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658篇
  免费   15809篇
  国内免费   10293篇
耳鼻咽喉   3733篇
儿科学   4537篇
妇产科学   3374篇
基础医学   7397篇
口腔科学   1441篇
临床医学   62856篇
内科学   43420篇
皮肤病学   3577篇
神经病学   4115篇
特种医学   188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2篇
外科学   24825篇
综合类   76150篇
预防医学   24430篇
眼科学   3882篇
药学   46500篇
  257篇
中国医学   22787篇
肿瘤学   9475篇
  2024年   2041篇
  2023年   7604篇
  2022年   5213篇
  2021年   6096篇
  2020年   6397篇
  2019年   4585篇
  2018年   3683篇
  2017年   7447篇
  2016年   9249篇
  2015年   12011篇
  2014年   18342篇
  2013年   20881篇
  2012年   30739篇
  2011年   33782篇
  2010年   31093篇
  2009年   23805篇
  2008年   27218篇
  2007年   22775篇
  2006年   16520篇
  2005年   12649篇
  2004年   11818篇
  2003年   9632篇
  2002年   7428篇
  2001年   6797篇
  2000年   4900篇
  1999年   3928篇
  1998年   2153篇
  1997年   1931篇
  1996年   1866篇
  1995年   1857篇
  1994年   1570篇
  1993年   1218篇
  1992年   1039篇
  1991年   977篇
  1990年   817篇
  1989年   844篇
  1988年   296篇
  1987年   173篇
  1986年   144篇
  1985年   116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李兆云  庞月  白玲 《军事医学》2021,45(9):718-719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anthogranulomatous pyelonephritis,XGPN)是慢性肾盂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罕见,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漏诊或误诊.现将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诊治的1例弥漫性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以基因表达数据集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BCAN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Oncomine数据库中挖掘BCAN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情况。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ccRCC患者临床资料和目的基因的表达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GEO数据库中GSE73731数据集的ccRCC样本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与BCAN相关的蛋白。结果BCAN低表达组的ccRCC患者在病理分期及T分期方面低于高表达组(P<0.001;P=0.001);N分期及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N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优于高表达组(P=0.033)。BCAN基因高表达组的样本主要富集在KRAS信号通路。结论BCAN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有望成为ccRCC不良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33.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研究中fMRI的应用现状、问题及前景。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多个中文及英文数据库,系统评价BOLD-fMRI、DTI及1H-MRS在中医药临床疗效研究中的应用。结果:纳入研究的47篇文献中,27篇使用BOLD模态,13篇使用MRS模态,4篇使用DTI模态,3篇同时使用2种模态。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局部脑区功能和环路异常2个层面,未发现脑网络研究;理论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数据处理方式均得到运用,但ROI的选择存在较高的异质性,限制了DTI和MRS研究结果的可比性。结论:中医药临床疗效的fMRI研究呈爆发态势,但在参数设置方面需更加规范,在多模态融合、节点-环路-网络的靶点选择及数据分析方式等方面应增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34.
皮肤损伤后的异常愈合会导致病理性瘢痕的产生。病理性瘢痕的出现不仅影响美观,严重时还会造成心理和生理功能障碍。病理性瘢痕的机制研究对于瘢痕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动物瘢痕模型是目前研究病理性瘢痕的重要模型手段之一。理想的动物瘢痕模型应该在组织学、细胞学等层面尽可能接近于人类的病理性瘢痕。该文分别从传统技术动物瘢痕中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兔耳模型和猪模型,以及新技术动物瘢痕模型这两个方面,结合近年来在瘢痕领域应用较多的研究,进行了相应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35.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科学,通过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阐明和理解大量生物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随着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大量的生物学数据资源,从大数据中挖掘所蕴藏的生物学意义,已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归纳总结基于特征基因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为肝癌的早期检测、预后和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新观点。  相似文献   
36.
