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32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祖国医学中“肾主骨”的理论符合现代医学骨代谢调节机制,依此理论研制的补肾复方中药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其归经作用途径需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深入探讨。 目的:观察补肾方药归经与实验性骨质疏松骨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1/2007-12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 材料:清洁级3个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未曾交配)70只,体质量(300±20)g,喂食低钙饲料,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建立骨质疏松模型。补肾方药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非经非穴位外贴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补肾方药口服组造模大鼠按8 g/kg补肾方药灌胃给药;依普拉封口服组造模大鼠按10 mg/kg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每天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膀胱经外贴组造模大鼠取肾俞、飞扬穴,肾经外贴组选太溪、大钟穴,非经非穴位外贴组选非经非穴位,于脱毛区贴上相应的膏剂,左右交替进行,1次/d。 主要观察指标:检测连续给药16周后,造模各组和不造模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促甲状腺素、孕酮水平,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骨密度,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骨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 结果:7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给药1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的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促甲状腺素、孕酮、骨密度明显增加(P均< 0.01),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均< 0.01)。 结论:①补肾方药通过口服和外贴穴位两种不同途径给药均有效改善骨密度,发挥“归经”作用,该作用可能与靶器官骨组织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2.
中药的性能是指中药的性质和作用。中药的性质是指其固有性质,包括形、色、气、味、质地等,以五味较为重要,其实质是理化性质,是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作用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效应,是由中药的固有性质产生的,包括四气、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本文以《药典》为依据,探讨了五味与四气、归经、毒性的关系。发现辛味多温热,苦、甘、咸味多寒凉,酸味则温热与寒凉相近。各种味均入多经,在总体上以入肝经最多,其中苦、咸味主入肝经,辛、甘、酸味主入肝、肺、脾经。甘味有毒药最少、辛、苦味有毒药较多,酸、咸味有毒药居中。  相似文献   
33.
中药理论1986年全国学术会议(预订今年暑期召开),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有关中药理论(如:四气五昧、升降浮沉、归经、反畏、配伍、禁忌等)的实验研究的论文、综述,以及中药理论在临床、药材、药品生产中应用与发展韵论文(限未公开发表者),稿件  相似文献   
34.
炒法炮制中药属火法的一种。药物经过炒制起到矫臭矫味、便于服用,赋形使药材外表美观、改变归经、缓和毒性、保证用药安全、增强疗效、达到治疗目的.炒法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现将炒制过种中应注意的事项浅淡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 V2.5)研究膝骨关节炎中药熏洗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1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处方,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处方中各种中药的应用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和新方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372首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应用最多的前3位依次为透骨草、红花、伸筋草,归经以肝、心、脾、肾经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新方组合11条。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以海桐皮汤为主方,治法主要是祛湿散寒、化瘀通络,治肝是关键,兼顾心脾肾。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药性形成过程和现代药性认识方式的思考,本课题组提出"以效识性"观点,以此观点为核心,文章从四气、五味、归经3个方面,以"有其效而无其气""有其效而无其味"及"有其效而不归其经"为纲对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所载中药中存在"有其效而无其性"现象的中药的药性进行了再认识,并提出了基于"以效识性"观点的中药药性再认识的研究思路。"以效识性"观点为中药药性的再研究奠定基础,为新发现中药的药性认识提出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37.
基于三维图形化数据挖掘方法的四物汤类方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研究用于不同血瘀证证型的四物汤类方的配伍特点,从组方药物性味归经及功效等属性研究各类方之间的共同特征。方法:在本实验室开发的二维方剂图形化挖掘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药物的功效属性,分别以性味、归经、功效属性为坐标,将方剂信息表现在三维图形上。分别将用于各类血瘀证型的方剂转化为三维图形,并寻找各类血瘀证型方剂对图形中的共同节点,分析四物汤类方治疗血瘀证的用药特点。结果:通过适用于不同证型的各类方间的三维方剂图形比较,发现了部分四物汤类方治疗血虚血瘀证的部分共同特征。组方药味性味以辛、甘、温为多,大多归肝、心、脾经,功效以补血、活血、止痛为主。这类节点在各证型类方中均出现较多,平均每方出现0.5~1.5次。这些节点可代表四物汤类方治疗血瘀证的一般特点,与传统理论相符。结论:三维图形化数据挖掘方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便于从复杂数据中发现规律,非常适用于类方数据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38.
目的:统计入大肠经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功效及毒性的分布情况,依据中医理论系统分析入大肠经中药的性能及功效特点。方法:以黄兆胜主编的《中药学》为蓝本,构建入大肠经中药性能数据库,并利用Access中的V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大肠经药物寒性占44.71%,温性占22.35%,平性占21.18%,凉性占8.24%,热性占3.53%。这与大肠经的生理、病理特点是相符的。五味中以苦味最多,辛味次之,甘味位居第三,涩味位居第四,酸味位居第五,咸味位居第六,无淡味。入大肠经中药以沉降作用为主,约占药物总数的80.20%,升浮作用居次要地位,约占18.50%。入大肠经中药的毒性明显,占该经药物总数的18.82%。结论:入大肠经中药以苦寒、沉降为主,温平、升浮次之。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紫杉醇在小鼠体内的靶向吸收现象,研究电针对小鼠体内紫杉醇代谢分布的趋向性影响,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本实验选用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紫杉醇,按18㎎/㎏标准注射,将小鼠分为单纯给药组、电针刺肺俞穴结合给药组、电针刺灵台穴结合给药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的药物含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在相同时间内,电针刺肺俞穴结合给药组小鼠肺组织中的药物含量高于其它两组(P<0.05),其它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刺激特定穴位或穴位群对于特定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有靶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40.
重用薏苡仁治疗痛风急性发作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薏苡仁,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脾、胃经、肺经,功能健脾去湿,清热除浊。具有功力和缓,除湿而不助燥,清热而不损阴,益气而不滋湿,又能舒筋脉,缓和挛急,在风湿拘挛时,确有疏筋展臂的伸筋作用,据此,笔者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另以薏苡仁粥作为痛风患者的食疗方,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