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71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262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371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44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目的观察长期异常应力对家兔颈后肌肌外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长期低头位固定的方法制作家兔颈椎病动物模型,透射电镜观察肌外膜中胶原纤维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家兔肌外膜当中胶原纤维密度增高且不均匀,有新生的细纤维出现。结论长期异常应力可以使家兔颈后肌肌外膜超微结构发生改变,这可能是家兔动物模型对异常应力环境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不同omp1基因型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检测尿道(宫颈)拭子,诊断Ct omp1基因型感染,常规培养法检测泌尿道拭子中的淋球菌、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ELISA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排除其他性传播感染。按照无症状感染、泌尿生殖道激惹症及异常分泌物三类临床表现,分析Ct各生物群、不同omp1基因型Ct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共检测126例Ct阳性者,检出Ct 126株。宿主性别分析表明:三组生物群Ct中,各生物群Ct感染宿主时无性别选择性(P>0.05);所有感染者中,50%由B组感染,27.8%由C组感染,22.1%由中间组感染引起。对其中80例单纯Ct感染者的症状分析表明:无症状感染者中,女性多于男性(P<0.05);男性泌尿道感染omp1基因型D、F、J型常有症状(P=0.042<0.05);按生物组分析表明:B组、C组及中间组分别有50%、65.6%、55%感染者有症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P<0.05)。结论不同的Ct omp1基因型感染泌尿生殖道后,男女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间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空肠弯曲菌 (Cj)的主要外膜蛋白 (momp)基因的分子分型。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 163株空肠弯曲菌的主要外膜蛋白基因进行扩增 ,用HindⅢ ,HaeⅢ ,MboⅡ和HhaⅠ四种内切酶消化后进行电泳分析 ,并与热稳定性血清型 (HS)和鞭毛蛋白A基因 (flagellinAgene ,falA)分型方法相比较。结果 :共观察到 8种不同的主要外膜蛋白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基因型 ,其中主要外膜蛋白基因 3 (momp 3 )占 61%。Guillain Barr啨综合征(GBS)和腹泻患者所有 3 4株HS 19:Cj(fla) 1菌株均属同一个单一基因型 ,即主要外膜蛋白基因 1(momp 1)。结论 :HS 19:Cj(fla) 1:momp 1菌株是空肠弯曲菌的一个特殊类型 ,与HS 19相关的GBS可能是阐明GBS发病机制最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994.
多重耐药奇异变形杆菌外膜通透性改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奇异变形杆菌诱导耐性后外膜通透性改变与其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用含头孢噻肟的梯度平板多步诱导2株奇异变形杆菌达稳定耐药;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电泳耐药前后细菌外膜蛋白;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细菌对环丙沙星的摄取量;以扫描、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 所诱导的细菌对氟喹诺酮类、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多重耐药;耐药株外膜蛋白相对分子质量40000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应用耳脑胶及生物蛋白海绵修复大鼠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以成年Wistar大鼠的一侧面神经颊支损伤为实验模型,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进行实验,每组10只,实验组1为胶粘组、实验组2为小间隙加胶粘组、对照组为外膜缝合组.术后8周,采用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测定和组织学观察,每组余2只取标本做透射电镜观察,评价面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组1、组2的面神经吻合口内肉芽组织很少,吻合口处瘢痕很小,可见神经生长良好,均未形成神经瘤;组1和对照组在神经吻合部位远端电刺激后口轮匝肌处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2和对照组在神经吻合部位远端电刺激后口轮匝肌处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组1再生神经纤维中有髓神经纤维排列整齐,髓鞘结构基本接近正常,组2再生神经中髓鞘数量多,厚度基本接近正常,板层结构质密,神经丝完好.结论 耳脑胶粘合修复大鼠面神经具有与外膜缝合同样的效果,并且手术操作简便;耳脑胶联合生物蛋白海绵修复大鼠面神经效果较好,优于外膜缝合法.  相似文献   
996.
