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6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89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7篇
临床医学   293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132篇
预防医学   501篇
眼科学   2486篇
药学   355篇
  3篇
中国医学   10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与伤痛视的关系。方法:将共同性斜视312例分为两组,3-6岁为学龄前组,7-12岁为学龄组进行比较。结果:237例内斜中,远视227例,占95.78%;近视10例,占4.22%。75例外斜中,远视42例,占56%;近视33例,上44%。结论:屈光不正性斜视的发病率。内斜视多于外斜视,学龄前组高于学龄组,内外伤痛视中,远视明显多于近视,将对斜视弱视治疗防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
弱视遮盖治疗对屈光度和立体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主眼遮盖对弱视儿童屈光度和立体视的影响。方法 :动态分析经主眼遮盖法基本治愈的弱视 6 2例治疗前后双眼屈光度和立体视的变化。结果 :6 2例患儿平均遮盖主眼 2 5± 1 7年后 ,视力 >0 8,基本治愈 ;治疗后双眼球镜度均较治疗前下降 ,未遮盖眼下降更明显 ;双眼柱镜度无显著变化 ,立体视功能改善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弱视儿童主眼进行遮盖 ,未加速被遮盖眼的近视化 ,适当的遮盖治疗不会对立体视发育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三种空间频率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变化特征,探讨弱视的发生机理。方法:选取13.7'、27.5'及55.3'种方格对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及对侧眼进行多导视觉诱发电位地形图的研究。结果:(1)3种空间频率所有导致,弱视眼的P1潜伏期同正常组相比显著延迟;弱视眼的N1P1振幅在枕区导联降低。(2)P1潜伏期及N1P1振幅的分布不同于正常组。(3)地形图:枕区高电位活动不对称分布增多,以向右侧偏位为主,并出现半视野刺激样反应。(4)弱视对侧眼的P1潜伏期及N1P1振幅的异常主要发生在高空间频率。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P和M通道可能都受到了视觉发育敏感期异常视觉经验的影响;左侧半球的视皮层或传导通路更易受到发育早期不正常的视觉经历的影响;弱视对侧眼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比较角膜波前像差引导(WFG)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和常规TransPRK矫正中度近视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双眼TransPRK治疗的60例中度近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WFG,分为WFG-TransPRK组(30例,60眼)和TransPRK组(30例,60眼)。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测量两组患者视力、屈光度、角膜高阶像差和中央角膜厚度等变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两组疗效指数和安全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两组等效球镜度、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高阶像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PRK组手术前后总高阶相差和球差升幅高于WFG-TransPRK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等效球镜度升幅、中央角膜厚度降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疗效指数(t=1.913)、安全指数(t=0.775)和并发症发生率(χ2=0.16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1、0.442、0....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老年人屈光变化的规律,做好老年人视力保健。方法 标准照明下查56yr以上的老年人466只眼的远视力,扩瞳状况下采用带状光检影法验光并试镜矫正视力、查品状体混浊形态程度(LOCSⅡ分类法)、玻璃体和视网膜。结果 全组屈光不正456眼(98.28%)。56—75yr以远视居多,其中61—65yr比例最高,以后趋向减少,至75yr以后是近视多于远视状态。散光的患病率55.36%,其中不合例散光75.97%,并且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年龄组矫正视力都有相当满意的提高。结论 老年人眼不合例散光居多是角膜老年性变化对眼屈光的影响,不属于晶状体性因素。高龄老年人近视状态的原因可能是核型老年性白内障的演变病程较长,所以,尚幸免行白内障除之高龄老年人以核型白内障居多而出现核性近视。屈光不正是最早和最普遍影响老年人视力的主要原冈,定期检查老年人眼屈光状态应作为眼科常规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76.
6832例屈光不正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莹  马刚 《宁夏医学杂志》2000,22(6):367-368
为了解宁夏银川地区屈光不正的情况,对院门诊验光病例683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视多于远视;单纯近视多于单纯近视散光或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远视多于单纯远视散光及复性远视散光;复性近视散光或复性远视散光均多于单纯近视散光或单纯远视散光;低、中度近视或远视多于高度近视或远视;近视及远视合规散光均高于不合规散光。本组近视病例绝大多数为青少年学生(占67.8%),且高度近视有增高趋势,应引起同道及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77.
本文报告拟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的2473眼术前周边眼底检查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发现白色变性、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色素变性、铺路石样变性、视网膜牵引、视网膜裂孔的总患病率分别为18.0%、12.6%、5.4%、3.8%、2.5%、3.1%和2.3%。各病变的患病率与近视眼的屈光度明显相关(P<0.05)。各病变的发生部位多位于颞上象限,其次为颞下象限和鼻上象限。左右眼的患病率无差异(P>0.1)。术前对较严重的视网膜周边部退行性病变进行氩激光治疗,能显著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目的对假性近视眼的性质进行探讨.方法对典型假性近视眼100例及有近视现象的328名中小学生作了检查,包括远近视力、睫状肌麻痹下验光及眼底检查.结果 100例假性近视眼检影以远视为主(83%),少数为混合散光(11.5%),个别为近视(5.5%).56名假性近视眼3年后复查,除2例外,其它无一变成近视眼.结论假性近视眼多为异常视力负荷而引发的一种近视现象(症状性近视),本质上不是近视眼.  相似文献   
79.
目的 :通过测量近视眼的角膜屈光力、眼轴和角膜中央厚度 ,分析角膜屈光力、眼轴和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程度的关系。方法 :在进行PRK治疗的患者中 ,根据屈光度将 2 78例 (538只眼 )患者分成低、中、高和超高度四组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测定角膜屈光力 ,A型超声波测定眼轴及角膜中央厚度 ,数据用Exce 197软件计算处理。结果 :垂直径角膜屈光力 (4 4 0 1± 1 54D)明显大于水平径角膜屈光力 (4 3 10± 1 4 0D) ,P <0 .0 1。 (角膜总屈光力与屈光度的大小无关 ) ;角膜中央厚度与屈光度的大小无关 ,各屈光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眼轴随屈光度的增大而延长 ,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在近视眼中 ,眼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度数越高 ,眼轴越长 ,而角膜屈光力不起作用或作用甚微。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0.
武国恩  谢立信 《眼科研究》1999,17(6):485-487
目的 评价计算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 矫正近视性屈光不正的角膜屈光力变化量的Hollady 法。 方法 用Holladay 法计算PRK 术后与术前角膜屈光力的差值( 角膜实矫屈光度) ,并与角膜预矫屈光度进行比较。 结果 (1)A 组:复性近视散光眼术后6 个月,角膜实矫球镜度欠矫(0 .48 ±0 .19)D;角膜实矫散光度过矫38 .5 % (25/65) ,散光欠矫61 .5 % (40/65) ,过矫和欠矫≥±0 .50 D 占41 .5 % (27/65) ;实矫与预矫散光的轴位的差值≤±15°占60 .0 % (39/65) 。(2)B 组:单纯近视眼术后6 个月时,角膜实矫等值球镜度欠矫(0 .55 ±0 .26) D;术后6 个月时产生(0 .59 ±0 .38)D 的矫正近视散光的效应,其中≥0 .50 D 者占51 .2 % (22/43) ,实矫近视散光轴位均在180°- 44°~180°+ 44°之间。 结论 应用Holladay 公式从球、柱镜度两方面计算PRK 的角膜屈光变化效应值,是合理、客观和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