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52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构建具有较强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的准入、培养、考核和认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半结构式访谈,拟定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护理管理、伤口造口失禁护理、护理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3,培训体系的协调系数为0.479。构建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内容包括培训目标、培训过程、考核评价、资格认证4个部分。其中,培训目标部分包含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32项;培训过程部分包含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70项;考核评价部分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7项;资格认证包含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2项。结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构建过程科学,内容设置合理,对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缺陷式情境教学法在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018年44名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其中2017年23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包括理论讲授、观看视频、临床带教;2018年21名新入职护士为试验组,采用缺陷式情境教学法。培训后,比较两组的交接用时及交接内容执行正确率,并调查试验组和带教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试验组的交接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携带物品、皮肤状态评估及其他方面交接内容执行正确率的比较,试验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19名新入职护士对缺陷式情境教学表示满意。结论缺陷式情境教学法可提高新入职护士学习主动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手术室新入职护士对安全交接流程的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构建科学、规范的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体系,为培养心血管专科护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及专家论证会议初步确定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目标及体系框架,编制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立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包括培训目标、师资要求、培训内容及课时数、培训方法、考核要求5部分内容。结果 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95%,专家权威系数为0.88,变异系数为0~0.232。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目标为培养具有专科特色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培训师资应由专家和授课教师组成。理论培训(1个月)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相关专业能力、职业特质4方面,采用集中授课和操作练习的教学形式;临床实践(2个月)采用临床带教与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培训总结及个案分析3部分。结论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可为临床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方法提高毕业第1年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7年入职的新护士91名为对照组,2018年入职的新护士120名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将常规教学查房和操作训练改为每月1次Mini-CEX方法下的临床护理核心能力训练和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培训,连续12次。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试验组第1次和第12次训练的Mini-CEX得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新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试验组第12次的临床护理核心能力训练和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训练的Mini-CEX得分分别为(6.27±0.46)、(6.73±1.10)分,均高于第1次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48、-7.64;P<0.01);试验组新护士在1年规范化培训中,科室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7.70±11.32)、(92.90±8.22)分,院级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5.50±11.83)、(89.67±8.9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1、-2.09、-2.24、-3.22;P<0.05)。结论:Mini-CEX对提高毕业第1年新护士培训效果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在护理人员品管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8—10月参加品管圈培训的216名护士为学员,采用行动研究法分3期对216名护士实施品管圈知识培训,通过理论测试进行培训效果评价。结果:3期护理人员培训后品质圈理论成绩分别为(84.64±4.91)、(90.23±4.23)、(94.28±3.11)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09、16.54、25.62;P<0.05)。结论:行动研究法提高了品管圈知识培训效果,完善了品管圈知识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有关导师制模式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为其规范化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出导师制模式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应用的研究文献,对其内容信息进行循证分析评价。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研究5篇、非随机对照研究13篇。导师选拔标准学历最低要求为专科,职称要求为护师及以上,具有至少3年临床经验的人员。具体培训、指导内容差别较大,不同研究在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职业发展、思想引导、生活帮扶等方面各有涉及,着重点不同。培训后考核、职业认同感、按期转正率和各方满意度是评价导师制培训效果的常用指标。结论导师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新入职护士的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认同感等,但其实施方法、评价指标等存在一定差异,影响了效果评价和推广应用。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提高研究质量,为导师制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提供有力证据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生在职培训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为指导医院医生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两所综合医院在岗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生的年龄、学历、职称等一般状况,近三年接受培训的次数、培训累计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后的效果、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等。资料采用SPSS软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74名医务人员中,近3年内接受培训人数为70人,受培训率为40.2%。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重视不够、流于形式、时间短、缺乏实践、不实用、学非所用,没有书本和讲义等。结论医生在职培训重视不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建议医院管理者重视医生继续教育,完善医务人员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素质,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8.
健康教育贯穿于医院疾病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和康复等医疗活动之中,是指导病人和社区群众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根据医院特点,开展以医护人员为主体的健康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医务人员素质与技能水平已成为影响我国医院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为适应社会的需求,依据我国<全国卫生城市检查标准>中"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培训率达90%以上"的要求,们自2000年起对哈尔滨市各级各类医院近1万名医务人员普遍实施了系统化健康教育在职培训,于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完成了哈尔滨市医务人员在职培训中期效果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39.
该文通过调研浙江省各地(市)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情况,深入分析当前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力图以此推动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对策来推动全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方法调研浙江省各地市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情况。结果主要存在宣传不到位,政策未落实,课程设置中全科医学特色不够突出,培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师资队伍不足等问题。结论要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扩大培训范围;改进医学计划,并完善教材建设;严格审核培训基地准入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