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15篇
  免费   2218篇
  国内免费   1374篇
耳鼻咽喉   220篇
儿科学   545篇
妇产科学   267篇
基础医学   1281篇
口腔科学   263篇
临床医学   8773篇
内科学   4832篇
皮肤病学   405篇
神经病学   483篇
特种医学   28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5篇
外科学   7988篇
综合类   16894篇
预防医学   2402篇
眼科学   281篇
药学   6198篇
  62篇
中国医学   2141篇
肿瘤学   4587篇
  2024年   208篇
  2023年   790篇
  2022年   694篇
  2021年   927篇
  2020年   922篇
  2019年   944篇
  2018年   493篇
  2017年   847篇
  2016年   968篇
  2015年   1147篇
  2014年   2238篇
  2013年   2323篇
  2012年   3041篇
  2011年   3354篇
  2010年   3196篇
  2009年   3274篇
  2008年   3881篇
  2007年   3758篇
  2006年   3437篇
  2005年   3476篇
  2004年   2945篇
  2003年   2761篇
  2002年   2631篇
  2001年   2280篇
  2000年   1803篇
  1999年   1384篇
  1998年   1262篇
  1997年   1130篇
  1996年   1008篇
  1995年   829篇
  1994年   603篇
  1993年   336篇
  1992年   408篇
  1991年   386篇
  1990年   283篇
  1989年   247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评分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肿块患者120例(120个肿块)BI-RADS评分以及超声弹性成像资料,以病理为金标准,对比BI-RADS评分、超声弹性成像单独及联合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价值。结果 根据金标准(病理检查),120例患者中共检测出120个肿块,其中乳腺恶性肿块共64个,占64/120(53.33%),乳腺良性肿块共56个,占56/120(46.67%);与BI-RADS评分、超声弹性成像单独检查相比,两者联合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高(P<0.05),且与金标准检查结果一致性高(Kappa值=0.749,P<0.05);恶性肿块的弹性评分、应变率比值、肿块直径大于良性肿块,BI-RADS评分高于良性肿块(P<0.05)。结论 与BI-RADS评分,超声弹性成像单独检查相比,两者联合可通过探查结节的形态、边界等病灶特征、弹性评分、应变率等判断肿块的病变性质,进一步提高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价...  相似文献   
992.
我院在1978~1988年间共收治胆管及壶腹周围肿瘤162例,其中29例有恶性梗阻性胆管炎,占同期收治的胆管及壶腹周围肿瘤的17.9%,其中表现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0例。病变依次为乳头部癌、胰头癌、胆管癌和肝门部转移癌。部分伴有胆石与胆道手术史。通过B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胆道引流术,以及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而确诊。对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3.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euk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 with pcDNA3-PfCSP/Hela for the Circ umsporozoite protein (CSP) gene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P.falciparum), t o observe the immune responses in BALB/c mice induced by the expressed proteins .Methods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cDNA3-PfCSP was transformed into the Hela cell line. The expressed protein was isol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SDS-PAGE and used for immunization of BALB/c mice by subcutaneous, intravenous, and intraperitone al adminstration.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Dot-ELISA, Wester n blot, T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test, natural killer cell(NKC) activity assay , and CD4(+) and CD8(+) T cell detection were used for observation of humoral an 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Results Immune sera strongly reacted with the expressed protein, antibody titer was up to 1∶6400 as detected by ELISA.Western blot analysis revealed a specific b and at 38.3 Kda.When the spleen cells of normal and immunized BALB/c mice we re specifically stimulated with expressed protein, the optical densities were 0 .12±0.03 and 0.34±0.04, respectively.The latt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 r than the former (P&lt;0.01).We used the MTT colorimetric assay to measure NKC activity of mice splee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KC activity of immuni zed BALB/c mice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P&lt;0.05). CD4(+) and CD8(+) T cell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y immunofluor escence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CD4(+) and CD8(+) T cells of immuniz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P&lt;0.05).Conclusions The humoral and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and elevated NKC activity to pr oducts made with a euk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 could be specifically detected i n BALB/c mice.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expressed protein could enhance the immune function in mice.  相似文献   
994.
恶性胰岛细胞瘤肝转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6 2岁 ,胰岛细胞瘤切除术后 6年 ,因腹胀、消瘦、发现上腹部巨大包块于 1998年 7月入院。CT检查见肝内多发低密度灶 ,疑诊转移性病变 ,但定性诊断困难。超声检查见全肝为大小不等的囊肿占据 ,囊壁薄而规整 ,未见实性占位 (图 1)。经超声引导分别对 3个囊肿穿刺抽液行细胞组织活检。从 1个囊内抽出黄色混浊液 ,病理检查为泡沫细胞 ,蛋白浆液 ;另 2个囊内抽出暗红色混浊液 ,内可见间皮细胞 ,少数腺上皮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在肝及囊壁取活检 ,组织学检查见肝细胞 ,部分细胞有异型性。以上检查均未见肿瘤细胞 ,诊断仍然不明确。 1周…  相似文献   
995.
