 0 81%、4 0 3%和 7 2 6 % ,5 9例发生在术后 4年内 ,近端和远端复发分别为 5 9例和 2 9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DTC首诊年龄、性别、术式、病理类型等对术后复发有一定影响 ;DTC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 1 31 I清除甲状腺剩余组织治疗可改善DTC预后 (延  相似文献   
62.
63.
采用 COEP(CTX、VCR、VP—16、PDN)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小细胞未分化肺癌50例,获 CR 5例(10%)、PR 28例(56%)、RR 33例(66%)。其中初治37例获 CR 2例(5.4%)PR 27例(73%)、RR 29例(78.4%);复治13例获 CR 3例(23.1%)、PR 1例(7.7%)、RR 4例(30.8%),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64.
所有能够自我更新的组织都存在干细胞,这些细胞长期生存,有强大的增殖分化潜能,有助于细胞更替。鼓膜的外表层属于角质细胞,表层角质细胞持续不断更新、脱落,然后又由基底层的细胞持续不断地增殖分裂更替。为了让表皮维持固定的厚度和功能,细胞产生和丢失的速度必须一致。因此,  相似文献   
65.
体外培养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体外培养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成脂和成骨的能力.方法:体外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计数,行成骨和成脂诱导,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增殖周期与表面分子.结果:人脂肪干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均一的阳性表达CD44、CD106,而CD49d、CD34、CD45和HLA-DR表达阴性.细胞周期分析表明:G0/G1、S和G 2/M所占比例分别为79.1%、19.7%和1.3%.分离细胞在诱导体系下可以向成骨和成脂方向分化.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点,体外能够向成骨和成脂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66.
杨满  樊均明 《华西医学》2004,19(4):696-697
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的兴起,干细胞移植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骨髓细胞与肾脏祖细胞的共同起源,提示它们可能具有相似的分化能力:研究发现,骨髓细胞及其外周血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型肾脏细胞,包括系膜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等。因此,干细胞移植为对各种肾脏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骨髓移植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在肾脏疾病中的预防及治疗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利用脂肪干细胞与Ⅰ型胶原凝胶复合构建新型骨组织工程复合体的可行性并对其体内外成骨分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取3月龄日本大耳白兔肩胛部皮下脂肪,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细胞,于体外依次进行骨、软骨、脂肪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取第3代细胞与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于成骨诱导条件下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情况并对其碱性磷酸酶、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进行检测,同时设立单层贴壁培养细胞作为对照(n=4);两周后移植于裸鼠皮下,12周后处死动物,依次行放射学、组织学检测观察成骨情况(n=3)。结果(1)所获细胞具备骨、软骨、脂肪多向分化潜能,为多能干细胞。(2)形态学观察显示脂肪干细胞呈三维立体生长状态,均匀、高密度悬浮于Ⅰ型胶原凝胶中。在体外成骨诱导条件下,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外基质矿化程度均显著高于单层贴壁培养细胞(P〈0.01,n=4)。(3)于裸鼠皮下移植12周后,放射学、组织学检测显示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体成骨明显(n=3)。结论(1)IⅠ型胶原凝胶可显著促进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2)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复合物,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体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特别是腔隙性骨缺损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68.
张延曙  杨平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7):29-30,33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的方法,研究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子宫内膜癌中MVD(19.21±8.15)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8.12±2.93),P<0.05,且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肌层侵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血管生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MVD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9.
郑雷  史浩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1):1293-1293
患者男,16岁。3年前不慎伤及头部,当时尢昏迷及皮肤裂伤,肿痛消失后伤处可触及肿块。1年前肿块开始增大,伴明显疼痛、发热等不适。体检:顶部偏后侧有一约7cm×5cm大小的外突肿物,质韧,压痛;颅神经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70.
为探讨甲状腺癌的最佳手术方式和最佳切口,本文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7月我科收治的6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双侧颈清扫术)应用低领状切口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