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85篇
  免费   1339篇
  国内免费   965篇
耳鼻咽喉   110篇
儿科学   132篇
妇产科学   90篇
基础医学   1640篇
口腔科学   97篇
临床医学   3604篇
内科学   1779篇
皮肤病学   99篇
神经病学   838篇
特种医学   8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959篇
综合类   6453篇
预防医学   2177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2321篇
  55篇
中国医学   1679篇
肿瘤学   203篇
  2024年   273篇
  2023年   898篇
  2022年   735篇
  2021年   849篇
  2020年   719篇
  2019年   768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586篇
  2016年   642篇
  2015年   693篇
  2014年   968篇
  2013年   959篇
  2012年   1254篇
  2011年   1308篇
  2010年   1279篇
  2009年   1282篇
  2008年   1292篇
  2007年   1147篇
  2006年   1108篇
  2005年   1115篇
  2004年   931篇
  2003年   827篇
  2002年   605篇
  2001年   481篇
  2000年   403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总结胸脑复合伤合并应激性溃疡如何护理.方法:分析26例胸脑复合伤病人,其中12例伤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过程.结果: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12例病人中经保守治疗7例,余5例行胃大部切除,毕Ⅱ氏吻合术,其中除1例死于大出血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护理工作在提高抢救成功率中的重要性,认真观察病情对抢救病人生命,防治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33.
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内侧前额叶皮质对杏仁核的抑制性控制是恐惧消退的关键的生物学机制。而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存在内侧前额叶皮质功能的不足。动物恐惧消退的研究可以提高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致病机制及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34.
赵慧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207-2208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已成为人类尤其是年轻人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创伤不但造成身体上的损伤,而且还引起一系列有别于疾病所致的心理问题。创伤多由突发、意外、紧急的因素所致,病人往往来不及调整心理适应机制.表现出无助、激惹、迁怒于医护人员等创伤后应激障碍所致行为倾向;另一方面,创伤后期身体器官功能的缺失及部分社会功能的丧失,也会让病人产生悲观、绝望、自卑、厌世的心理;还有经济困难的病人,因医院只能遵循救死扶伤、保证其基本医疗的人道主义原则。而得不到妥善的救治,  相似文献   
35.
西咪替丁对老年人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西咪替丁对老年人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作者观察了204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吸氧,脱水,降压,支持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加用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患病率为9.82%,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应激性溃疡的患病率29.35%,经X^2检验,P〈0.01。有显著差异。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诊断,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6.
本文就80例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前的心理应激现象做了初步探讨。在80例脑血管病人中有应激现象者76例占95%,在心理应激表现中,不稳定及易激动型者56例,占全部病例的70%,抑郁 ——焦虑型者16例占20%,“厂长经理”型者4例占5%。 心理应激是精神和躯体受到内因和(或)外周刺激后,心身方面做出的较强反应。它可能导致机体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脑血管痉挛,血流粘滞度上升,脑血管疾病是一种病因较为复杂的疾病,而情绪上应激现象很可能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7.
人参根总皂甙对热应激小鼠免疫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在45℃高温环境15 min.末梢血T淋巴细胞百分数和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数均下降.血清皮质酮升高。应激前15 min lP人参根总皂甙(GRS)50、100 mg·kg~(-1)可防止末梢血T淋巴细胞百分数的降低,但不能抑制血清皮质酮的升高。GRS50mg·kg~(-1)ip可防止末梢血中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数的降低。GRS50 mg·kg~(-1)、利血平0.5 mg·kg~(-1)或水杨酸毒扁豆碱0.3 mg·kg~(-1)ip均可消除热应激对小鼠迟发超敏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生与个性特征、应激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1年8月间首次住院103例患精神疾病的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向心学说及自制调查表,对他们进行个性、应激因素与其发病之简关系的调查.结果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生与其个性、应激因素有重要关系.个性中以内向型性格的患病率为最高,其次为有明显应激因素诱发患病的,其中以学习紧张、压力大或学习成绩差遭受老师或父母批评的占多数.结论青少年其个性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容易诱发各种精神疾病,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0.
“应激”对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及绞股蓝对它们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应激”时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及绞股蓝对这些变化的调节,应用McAb-A-E玫瑰花试验,对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应激”时,CD^+3,CD^+4,B^+细胞降低,而CD^+8细胞增高,且都具有极显著差异;经绞股蓝作用后,CD^+3,CD^+4,B^+,细胞升高,CD^+8细胞亦高于原有水平;它们也都具有显著差异,这提示,“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