B超对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在先天性输尿管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输尿管狭窄病例行B超检测,并与X线、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B超对输尿管梗阻定位率为93.9%,疾病诊断的符合率81.8%。结论:B超对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诊断有较大的优越性和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各种影像检查在胆道梗阻患者的诊断上的优劣。方法:分析89例年龄在12-75岁的胆道梗阻患者的CT、B超,胆道造影资料。结果:对胆管癌,胰头癌,炎性狭窄,肝癌,壶腹癌的诊断,胆道造影与病理的符合率较高,肿大淋巴结的诊断,CT与B超较胆道造影与病理的符合率高,对于梗阻部位,胆道造影,CT与手术的符合率较B超与手术符合率高。结论:胆道造影与CT对梗阻部位及原因的诊断准确率较高。B超的临床实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7.
膀胱颈部电切术治疗膀胱颈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颈梗阻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根据14例膀胱颈部挛缩的情况,分别采用膀胱颈口切沟术,膀胱颈口号下半环切除加12点切沟术。结果:12例排尿通畅,肾脏、输尿管、膀胱的功能形成恢复正常;2例合并糖尿病者排尿困难症状改善,残余悄量明显减少。未出现尿失禁症状。结论:经尿道膀胱颈口电切术治疗膀胱梗阻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颈部狭窄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电切方法,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小儿恶性淋巴瘤早期诊断的临床线索,争取早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儿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发病至明确诊断时间平均82天。发病和入院检查有不规则发热、贫血、出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有的甚至有腹痛、下肢疼痛。经病理证实,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结论:小儿恶性淋巴瘤临床早期诊断较困难。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再进一步作淋巴结活检和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999.
胆道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纤维胆道镜(简称胆道镜)在胆道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均有其独到之处。我国于1979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已成为胆道外科不可缺少的诊治手段。 1 胆道镜在胆道外科的应用 1.1 术前胆道镜   1.1.1 经皮经肝胆道镜(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edochoscopy,PTCS) 指先行PTCD,后逐步行窦道扩张,再置镜检查、治疗。1974年在日本首先开展,张宝善教授在引进推广方面做出杰出贡献。一般认为其适应证包括:(1)诊断方面:①胆管狭窄的定性;②胆管充盈缺损的定性;③胆管畸形。(2)治疗方面:①胆管狭窄,膜状狭窄(长度<0.2 cm)——胆道镜直接扩张;管状狭窄(长度>0.5 cm)——内瘘术,用扩张导管或气囊导管逐步扩张,每4周1次,至可容14~16 Fr内瘘管,一年后检查满意可拔管;②胆道晚期肿瘤,可选用镜下激光,局部放疗、化疗或内瘘术减轻黄疸;③胆管结石,可直接以网篮取石,较大结石经碎石后取出。   PTCS可能出现的合并症有:(1)胆道出血:多因凝血机制异常、肝穿刺或扩张窦道所致,也可因取较大结石时损伤胆管引起;(2)胆漏或胆汁性腹膜炎,多因胆管穿刺或更换引流管过早或引流管脱落所致;(3)发热,多为一过性,务必保持胆管引流通畅,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4)心血管意外,多因伴心功能不全所致。因此,以下情况应视为禁忌证:(1)肝内胆管不扩张者;(2)凝血机制异常者;(3)心功能衰竭者;(4)伴门脉高压症者;   1.1.2 经口胆道镜 通过较粗的十二指肠镜(母镜)的活检孔置入前视式胆总管镜(子镜或次镜),可实现经口胆道镜检查、治疗。常用的子母镜系统为OLympus TJF-5.5子母镜系统,或称TJFM20-CHFB20系统。检查前必须先做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绝大多数直径小于1 cm的胆总管结石可用网篮轻易取出,大结石需先碎石。约22%的患者由于结石嵌顿或无法套住结石,常规的机械碎石术不能奏效,此时可选用液电或激光碎石。文献报道[1],经子镜液电碎石的成功率为80%~100%,激光碎石成功率为79%~90%。Binmoeller等报道[2]采用经口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和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结石64例,碎石全部成功,结石均可冲洗出或以取石网篮、气囊取出,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 (VLP)、QT离散度 (QTd)、校正QT离散度 (QTcd)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 6 4例AMI患者和 30例健康人的VLP、QTd、QTcd ,并对AMI患者随访 1年。结果 :AMI组VLP阳性率 (4 2 2 % )较对照组 (6 7% )明显增高 (P <0 0 1) ,QTd、QTcd分别为 74 2± 18 4ms和 81 3± 2 2 6ms较对照组 (2 8 4± 10 6ms和 34 8± 15 3ms)明显延长 (P <0 0 1)。 6 4例AMI患者随访 1年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 18例 ,其中VLP阳性率、QTd、QTcd分别为 88 9%、86 5± 2 7 4ms、93 6± 34 8ms和非事件组(2 3 9%、6 2 7± 2 4 3ms、6 9 4± 2 5 2ms)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在预测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敏感性 ,特异性和有效性QTd分别为 6 6 5 %、85 4%、78% ,QTcd分别为 72 4%、71 3 %、71% ,VLP分别为42 6 %、92 8%、6 8%。结论 :VLP(+ )和QTd、QTcd明显延长与AMI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密切相关 ,并可作为AMI患者预后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可靠的 ,非侵入性预测指标。其中以QTcd敏感性最高 ,VLP(+ )最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