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2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有关节炎的患者,冬春季节要保护好膝关节,可自制药物护膝,既可保暖,又可活血止痛。方药:乳香、没药、炙川乌、炙草乌、白芷、防风、透骨草、红花、细辛各5克。制法:将上药共捣为粗末,装入纱布袋内,摊薄,用针缝成较密的小格,做成护膝,戴在膝盖处即可。有关节炎的朋友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02.
周围神经炎是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一重要表现,初期以肢端感觉异常为主,如麻木、针刺感;随后可见肢痛,呈锥刺痛、灼烧痛或隐痛;后期出现肌力减弱,以致肌萎缩和瘫痪。笔者1997年1月~1999年4月在临床上以生川乌为主药,采用药物透入方法外治该病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68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例,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男40例,女28例;年龄34~72岁;病程2~27年。伴糖尿病肾病12例,脑梗塞6例,视网膜病变29例,皮肤缺血性溃疡7例,糖尿病坏疽1例。曾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者46例…  相似文献   
103.
川乌是一味具有大毒但疗效确切的药物,历代医家常以川乌为主治疗痹证,临床上诸多医生畏而不用或少用。就其在治疗痹证中的配伍应用,从寒邪偏胜、湿盛邪恋、营卫不和、瘀血阻滞、久病入络、痰瘀闭阻等六个方面加以论述,强调辨证论治,注重配伍,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川乌治疗痹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4.
<正>1 病历摘要患者男,58岁,既往无心脏相关病史,因风湿性关节炎应用中药外用治疗(主要成分为川乌、草乌配制),入院前3小时,患者将该外用中药膏口服约50 ml。服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大汗、口周麻木,急送至我院急诊抢救室。查体:血压80/40 mm Hg(1 mm Hg=0.133 3 kP a),患者皮肤湿冷,意识  相似文献   
105.
乌头碱中毒多发生于山区农民,主要是人们因受风湿、类风湿的侵袭而服用由川乌、草乌等草药自制的药酒或生服川乌、草乌等草药以缓解病痛,且用量、用法不当而发生中毒.乌头碱中毒可致死亡,主要原因是严重的心律失常.目前临床上尚无救治乌头碱中毒的特效药,主要措施是对症治疗及护理[1].近年来我院救治乌头碱中毒患者9例,经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本文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6.
《中成药》2015,(9)
目的研究制川乌配伍白芍对6种乌头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HPLC法测定该配伍中6种乌头生物碱,计算其透皮速率和渗透系数。结果制川乌配伍白芍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的增渗倍数分别为1.99、2.05、1.83、2.01、2.20、2.16。结论制川乌配伍白芍后,可促进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经皮吸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辅料米醋的用量和蒸煮方式对制川乌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制川乌中的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6种生物碱的含有量。结果相比药典法制川乌,醋蒸和醋煮制川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双酯型生物碱的一级水解,抑制单酯型生物碱的二级水解,从而提高其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结论醋制川乌可提高制川乌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以10%醋蒸制川乌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双乌镇痛胶囊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80只,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双乌镇痛胶囊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各20只。双乌镇痛胶囊大、中、小剂量(剂量分别为3.0、0.9、0.24 g/kg体质量,分别相当于生药17.4、5.2、1.4 g/kg体质量)组予相应药液10 m L/kg体质量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给药,均每日1次,每周给药6 d,连续3个月。给药3个月后、停药2周后各组大鼠分期处死,观察各脏器系数变化。结果给药3个月后、停药2周后双乌镇痛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大鼠各脏器系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也均未发现异常。结论双乌镇痛胶囊对大鼠未见明显蓄积毒性,在临床剂量下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9.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本品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相似文献   
110.
乌头类有毒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总结近年来川乌、附子常用药对在临床应用、化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乌头类中药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阅读大量近几年川乌、附子常用药对的文献报道,对其进行总结概述.川乌和附子通过合理配伍,可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扩大其应用范围.目前的川乌、附子配伍减毒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研究配伍减毒增效作用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