外膜蛋白疫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外膜蛋白(OMP)加大肠杆菌不耐热内毒素(LT)经口免疫对小鼠H.pylori感染的保护作用。探讨定量细菌培养在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从H.pyloriNCTC11637菌株制备OMP和全菌超声粉碎抗原,LT作为粘膜免疫佐剂。通过灌胃分别以H.pylori全菌超声粉碎抗原1mg加LT10μg(A组)、H.pyloriOMP0.5mg加LT10μg(B组)和生理盐水(C组)免疫小鼠(n=30),每周1次,共4次。免疫完成后4周以H.pyloriSydneyStrain1菌株攻击小鼠1次(1×107CFU/只),攻击后4周处死小鼠,取胃分别作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检查及定量细菌培养,观察H.pylori定植情况。结果C组小鼠Hpylori定植密度为2.40×107CFU/g胃组织,A组和B组小鼠分别为2.03×105CFU/g和6.76×105CFU/g胃组织,免疫组的定植密度明显降低。结论口服HpyloriOMP加LT对小鼠H.pylori感染具有一定免疫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预防感染,需进一步筛选更为有效的抗原和佐剂。定量细菌培养可以更敏感、更客观地反映胃粘膜H.pylori定植量和评价疫苗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喉返神经解剖结构的特点对于今后神经修复和器官移植的意义。方法采取6只成年狗的右侧、同长度的颈部喉返神经和坐骨神经末端分支处至腓骨颈之间腓神经的片断。通过M allory三色染色,显示神经截面中不同结缔组织成份。通过Luxol Fast B lue染色处理,显示髓鞘,以更好显示神经束内的神经纤维的轮廓。电镜染色切片,以观察喉返神经与腓神经神经束内神经纤维的情况。应用同济大学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镜下采集图像并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两组配对t检验,P<0.05为显著差异。结果喉返神经及腓神经各自外膜面积占整个神经横截面的比例分别为(x-±s)(0.8995±7.43200)e-03(0.7073±4.39024)e-02。P<0.05具有显著差异。喉返神经及腓神经各自神经束面积占整个神经横截面的比例分别为(0.1005±7.43200)e-03(0.2927±4.39024)e-02。P<0.05具有显著差异。喉返神经及腓神经各自脂肪面积占神经外膜的比例分别为(0.7089±4.31622)e-02;(0.182683±7.62054)e-02。P<0.05具有显著差异。喉返神经及腓神经神经束内神经纤维面积的比例分别为(0.5616±2.67366)e-02(0.4743±1.51365)e-02,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喉返神经的解剖结构与腓神经有明显的不同:喉返神经的微观解剖结构更不利于神经的修复,因此在选择神经修复方法及不同种类神经与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时,应对喉返神经的解剖结构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998.
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而后果严重的一种损伤,1994年我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神经外膜缝合修复新鲜上肢神经损伤8例,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 建立检测斑点热立克次体的群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根据斑点热立克次体外膜蛋白B(ompB)基因序列设计群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克隆的斑点热立克次体ompB基因片段作为模板,在荧光定量PCR检测仪上建立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法.结果 该方法定量检测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Ct)与模板拷贝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小检出量小于10个拷贝.用该方法检测斑点热立克次体(立氏立克次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精河株、康氏立克次体、小蛛立克次体、澳大利亚立克次体、派氏立克次体、扇头蜱立克次体、非洲立克次体、阿斯特罕立克次体、斯洛伐克立克次体、日本立克次体、马赛立克次体、猫立克次体和黑龙江立克次体)DNA样本的结果均为阳性,但检测普氏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贝氏柯克斯体、查菲埃立克体、汉赛巴通体以及其他9种病原菌DNA样本的结果均为阴性.用荧光定量FCR检测立氏立克次体、黑龙江立克次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精河株感染BALB/C小鼠脾脏组织DNA,均检出不同水平的阳性结果,结果与感染进程相关.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斑点热立克次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群特异性,适合样本中各种斑点热立克次体的快速检测,可用于斑点热的实验室快速诊断和自然疫源地的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