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患者,女,56岁,绝经67年,平素白带不多,两个月前因耻区不适未介意,自认为附件炎,口服妇科千金片、花红片15 d,症状略有缓解,但仍觉腹不区适,遂到我院门诊就诊。经妇科门诊检查,发现右侧附件包块,行盆腔B超检查后收住入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好。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经产型,阴道畅,白带不多,宫颈光,宫体前位,活动,无压痛,大小约5 cm×3 cm,右侧附件区可触及一6 cm×6 cm大小的  相似文献   
62.
1病例报告患者,83岁,因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3个月,左侧肩关节疼痛4个月,加剧1周,于2010年8月4日入院检查。患者6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下腹胀痛,次月出现极少量的阴道流血于2010年4月26日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见:宫体前位,子宫增大如孕5+月大小,质硬,可及肌瘤样物,活动差,无压痛;双侧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研究剖宫产手术中患者的宫体大出血情况下使用止血带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分娩时宫体大出血的患者235例,处理过程中分为两组,治疗组115例,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对照组120例,未使用止血带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 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的治疗组患者的情况较为良好,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对患者的手术没有造成其他的影响,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如果发生宫体大出血的症状,可以通过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处理,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减轻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等.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回顾76例"子宫肌瘤"进行手术治疗的病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系采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宫体大部分切除术,对照组则是采用传统的子宫全切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绝经期症状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围绝经期症状不明显,而对照组较早就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65.
患者,女性,54岁.发现下腹部包块1年.查体在下腹部可触及一约4个月妊娠大小包块.呈实性,质硬,不活动,无痛.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增大如孕4个月大小,不活动,质地硬,无明显凹凸不平,双侧附件未触及明显包块并无触痛.B超检查:于子宫体肌层内可见一130×90×10cm3的低回声区.临床诊断: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66.
范建玄  张廷谬 《上海医学》1989,12(4):205-207
该院在23年中共收住官颈癌16210例,经放疗后继发宫体恶性肿瘤17例(占0.11%),其中资料完整的有11例(宫体腺癌5例,宫体中胚叶混合瘤6例)。作者认为放疗是发生此类肿瘤的重要因素。经宫颈癌放疗后长期存活的患者,阴道排液多和出血。尤其对伴宫体增大积液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内膜活检是主要的诊断手段。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1例中胚叶混合瘤术后配合化疗,存活3年;另1例宫体腺癌术后已3年余至今健在.对该肿瘤应及早诊断,并采用手术、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措施,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7.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59例剖宫产术中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总计70例应用宫体注射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垂体后叶素以及葡萄糖酸钙联合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总计89例应用宫体注射缩宫素以及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预防治疗。然后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出血量、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结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24h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5例(5.61%),对照组输血14例(20.00%),观察组输血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子宫切除产妇,对照组子宫切除2例(2.86%)。观察组2例腹泻,1例恶心;对照组3例腹泻,1例呕吐,1例发热,1例恶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预防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出血产妇的主要方法,值得临床运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68.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严重并发症,其来势凶猛可继发休克,常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严重者导致需行子宫全切术甚至产妇死亡。切除子宫是能达到止血的效果,却使年轻的妇女失去再次生育的能力,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也意味着产生许多医疗纠纷。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减少产后出血,从而保留子宫,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我院2009—2012年对18例经使用子宫收缩剂(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酯栓等)、按摩子宫、宫腔缝扎活动性出血点、缝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等治疗方法无效的难治性产后出血使用宫体捆绑+宫颈环扎的方法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正>患者49岁,因发现下腹部包块半年,月经量增多3个月,于2006年6月13日入院。发育正常,一般情况好,下腹部可触及一约4个月妊娠子宫大的包块,质硬,活动差,无压痛。左下肢较右下肢略粗,皮肤呈紫灰色,轻度水肿,无压痛。妇科检查;宫体前位如4个月妊娠大,形状不规则,质硬,活动较差,  相似文献   
70.
临床在第三产程中应用催产素有多种途径,我院常采用母体臀部肌注、母体前臂静脉注射和母体腹部宫体注射,为比较3种途径注射催产素对第三产程的影响,我们对101例产妇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