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9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791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230篇
基础医学   2007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3302篇
内科学   330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473篇
特种医学   3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67篇
综合类   3096篇
预防医学   3744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940篇
  12篇
中国医学   1065篇
肿瘤学   7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1414篇
  2013年   974篇
  2012年   1471篇
  2011年   1344篇
  2010年   1296篇
  2009年   990篇
  2008年   886篇
  2007年   861篇
  2006年   993篇
  2005年   1121篇
  2004年   1098篇
  2003年   607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目的 了解深圳市男男性接触者(MSM)社会心理压力及性功能障碍现状,探讨男男性接触者性健康和需求.方法 2006年4月成立彩虹工作组,到深圳市内MSM活动的桑拿、酒吧、公园等场所开展外展服务.知情同意原则下,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问卷调查MSM的人口学基本特征、性取向、社会心理压力和性功能障碍等内容.结果 共调查458例MSM,其中同性恋者211例(46.1%),双性恋者195例(42.6%).66.8%MSM感觉在深圳没有或很少受到歧视,10.3%MSM的大部分或全部家人知道其性取向,且支持率极低;最好的朋友支持其男男性行为的MSM比例为19.0%;若想找人倾谈有关性取向的问题时,43.7%MSM认为不容易找到倾诉对象;64.8%MSM因为不想让其他人知道性取向而交女朋友或结婚.25.8%MSM对自己的性取向感到不安,15.9%MSM因为自己的性取向而觉得羞耻,29.7%MSM觉得因为自己性取向而受到社会排斥,46.9%MSM因为性取向而承受来自家家人及亲友的压力,57.6%MSM能接受自己的性取向,47.2%MSM担心其他人知道自己的性取向,49.8%MSM担心因同性性行为而感染HIV.最近1年内与男性伴性交时,30.6%MSM感到疼痛,38.6%MSM觉得性高潮来得太快,34.7%MSM性交前怕表现不好而焦虑.22.5%MSM勃起或维持勃起有困难,23.4%MSM即使不痛也觉得无趣,16.2%MSM无法有性高潮,17.7%MSM觉得对性没有兴趣.最近1年内与女性性伴性交的122例MSM中有12.3%-23.0%存在不同表现的性功能障碍.结论 深圳市部分男男性接触者普遍面临社会心理压力,部分伴随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92.
刘新 《健康博览》2008,(6):18-18
这样的情景恐怕大家都不陌生:老太太追着老伴絮絮叨叨;老头儿则“惜言如金”,逼急了,还抱怨老伴太唠叨、太烦人。可美国一项近20年的心理学研究却发现,唠叨并不是坏事,在某种程度上,它帮助女性提高记忆力,并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及其与头痛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3例偏头痛作为观察组,另设7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同卷、应对方式同卷、偏头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神经质、自责、退避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内倾向和求助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责、退避等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求助与精神质呈显著负相关(P<0.01);内向不稳定患者头痛程度、发作频率显著高于外向稳定患者(P<0.01).结论:多数偏头痛患者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头痛发作与个性缺陷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社会支持与职业应激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654名来自不同行业的职业人群进行调查,使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测试社会支持、职业应激因素、个性特征及职业应激反应。结果不同职业人群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不同;调查人群的社会支持评分与工作中的多种职业应激因素有关。获得社会支持越多者,工作人际关系、对人的责任、对事的责任、提升机会、参与机会、任务一致性、培训的充分性、工作挑战性、工作自主性、工作满意感、心理卫生、情绪平衡、正性情绪、自尊感及应付策略评分越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工作前景未知性、负性情绪、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及工作心理控制源评分则随社会支持程度的增加而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有较大的影响(R2>0.05)。结论社会支持对职业应激有较大影响,对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的维护作用;不同职业人群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95.
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是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生长发育。目前余姚市开展学生体格检查的模式是每年秋季开始,由所在地的医疗机构组织体检组到每个学校进行体检,每节课时完成1个班约四五十名学生的体检,1d检查7个班级学生,体检项目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身高、体重、视力、胸围、肺活量、血压等。为了解余姚市学生体格检查的现状,笔者于2005年对承担学生体格检查的医疗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20所学校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对9所学校的学生体格检查质量进行抽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分析了苏东坡“乌台诗案”受挫被贬后重拾尊严、重建自信,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师的心理恢复过程。回顾苏东坡的这段经历及自我调节心态的方法:压抑、转移、回避、咨询、冥想、倾诉等,对现代人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特别是生活上出现的突然变动时引发的心理问题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中的意思是“把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感情、观念等转移或归结到他人或周围事物身上”。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当你自己有了什么想法或做了什么事之后,本人又不愿意或不敢承认,就在心里面构思一个人,认为那些想法或事情都是那个人做的,与自己无关。小时候,我们常常在放学后告诉妈妈:“今天小刚不听话,把妞妞弄哭了,结果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妈妈说:“那真是应该批评,你千万不要学习小刚。”于是,自己认为真的不应该向小刚学习。其实妈妈不知道,哪里是人家小刚惹哭了妞妞,儿子说的分明就是他自己。由于主…  相似文献   
998.
应对(coping)是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视为超出自身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作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1]。已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或策略的发展既存在年龄或年级的差异,也有性别之间的差异[2-8]。另外,应对的应用研究及其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9-11]。参照Lazarus的认知评估的过程理论[12],假定在特定情境或生活事件中,作为个体人格认知单元的归因倾向会影响其应对方式的选择,笔者对哈尼族、傣族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研究,考察了生活事件、归因特点、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现报道如下。1对象…  相似文献   
999.
史琼  樊嘉禄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074-1075
目的探讨音乐系统脱敏疗法对消除或缓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有效干预大学生交流恐惧提供方法学资料。方法将24名高交流恐惧者在校大学生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12名实验组成员进行音乐系统脱敏;实验前后分别测量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演讲者信心自评量表(PRCS)、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和羞怯量表(Shyness Scale),并对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的各项评定结果进行比较;采用自编主观评价问卷检验实验组成员对音乐系统脱敏疗法的满意程度。结果经音乐系统脱敏后,实验组成员除FNE量表平均分实验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测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系统脱敏自我评价呈满意趋势。结论音乐系统脱敏疗法对消除或缓解大学生交流恐惧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0.
陈斌  孟达 《健康文摘》2007,(12):8-8
人们发现,不少人进入老年期以后喜欢在别人面前,尤其是在年轻人或儿孙面前回忆往事,谈论自己年轻时的事情。这种过分迷恋往事的现象,心理学上叫作“回归心理”(又叫忆旧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