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2篇
  免费   716篇
  国内免费   347篇
耳鼻咽喉   147篇
儿科学   12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0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55篇
内科学   3459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4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279篇
综合类   4885篇
预防医学   562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2043篇
  27篇
中国医学   109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386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818篇
  2011年   962篇
  2010年   918篇
  2009年   839篇
  2008年   1110篇
  2007年   915篇
  2006年   869篇
  2005年   935篇
  2004年   710篇
  2003年   674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579篇
  2000年   495篇
  1999年   457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269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超声心动图对62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功能变化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2例成功施行经皮穿刺ASD封堵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大小及功能的改变。结果:ASD封堵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每搏量及左室射血分数增大,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未见明显改变;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每搏量、右室射血分数及右室心肌工作指数均减小。结论:经皮穿刺ASD封堵治疗既可减轻右室容量负荷,改善右室功能,也可改善左室的收缩功能:超声心动图对ASD封堵前后心脏血流动力学评价及疗效的观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38-2040
  相似文献   
73.
瘢痕组织愈合中成纤维细胞凋亡抗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瘢痕疙瘩(keloid,Ke)是皮肤损伤后组织异常修复的结果。Ke组织中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过度增生、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和向正常皮肤侵袭生长,是其区别于肥厚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HS)的重要特征。大量研究证实,细胞的凋亡状态将影响创面愈合、瘢痕形成和预后模式。本研究就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调节信号、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对Ke成纤维细胞(keloid.derivedfibroblast,KF)凋亡抗性的影响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慢性肺原性心脏伴右心室肥厚与Doll-Bilger指数的关系.方法对128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及6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100例正常人作常规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检测.分析V5导联R/S及Doll-Bilger指数,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V5 R/S及Doll-Bilger指数<1在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时有一定价值.结论Doll-Bilger指数可作为早期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伴右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75.
韩玉春 《安徽医学》2004,25(5):417-4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律失常的特征 ,提高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致心律失常的认识。方法 综合、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3月~ 2 0 0 3年 12月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 ,其中阵发性房颤 4例 ,频发房早 6例 ,频发室早 6例。所有病例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瓣膜性疾病和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对 16例患者均做冠状动脉造影 ,排除冠状动脉狭窄。结论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律失常 ,有效地降压治疗逆转左心室肥厚 ,酌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是改变其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认识该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6.
77.
78.
药物干预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用药干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节律对高血压性左室肥厚逆转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用钙拮抗剂使15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非杓型血压节律恢复杓型,并以15例保持非杓型血压节律者作配对对照。经16周治疗,两组血压各参数均下降,但两组参数比较无差异(P〉0.05),而LVM,LVMI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恢复正常的杓型血压节律,可促使左室肥厚逆转,这可能是通过压力感受器  相似文献   
79.
肥厚性瘢痕组织中VEGF、ICAM-1、c-fos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检测与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及增生相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以及c-fos原癌基因在肥厚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比较VEGF、ICAM-1、c-fos在肥厚性瘢痕、正常瘢痕、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ICAM-1、c-fos在肥厚性瘢痕中表达皆增强。VEGF、c-fos主要表达在表皮、真皮血管、皮肤附属器;ICAM-1主要表达在真皮浅层血管、浸润的炎细胞、成纤维细胞。结论 肥厚性瘢痕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肥厚性瘢痕组织内皮细胞和成纤维增殖异常。  相似文献   
80.
DCG监测80例高血压性LVH者,38例观察到至少一次ST段下移,平均次数是21次(1 ̄94),平均持续时间18.6分钟(2 ̄47),这些次数中90%以上是临床隐匿性的。32例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其中11例运动试验阳性,运动中仅2例胸痛。表明心肌缺血在高血压性LVH患者中是常见的,运动中或日常活动中的胸痛症状是心肌缺血存在的弱指标,大多数心肌缺血是隐匿性的。铊心肌灌注显像术对于更好地预兆性地从高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