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1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167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71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907篇
内科学   447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3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17篇
综合类   1595篇
预防医学   389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657篇
  4篇
中国医学   347篇
肿瘤学   69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脑组织能量负荷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高原(海拔3800m)实验模型(TBSA30%,Ⅲ度),随机分为延迟、即时复苏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6、12、24、72h及7d取材。兰州地区取相等数量动物重复实验。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脑组织中AMP、ADP、ATP的含量,并计算能量负荷。结果:能量负荷在高原正常对照组与兰州地区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高原烧伤后脑组织能量负荷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即时复苏组伤后早期即出现显著变化(P〈0.01),伤后72h开始恢复,伤后7d差异无显著,延迟复苏组伤后7d仍星显著差异(P〈0.01)。与即时复苏组比较伤后6~24h无显著差异,伤后72h~7d呈显著性差异(P〈0.01)。高原地区各时相点与兰州地区比较,EC值均降低,除即时复苏组6h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海拔高度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脑组织能量负荷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2.
钙结合蛋白D28k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脑栓塞、心搏骤停等损伤会导致神经系统发生缺血缺氧损害,在血流重新灌注后,脑细胞会出现选择性和延迟性脑细胞死亡,尽管这种缺血后延迟性神经细胞死亡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但是,许多实验表明这种细胞死亡可能继发于细胞浆内游离钙浓度过高。所以,近年来人们对能够调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钙结合蛋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究它是否具有脑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自1988年Gluckman报道首例脐血移植(UCBT)成功以来,迄今已有超过6000例儿童和成人患者接受了同胞或无血缘关系UCBT。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在北京、广州、济南、天津等城市建立了脐血库,目前库存脐血总量约3万份,估计全国开展UCBT已超过200例,主要为无血缘关系UCBT。目前UCBT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的地位尤其在成人移植中的地位还存在争议,UCBT植人率低、造血恢复延迟以及免疫重建缓慢而增加患者感染、早期移植相关死亡为其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提高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的诊断治疗经验。结果:5例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均治愈。结论: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靠病史体征,辅以胃镜和X线钡餐检查。非手术处理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高能量的四肢骨折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四肢骨折,尤其是四肢粉碎性骨折,若同时伴有大段骨缺损,复位困难,骨缺损难以靠植内完全矫正,同时有肢体短缩、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在治疗上缺乏良好的方法。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月应用自行设计单侧外固定支架一次复位,同时行骨迁移术治疗四肢长骨骨缺损9例,取得满意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7.
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是骨折内固定术后晚期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影响着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干扰骨折断端的血管再生及血运重建,导致骨折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治疗不当可致肢体遗留终身的残疾.现就21例内固定术后发生迟发性感染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本文提出了利用常规肌电图机用电刺激器,采用单极法进行MEP测定的技术方法.方法 单极法:刺激器采用英产MS-6型肌电图机用电刺激器,通过两个自制直径为1.5cm分离的圆盘状电极经皮对大脑皮质及脊髓进行单次超强刺激.结果 单极法有49个肢体呈现为中枢性传导阻滞,阻滞率为40.83%.单极法有61个肢体呈现为中枢性传导阻滞和延迟,异常率为50.83%.结论 通过测定及统计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量小,病人易接受.(2)无需专用刺激嚣,经济实用易于推广.(3)定位性能可靠.(4)通过单、双极两种方法的阻滞率和异常率比较,说明单极法更敏感,更易检出异常者.  相似文献   
39.
孟国礼 《山东医药》2003,43(32):41-41
患者女,42岁。因突发腹痛,进行性加剧22小时,于1999年8月3日入院。患者于22小时前不明原因下腹疼痛,后波及全腹,进行性加剧,伴全身乏力、出汗、恶心。停经41天,平时月经规律。近1周无外伤史、胃肠道疾病史。体格检查:T36.5℃,P98次/min,R23次,/rain,Bp11/8kPa。急性痛苦面容,消瘦,面色苍白,神志尚清,查体合作。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粗糙。心脏听诊正常。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交通、工伤事故引起脾脏破裂有明显增加倾向,而延迟性脾破裂常常被遗漏。本例脾脏包膜下血肿9年自发性破裂实属罕见,国内尚无如此长程病史。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