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284篇
  免费   5280篇
  国内免费   2303篇
耳鼻咽喉   844篇
儿科学   705篇
妇产科学   677篇
基础医学   3912篇
口腔科学   4889篇
临床医学   37131篇
内科学   7173篇
皮肤病学   401篇
神经病学   1812篇
特种医学   59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7篇
外科学   13960篇
综合类   51871篇
预防医学   11740篇
眼科学   1786篇
药学   22885篇
  306篇
中国医学   7557篇
肿瘤学   2259篇
  2024年   687篇
  2023年   2671篇
  2022年   2552篇
  2021年   3593篇
  2020年   3866篇
  2019年   3871篇
  2018年   1759篇
  2017年   3466篇
  2016年   3913篇
  2015年   4679篇
  2014年   8765篇
  2013年   9029篇
  2012年   11465篇
  2011年   12673篇
  2010年   11535篇
  2009年   10861篇
  2008年   11773篇
  2007年   10616篇
  2006年   9368篇
  2005年   9583篇
  2004年   7701篇
  2003年   6732篇
  2002年   5207篇
  2001年   4187篇
  2000年   2977篇
  1999年   2179篇
  1998年   1987篇
  1997年   1647篇
  1996年   1495篇
  1995年   1167篇
  1994年   967篇
  1993年   563篇
  1992年   533篇
  1991年   496篇
  1990年   454篇
  1989年   414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125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4 毫秒
991.
传统静脉肾盂造影 ,指病人仰卧于诊断床上 ,腹部上压迫带并强压于腰大肌处 ,目的是阻断输尿管的排泄使肾盂显影清晰 ,然后松去压迫再拍膀胱片的方法。由于强力压迫使腹内容物上移给病人带来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只好中止 ;尤其现代人体形过胖 ,达不到压迫的目的使造影失败因而影响诊断。为解决这一矛盾 ,我们自制了一种臀部抬高架 ,既不压腹带使身体与诊断床呈头低脚高的斜坡形体位 ;经4 5例观察 ,不仅病人无痛苦而且造影效果十分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及结果4 5例中正常及肾结石各 12例 ,肾癌、肾盂癌、巨大肾囊肿、巨…  相似文献   
992.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STD)发病率的上升,性病后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也曰渐增多。本病由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程迁延易复发,患者经过长期的抗生素及支持治疗后仍然未能痊愈,给患者的心身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选择一种创伤轻、痛苦小、能在前列腺内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的给药途径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在门诊选择52例性病后前列腺炎患者,采用双囊四腔导管注药法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3.
经颈内静脉置入肺动脉导管误入腋静脉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男性,42岁,身高166cm,体重53kg,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拟行原位肝移植术。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先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三腔导管,随后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与锁骨上缘组成三角形的顶点为穿刺点行右颈内静脉穿刺,放入引导钢丝并沿引导钢丝将套有导管鞘(型号:1301BP85H,8.5F;批号:955EC703,Edwards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美国)的扩张器插入血管腔,拔出钢丝及扩张器,保留导管鞘在静脉内。经鞘管放置肺动脉导管(型号:744HF75,7.5F;批号:155FC445,Edwards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美国)至20cm刻度处,中心静脉压为10mmHg(1kPa=7.5mm Hg)。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继续置入,在33cm刻度处遇到阻力不能前置,放气后退至30cm刻度处遇到阻力不能后退。回抽血液及输液通畅。  相似文献   
994.
半坐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3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年来作者对由于病人或疾病因素不能平卧的30例病人施行了半坐卧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经过顺利,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指导全凭静脉麻醉期间病人输注异丙酚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输注0.2μg·kg-1·min-1瑞芬太尼以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Ⅰ组通过监测AAI调节异丙酚输注速率,使AAI维持在30以下,Ⅱ组根据病人血压及心率调节异丙酚输注速率,每5分钟增减0.01 mg·kg-1·min-1异丙酚。记录气腹前(T1)、气腹后(T2)、分离胆囊(T3)、腹腔冲洗(T4)、手术结束(T5)时2组的血压、心率、AAI和输注异丙酚的速率,同时记录2组异丙酚、维库溴铵、瑞芬太尼用量、术毕睁眼时间、应答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2组各时间点A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输注异丙酚速率以及总用量减少(P<0.05)。术后24 h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AAI指导全凭静脉麻醉输注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可较好的控制麻醉深度,指导合理用药,避免病人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996.
我院自 1 995年以来 ,在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较大肝脓疡 39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9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男 2 8例 ,女 1 1例 ,年龄 1 8~ 72岁 ,农村 31例 ,城镇 8例。左肝 1 0例 ,右肝 2 9例 ,大多为单发 ,脓疡直径均在 8.0 cm以上 ,最大直径为 1 6.8cm。2 治疗方法使用仪器为西门子 S1 - 45 0 ,及美国产 LG- 40 0实时显像仪 ,配有穿刺探头或穿刺引导架 ,探头频率为 3.5 MHz,选用国产 1 8G带针芯穿刺针。在完善各项术前准备 (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 ) ,患者一般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侧腰部最好垫一枕…  相似文献   
997.
肝炎后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症为常见病、多发病,内科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如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其后果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门奇静脉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手术方式,我院自1995年1月~2004年12月对8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施行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中男性67例,女性15例,年龄14~71岁,平均54岁。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手术25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行择期手术33例,无出血史行预防手术24例。伴脾功能亢进者48例,占59%。肝功能Child分级:A级51例,B级25例,C级6例。术前经胃镜或钡餐确定食管胃底…  相似文献   
998.
虹吸原理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虹吸原理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随机将 84例患者分为两组 ,一组用虹吸穿刺法 ,即将输液瓶放置在离穿刺部位 6 0cm左右的下方穿刺 ;一组用常规法。结果 :两组中用虹吸法立即回血占 88 1% ,用常规方法立即回血占 2 1 4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此法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9.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的可行性. 方法 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脾功能亢进12例,在手助腹腔镜下采用超声刀分离脾周韧带,Endo-Cutter切断脾蒂,袋装取出;按开腹手术的要求分离切断胃底、食管下段6~8 cm范围内所有曲张血管. 结果 10 例顺利完成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2 例因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腹手术.10例成功者手术时间2.5~5 h,平均3.4 h,术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50 ml.1例因术后腹腔内出血开腹手术止血,其余病人无其他并发症.10例随访0.5~2年,平均1.5年,4例死于肝功能衰竭,6例1年左右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6例于1年左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均为小量出血,胃镜检查显示出血原因3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1例为胃溃疡,2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缓解. 结论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价局部物理加压预防全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全身麻醉手术患者345例,分为对照组、肝素组和物理加压组,各组间血栓形成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任何抗凝措施介入,肝素组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物理加压组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进行下肢局部加压。所有患者在术后第7天查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术后第3天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YF)。结果术后血管超声检查显示,肝素组和物理加压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素组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对照组和物理加压组(P〈0.05)。结论下肢局部物理加压是一种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