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24篇
  免费   2712篇
  国内免费   943篇
耳鼻咽喉   151篇
儿科学   237篇
妇产科学   261篇
基础医学   979篇
口腔科学   484篇
临床医学   4937篇
内科学   3763篇
皮肤病学   210篇
神经病学   407篇
特种医学   9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737篇
综合类   9611篇
预防医学   5698篇
眼科学   162篇
药学   4322篇
  83篇
中国医学   2813篇
肿瘤学   525篇
  2024年   508篇
  2023年   1835篇
  2022年   1508篇
  2021年   1687篇
  2020年   1529篇
  2019年   1377篇
  2018年   749篇
  2017年   1014篇
  2016年   1201篇
  2015年   1316篇
  2014年   1868篇
  2013年   1841篇
  2012年   2394篇
  2011年   2322篇
  2010年   2219篇
  2009年   1797篇
  2008年   2206篇
  2007年   1719篇
  2006年   1316篇
  2005年   1546篇
  2004年   965篇
  2003年   845篇
  2002年   593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339篇
  1998年   289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12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62例PTC患者(PTC组)和842例甲状腺良性结节(BTN)患者(BTN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年龄、性别、BMI和甲状腺功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并比较2组不同年龄患者的BMI水平差异。结果 PTC组年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水平低于BTN组,男性占比、BMI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BT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低年龄、男性、高TSH、低FT_3、高BMI是PTC的危险因素。≤40岁患者中, PTC组肥胖者占比高于BT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患者BMI偏高,提示肥胖可能与PTC发病相关。男性、低年龄、高BMI、低FT_3、高TSH是PTC的危险因素。40岁及以下PTC患者的肥胖率高于BTN患者。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比较预后营养指数(PNI)和微型营养评估表(MNA)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效果.方法 收集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基线资料,以患者3个月时的预后作为终点绘制PN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NI最佳截断值并分组,再应用PNI、MNA分别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与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功能状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评价PNI、MNA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PNI最佳截断值为50.375.120例患者中,PNI评估为营养不良者50例(41.7%),MNA评估为营养不良者57例(47.5%).PNI与MNA评估的营养不良组或营养正常组在年龄、体质量、手臂围、小腿围、体质量减轻、体质量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总淋巴细胞计数、总蛋白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的一致性验证结果显示,PNI与MNA具有高度一致性(κ=0.647).结论 PNI与MNA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具有高度一致的评估效果,其中PNI更为客观,而MNA更为主观.  相似文献   
993.
994.
刘茜  王炜  周婉  叶山东 《安徽医药》2020,41(5):510-514
目的 分析新诊断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体质指数(BMI)、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84例作为T2DM组,选择同期在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男性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25(OH) D3、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等指标,并于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或馒头餐试验后30、60和120 min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糖和胰岛素。结果 T2DM组血清25(OH) 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MI水平增高,25(OH) D3水平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呈下降趋势(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上升趋势(P<0.05)。T2DM组行馒头餐或OGTT试验后不同时间的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的推移各数值均有上升趋势,组别和时间因素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变化有交互作用(P<0.05)。25(OH) D3与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MA-IR、HOMA-β呈负相关(P<0.05)。结论 低水平25(OH) D3可能与导致T2DM发病的IR及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95.
雷飞  倪菁  白丹  周韵  范晶 《安徽医药》2020,24(10):2013-2017
目的探讨牙周干预对 2型糖尿病病人牙周炎控制及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5年 11月至 2017年 6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 120例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组、 B组、对照组,每组 40例。对照组仅在 24 h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A组在进行卫生宣教基础上,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 B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3个月时进行牙周维护干预治疗。记录并比较各组基线、 3个月、 12个月时的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OP)、附着丧失(AL)、菌斑指数(PL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A组、 B组治疗 3个月、 12个月后 PD、AL、PLI、BOP值均明显低于基线值(P<0.01)而对照组治疗期间 PD、AL、PLI、BO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治疗后 3个月、 12个月时的 PD、AL、PLI、BOP改善别为(0.40±0.03)比(0.45±0.05)mm、(0.30±0.02)比(0.25±0.03)mm、(0.49±0.05)比(0.39±0.04)、(23.51±2.11)%比值分,(13.22±1.36)%;B组治疗后 3个月、 12个月时的 PD、AL、PLI、BOP改善值分别为(0.44±0.05)比(0.47±0.06)mm、(0.66±0.07)比(0.61±0.06)mm、(0.48±0.05)比(0.36±0.04)mm、(22.81±2.11)%比(12.06±1.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 PD、AL的改善值明显高于 A组(P<0.01)。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随时间变化无差异(P>0.05)。 A组、 B组治疗 3个月、 12个月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基线(P<0.01)。 B组治疗期间的空腹血糖的改善程度优于 A组(P<0.01),但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程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 B组 PD改善> 0.5 mm病人的空腹血糖分别为(0.65±0.04)mmol/L、(0.69±0.10)mmol/L,明显高于 PD改善 ≤0.5 mm的病人(P<0.01)。 A组、 B组 PD改善>0.5 mm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0.74±0.11)%、(0.84±0.12)%明显高于 PD改善 ≤0.5 mm的病人(P<0.01)。结论口腔卫生宣教结合牙周非手术治疗对于改善牙周炎状态有明显的优势,治疗 3个月时再进行牙周维护干预的效果更佳。牙周干预能够明显控制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病人的牙周炎症,并改善糖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999.
1000.
目的:应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评价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的膳食质量,为指导运动员合理饮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物称重法调查91名(男36名,女55名)上海市一级优秀运动员的膳食状况,应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DBI-07系统以负端分(LBS)、正端分(HBS)、膳食质量距(DQD)等膳食指数对运动员的膳食质量进行计分、评价。结果: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的膳食平衡指数负端分中位数为27,51.65%的运动员存在中高度的摄入不足;正端分中位数为2,所有运动员均未出现中高度摄入过量;膳食质量距的中位数为29,40.66%的运动员存在中高度膳食不平衡状况。男、女运动员的正端分中位数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项目运动员的LBS、DQD也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调整后的膳食平衡指数评价系统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运动员群体和个体的膳食营养状况;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的膳食质量不尽理想,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