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9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17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148篇
  1篇
中国医学   289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01.
针对《金匮要略》痉湿喝病篇1处、痰饮咳嗽病篇2处因错排而误读的条文展开了讨论,紧扣痉病、痰饮病的形成机制,考证了中医学对这两种疾病认识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就痉病汗后脉证、留饮分部脉证、由寒化饮脉理的解读与相关原文的编排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1800多年前张仲景崛起南阳的必然性及产生仲景圣医思想的唯一性和仲景圣医圣药的道地性。方法:对南阳当地民俗风情、天文气象、地质地貌、人文物候及仲景时代南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整理。结果:仲景其人、其事、其术、其业及其所蕴含的多种文化元素是有其一定根脉渊薮的。结论:仲景一生之所以能够折射出亦善亦美、亦医亦药、亦儒亦佛、亦哲亦博、亦吏亦黎、亦破亦立等诸多文化元素,无不得益于南阳区域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祛腐生肌膏对肛肠病术后创面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8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祛腐生肌膏外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炎症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祛腐生肌膏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明显促进肛肠术后患者创面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4.
在所有的中医治疗技术中,推拿毋庸置疑是一种最古老的手法。”推拿”古又称“按摩”,保健可以说是按摩除了治病以外的另一主要功能。在《汉书》之前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有当时上层社会专门从事按摩的工作者的故事.东汉医圣张仲景将膏摩列为预防保健法之一,唐代药圣孙思邈十分重视日常保健按摩,在其著作中还介绍有唐代时期日常保健按摩操“老子按摩法”和“天竺国按摩法”等。  相似文献   
105.
司银套  白冠锋 《河南中医》2012,32(5):534-535
《伤寒论》中喘证的治疗核心为辨证论治,主要治则有治病求本,本于阴阳;扶正祛邪,分清主次;明确标本,分清缓急;正治反治,依证而行.常用的治法涵盖了汗、吐、下、和、温、补、清、消八法.  相似文献   
106.
林之详 《长寿》2012,(1):16
注重养生的人都知道,东汉医圣张仲景著有名典《伤寒论》。为什么张仲景要以"寒"来立论?研究者认为,就是因为张仲景考虑到了生命的根本是阳,强调伤寒实际上是强调阳气。因为阳损了,人就亡了。"阳气"者何?它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  相似文献   
107.
张海荣  赵红 《河南中医》2013,33(4):478-479
《伤寒论》中热入血室证病因有邪气从太阳传入者,有邪气从阳明传入者,发病时有轻重缓急之分,故临证时应明辨疾病病因病机,根据同证异治的原则,分别采取“当刺期门”“小柴胡汤主之”“必自愈”的不同治法,方可体现仲景辨证之精细,治法之谨微.  相似文献   
108.
通过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探讨张仲景在治疗外感内伤杂病上体现的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全身气机升降之枢。正是基于这两方面,张仲景在祛邪之余不忘扶正,理气之时不忘假以脾胃。其重视脾胃的观点,贯穿于其理法方药的全过程,为后世医家在重视脾胃以论治疾病方面提供了完整的、重要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就注家对百合地黄汤方后语"中病,勿更服"的三种见解——用百合地黄汤中病后"停止服药""继续服用""据具体病情而定再服与否"进行探讨分析。以"治疗百合病若见效停药则可致不愈或迅即复发""从原文论百合病的愈期来看,并非短期可愈""从张仲景嘱咐应停药的其他方后语反证‘中病,勿更服’并非停服之意""从百合病的临床验案来看,大多宜守法守方坚持服用,疗程较长"为主要论据,认为三种见解中"用百合地黄汤中病后仍需守方,不能停服,即效不更方,继续服用"的观点较为确切,其既与张仲景论述百合病的理论相符,又切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阐发细辛宣营功效在经方配伍中的体现。[方法]追思传承,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搜集整理《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等中医药经典对细辛的阐述,通过分析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运用细辛的情况,选用以当归四逆汤为代表的经典方剂,从经方的配伍应用中探讨细辛宣营的特点。[结果]在以历代医家对细辛的认知基础上,仲景在经方的配伍应用中对细辛宣营之功的运用分为四方面:第一,细辛可宣营而散寒解表,如当归四逆汤;第二,细辛可宣营而温化水饮,如苓甘五味姜辛汤;第三,细辛可宣营而通阳行痹,如三黄汤;第四,细辛可宣营而和血安胎,如白术散。[结论]细辛在经方的配伍应用中宣营之功体现为四方面,即散寒解表、温化水饮、通阳行痹、和血安胎,虽为辛热之品,只要合理搭配,即可宣营且不伤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