复杂性胸壁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肿瘤性复杂性胸壁缺损的修复决策及其执行困难是限制胸壁肿瘤治疗方法选择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皮瓣解剖学研究的深入、胸壁支持结构重建技术的进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麻醉护理的发展、对综合治疗的重视和治疗手段的进步等,使传统认为不可切除的胸壁肿瘤得以彻底地切除和安全有效地修复,从而使与缺损修复相关的肿瘤切除及辅助治疗的禁忌证缩减到最小程度,有效地提高了胸壁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生存率。作者以湖南省肿瘤医院整形外科15年565例胸壁肿瘤切除后修复重建的临床资料为依据,充实了胸壁肿瘤切除及修复的策略:(1)可靠的胸壁骨性支架重建;(2)有效的软组织修复;(3)麻醉及护理与手术团队的合作;(4)系统有序的综合治疗。并进一步明确了复杂胸壁肿瘤切除及重建的细节理念,包括胸部肿瘤治疗中加强多学科合作的密切性和科学性,整形外科医生参与肿瘤治疗整体规划的主动性和时机前移等。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养心汤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环磷腺苷葡胺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养心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Lee氏心力衰竭评分、明尼苏达心衰生存质量量表(MLHFQ)评分,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心房收缩期峰值血流充盈速度(A)]。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SV、A高于治疗前,SV及E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LVEF、SV、A高于对照组治疗后,SV及E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Lee氏评分及MLHFQ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有效率为84. 0%,治疗组有效率为90. 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养心汤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浆黏度,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8.
李志道教授经过50余年临床实践研究,结合解剖学相关知识,发现委中、承山二穴在针刺深度与传统认识有所不同。其中,委中穴在刺入0. 5~0. 8寸,承山穴在刺入2. 0~3. 0寸时最易达到循经得气的效果,通过调整针尖方向还可较准确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且针感与相应神经分布区域相吻合。该针感在某些疾病,尤其神经压迫相关症状的治疗中疗效明显,且优于传统教材所述针刺深度。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POLG基因变异致线粒体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方法回顾分析于2019年5月就诊,并经采集外周血DNA进行医学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靶向二代测序和一代验证,1个确诊为POLG基因变异致线粒体病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先证者,男,10岁,与其同卵双胎哥哥均有相同的体征,深感觉受损、腱反射消失、肌肉可疑萎缩。先证者3个兄姐先后于1岁多夭折。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先证者及同卵双胎哥哥POLG基因均存在G.2558A(p.R853Q)、c.2890T(p.R964C)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源于患儿父母亲。结论 POLG基因复合杂合变异线粒体病家系成员有不同的表型;POLG相关疾病,即使同种基因变异,其临床异质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处理策略和母婴结局,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OVID、EMbase、ScienceDirect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提取临床资料,分析妊娠合并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赘生物位置、血培养结果、治疗策略和母婴结局等。结果纳入15篇文献,共18例患者。患者年龄为(27.7±4.8)岁,发病孕周为(27.8±6.9)周。发热(14例)、咳嗽(12例)、贫血(8例)、气短或呼吸困难(8例)是最常见的症状。心脏听诊时7例可闻及杂音,其中6例为收缩期杂音,1例未明确杂音类型,5例明确心脏听诊无杂音。9例合并肺栓塞和5例合并心力衰竭。危险因素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10/18)和静脉药瘾史(6/18)。赘生物附着位置以三尖瓣居多(10/18),其次为肺动脉瓣(4/18)。血培养阳性率高(15/16),主要包括葡萄球菌(9/15)及链球菌(3/15)。处理策略上,多以剖宫产适时终止妊娠,针对心内膜炎方面,在应用足量足疗程抗生素的基础上,11例患者行心脏手术,术式主要包括赘生物清除术、瓣膜修复或置换术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等,根据患者的孕周、病情和心肺功能等具体情况决定手术在终止妊娠之前、之后或同期进行。18例患者全部存活,新生儿1例死亡(妊娠28周时行剖宫产分娩,因重度窒息死亡)。产妇随访情况基本良好。结论妊娠合并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少见且病情复杂,需及早诊断并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给予足量足疗程抗生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以及终止妊娠的时机,对于母婴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