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作者取6个月胎儿(水囊引产)的肾上腺髓质组织,以RPMI1640培养液培养1周,系列观察其组织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将此培养组织用脑立体定向术植入于12例重症震颤麻痹患者脑内尾状核头部。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其Webster 症状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脑脊液中多巴胺浓度明显升高。作者认为采取胎儿组织培养技术能够提高移植组织成活率,增加移植量,减少手术损伤,使移植术简单、方便和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帕金森病患者尾状核中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ai YN  Wen M  Zhang Y  Chen B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4):1191-1193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死亡。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下降,基底节运动调节环路紊乱,从而产生运动障碍,目前,帕金森病的病因仍然不清,很可能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尾状核是基底节纹状体功能单元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接受  相似文献   
103.
注射WGA-HRP聚丙烯酰胺小丸于中枢神经系统深部结构(尾状核),取得可靠而又敏感的结果,同时又避免了在注射轨迹上的WGA-HRP渗漏。  相似文献   
104.
正常人体针灸效应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针刺体表穴位对脑部相应区域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表现。方法17例健康志愿者,在1,5TMRI仪上进行针刺足三里(S36)、阳陵泉(G34)的实时动态fMRI检查,观察并分析针刺效果明显者的脑部功能变化情况,判断针刺效果及其意义。结果17例志愿者中13例检查成功,可见躯体感觉运动区(SMC)、运动前区(PMC)、副运动区(SMA)激活明显,额叶前部、扣带回、尾状核头部、豆状核及丘脑、岛叶、岛盖皮质大多有大面积明显激活,小脑和桥脑也可见有激活,在左侧丘脑、SMA、SMC、PMC激活区附近有信号减低的现象,但激活的像素数不多;信号减低区包括两侧额叶内侧面皮质,双侧扣带回前部皮质,两侧海马区,右侧眶回、基底节、尾状核头部等。结论针刺对脑部相关穴位的治疗效应显著,可产生广泛而复杂的脑功能变化,fMRI可清楚显示针刺效应引起的脑部功能变化,是针刺机制及效应良好且直观的评价途径。  相似文献   
105.
例1:男,45岁.既往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11 a.1989-10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按脑梗塞治疗好转,病后第3天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查体可见左侧肢体肌张力略高,腱反射活跃,左侧巴氏征阳性,眼底动脉硬化,左上肢频发快速手伸屈内外翻转,前臂旋内、旋外运动,左下肢亦有伸屈运动,头CT扫描尾状核头部可见卵圆形低密度灶,确诊为尾状核梗塞,偏侧舞蹈病,经用齿吡醇治疗2 d后不自主运动消失.  相似文献   
106.
两次注射自体动脉血法构建大鼠尾状核脑出血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立体定向注射法向大鼠尾状核内注射50μL自体动脉血,制作脑出血动物模型。方法:实验于2003-09/12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进行。取SD大鼠7只,随机分为实验组5只和假手术组2只。实验组用肝素化50μL微量注射器抽取50μL股动脉血,用立体定向仪将微量注射器针进针至尾状核中心,将血液分两次缓慢注入尾状核内(注射速度10μL/min)。假手术组完成立体定向术及股动脉抽血,但不注血。术后6h取脑进行病理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所有实验组大鼠尾状核内均可见血肿形成。部分血液沿针道反流至同侧侧脑室及胼胝体,血肿平均容量(13.79±5.53)μL。假手术组未发现血肿。结论:该脑出血模型成本低,操作简单,与临床脑出血相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应用脑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多巴胺转运体显像技术,分析帕金森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大脑双侧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放射性摄取分布变化的相关性。方法:①选取2005-01/1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均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Hoehn—Yahr分级临床诊断标准。根据Ⅰ级:单侧患病;Ⅱ级:双侧患病,但无平衡障碍;Ⅲ级:双侧患病,伴有早期的姿势平衡障碍;Ⅳ级:严重患病,需要较多的帮助;Ⅴ级:没有他人帮助时,只能生活在床上或轮椅上的标准评估,30例患者早期(Ⅰ~Ⅱ级)11例,中期(Ⅲ级)9例,晚期(Ⅵ-Ⅴ级)10例。同时选择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②30例患者在停服抗帕金森病药物24h后,连同6例健康体检者各自口服过氯酸钾400mg,静卧30min后由肘静脉注射^99Tc^%m-TRODAT—1740MBq,注射完毕后用脑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仪进行图像采集。③矩阵为64&;#215;64,每探头旋转180&;#176;,1帧/60s。双探头共采集64帧,采集计数为50K/帧。选择纹状体图像最清晰的断层,计算机自动对起病同侧及对侧纹状体区域的尾状核、壳核前后区、丘脑区的感兴趣区进行放射性计数,取平均值作为患者起病同侧及对侧各区放射性计数的象素均值。结果:实验选取帕金森病患者30例,另以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正常人与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双侧各区放射性摄取的比较:①正常人大脑双侧纹状体有高浓度放射性摄取,双侧纹状体区域的尾状核、壳核前后区和丘脑区结构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周围脑组织本底很低。(砻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起病对侧壳核前后区放射性摄取减少(t=15.82,P=0.000〈0.05),双侧的尾状核和丘脑区结构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t=1.19,P=0.25〉0.05;t=-0.80,P=0.43〉0.05)。③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双侧的壳核前后区和丘脑区放射性摄取均显著减少,兴趣区放射性平均计数差异显著(t=5.20,P=0.001〈0.05;t=3.95,P=0.004〈0.05);起病对侧的尾状核结构欠清晰,放射性分布较同侧减少(t=14.65,P=0.000〈0.05)。④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双侧纹状体结构不清,放射性摄取明显减少,周围本底增高,甚至高过整个纹状体分布。结论:采用脑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多巴胺转运体,显像诊断双侧纹状体各部位放射性摄取明显减少,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8.
109.
用6-羟基多巴损毁大鼠黑质建立拟Parkinson氏病模型。黑质重度损毁15只和部分损毁13只,随机取前者12只,后者10只进行同种成年颈上神经节向尾状核内移植,其余6只移植坐骨神经片段作为对照。移植前后用apomorphine诱发旋转观察其行为改变。重度损毁组移植后,旋转速率减少10%~80%者占58.33%,部分损毁组移植后旋转速率减少10%~100%者占80%,对照组旋转行为无变化。移植1~2个月后,用乙醛酸诱发荧光组化方法和尼氏染色观察旋转次数明显减少的动物,发现其端脑切片均有存活的移植神经元和大量儿茶酚胺特异荧光膨体纤维,并有时可见膨体荧光纤维伸入宿主尾状核内。而旋转未减少的鼠脑中,移植物存活很少。本文对颈上神经节脑内移植治疗作用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0.
脑立体定向建立C6大鼠脑胶质瘤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脑胶质瘤的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脑立体定向术 ,在SD大鼠脑尾状核接种C6细胞。术后观察大鼠的生存期 ,并采用MRI及病理学检查方法 ,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接种 1周后 ,按不同时间行MRI、病理解剖学及GFAP、S - 10 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均显示颅内肿瘤形成。结论该方法建立的脑胶质瘤具有与人脑胶质瘤生长相似的特性 ,肿瘤形成时间短 ,生存期稳定 ,适合于脑胶质瘤实验治疗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