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10篇
  免费   2055篇
  国内免费   1149篇
耳鼻咽喉   147篇
儿科学   124篇
妇产科学   411篇
基础医学   876篇
口腔科学   154篇
临床医学   7899篇
内科学   1330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277篇
特种医学   9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4209篇
综合类   16840篇
预防医学   4674篇
眼科学   71篇
药学   9154篇
  98篇
中国医学   6651篇
肿瘤学   486篇
  2024年   361篇
  2023年   1234篇
  2022年   979篇
  2021年   1391篇
  2020年   1345篇
  2019年   1312篇
  2018年   595篇
  2017年   1127篇
  2016年   1184篇
  2015年   1422篇
  2014年   2571篇
  2013年   2495篇
  2012年   3260篇
  2011年   3456篇
  2010年   3197篇
  2009年   3053篇
  2008年   3485篇
  2007年   3083篇
  2006年   2861篇
  2005年   2926篇
  2004年   2486篇
  2003年   2272篇
  2002年   1877篇
  2001年   1520篇
  2000年   1107篇
  1999年   837篇
  1998年   626篇
  1997年   465篇
  1996年   444篇
  1995年   355篇
  1994年   285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王盾  龙申 《癌症进展》2021,19(7):718-72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分为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每组14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儿术后舒芬太尼镇痛剂量分别为1.0、2.5、4.0μg/kg。术后6、24、48 h,采用中文版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估三组患儿的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前和术后1、24、72 h,检测三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术后6、24、48 h,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患儿FLACC评分均低于低剂量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72 h,低剂量组患儿IgG、IgA、IgM水平均低于本组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 h,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儿IgG、IgA、IgM水平均低于本组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2 h,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儿IgG、IgA、IgM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儿未发生不良反应,中剂量组患儿发生恶心1例,高剂量组患儿发生恶心5例、呕吐3例。结论2.5μg/kg的舒芬太尼在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镇痛中效果明显,且对患儿的免疫系统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患儿术后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复合间苯三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7月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300例,自愿选择分娩镇痛,按随机表法分为3组,SP组采用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合用间苯三酚静脉推注;P组单纯采用间苯三酚静脉推注;S组单纯采用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麻醉进行镇痛。观察3组用药后的镇痛效果(VAS)评分、产程、分娩方式、失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与P组比较,SP和S组VAS显著降低(P0.01);与SP组相比,P组和S组剖宫产率均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此外,SP组和P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时间较S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间苯三酚镇痛效果好,缩短产程,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自拟补骨镇痛洗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8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自拟补骨镇痛洗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9.77%,30/43)对比,观察组(93.02%,40/43)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对比,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自拟补骨镇痛洗剂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质控镇痛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医院诊治40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入选患者均采用静脉质控镇痛,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15例优,4例良,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65%)(P<0.05);本研究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P<0.05);本研究中,实验组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P<0.05)。结论护理管理在腹部手术患者静脉质控镇痛中的护理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早期镇痛在四肢骨折创伤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将40例四肢骨折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入院后即应用舒芬太尼150μg+氟比洛芬酯100 mg进行早期镇痛,对照组入院未给予镇痛措施,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12、24、72 h的VAS评分情况及肢体情况。结果 2组患者入院后12、48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72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院后受伤肢体均不同程度发生肿胀。但入院后72 h实验组肿胀较对照组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实施镇痛中未发生明显胃肠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早期镇痛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局部循环,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身体平衡情况。方法采用两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考虑年龄因素和体型因素对身体姿势控制和感官相互作用试验的影响,感官相互作用试验包括本体感觉为主试验、视觉为主试验和前庭感觉为主的平衡测试。结果姿势稳定度测试,前后控制(A/PM/L)与左右控制(A/PM/L)的比例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χ~2=8.14,P0.01),不同年龄组的平均稳定系数(SI)无显著性差异(F=1.65,P0.05,η2=0.05),不同身体形态组的平均SI系数无显著性差异(F=0.30,P0.05,η2=0.01);以本体感觉为主的平衡测试,不同的年龄组平均摇晃指数(SwI)无显著性差异(F=0.08,P0.05,η2=0.00),不同体型组的平均SwI无显著性差异(F=0.08,P0.05,η2=0.08);以视觉为主的平衡测试,不同年龄组的平均SwI有极显著性差异(F=13.11,P0.01,η2=0.30),不同体型组的平均SwI存在显著性差异(F=3.36,P0.05,η2=0.08);以前庭功能为主的平衡测试,不同年龄的平均SwI无显著性差异(F=3.91,P0.05,η2=0.11),不同体型组的平均SwI无显著性差异(F=0.21,P0.05,η2=0.01)。结论在感觉系统的综合作用中,无论是年龄因素还是体型因素影响下,视觉都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影响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前庭感觉,前庭感觉对平衡的影响主要是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而本体感觉对受试老年人的平衡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由于视觉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视觉的可训练因素也较低,因此在针对性的研制老年人的各种平衡训练中,应加强老年人前庭功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2组脑瘫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发育促进技术、肌肉牵张、作业治疗及家庭康复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给予VR技术及常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对2组患儿进行平衡功能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左右偏移、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轨迹长[(49.00±12.17)mm]、单位面积轨迹长[(35.40±22.13)mm]、矩形面积[(2.52±0.91)mm2]、外周面积[(1.62±0.63)mm2]、Berg平衡量表评分[(30.07±1.04)分]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R技术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踝关节扭伤是人体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很多患者扭伤后会出现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踝关节支具是目前临床常用的FAI干预措施之一,但其疗效尚存争议。该文通过系统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Clinical Trial Register(CCTR)3个数据库中与踝关节支具治疗FAI相关的文献,对踝关节支具在改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功能、运动学指标和平衡能力及降低再扭伤发生率等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