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10篇
  免费   1590篇
  国内免费   857篇
耳鼻咽喉   164篇
儿科学   174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88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153篇
内科学   1356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52篇
特种医学   8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229篇
综合类   8270篇
预防医学   1335篇
眼科学   15872篇
药学   2620篇
  40篇
中国医学   3225篇
肿瘤学   169篇
  2024年   226篇
  2023年   882篇
  2022年   788篇
  2021年   895篇
  2020年   871篇
  2019年   816篇
  2018年   531篇
  2017年   854篇
  2016年   906篇
  2015年   945篇
  2014年   1530篇
  2013年   1469篇
  2012年   1969篇
  2011年   2107篇
  2010年   2140篇
  2009年   2044篇
  2008年   2113篇
  2007年   1964篇
  2006年   2005篇
  2005年   1962篇
  2004年   1712篇
  2003年   1426篇
  2002年   1194篇
  2001年   1162篇
  2000年   940篇
  1999年   793篇
  1998年   727篇
  1997年   641篇
  1996年   572篇
  1995年   521篇
  1994年   416篇
  1993年   350篇
  1992年   332篇
  1991年   244篇
  1990年   200篇
  1989年   226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治疗效果。方法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30例(30只眼),均采用1+PRN方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5 ml)治疗。按照发病年龄分为A组(年龄≤50岁,15例)、B组(年龄>50岁,15例)。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治疗后1、3、6、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BCVA)、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及眼压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BCVA均较前明显提高,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CMT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平均注射次数为(3.63±1.18)次,高于B组的(2.33±0.57)次(P<0.05)。A组第1次注射间期平均为(1.73±0.78)个月,短于B组的(4.45±2.06)个月(P<0.05)。结论雷珠单抗治疗不同年龄阶段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疗效确切,相对于老年患者,中青年患者的注射次数增加,第1次注射间期缩短。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选取收治的早产儿515例使用RetCamⅡ进行ROP筛查,详细记录每例患儿相关临床数据,给予护理观察和配合.结果 所有患儿均安全、顺利地完成眼底检查.本组患儿ROP发生率16.98%.结论 ROP筛查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科学、细心、安全的配合,才能够确保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宣教工作,建立良好的筛查及随访机制,是对ROP筛查工作的重要辅助.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效果,分析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确诊为RVO且中医辨证为血瘀型的患者28例(28眼),采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观察患者视力、视野及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视力有提高者占75%。治疗后视野缺损范围缩小10%以上者占62.5%。治疗后RVO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治疗RVO患者可有效提高视力,减轻视野缺损,促进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94.
视网膜血管鞘(retinal vascular sheathing)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但是临床上所描述的视网膜血管鞘有时并非真正的"鞘".为此,我们针对临床上可能见到的真假视网膜血管鞘做一归纳和分析. 1 视网膜血管壁纤维化——真性血管鞘 视网膜血管壁周围的纤维化,可使透明血管壁变得半透明或不透明,半透明时在血柱两侧形成平行鞘膜,就是常见的真正血管白鞘(图1A);常表现为血管壁表面或两侧的白色病变,没有折光性,是视网膜血管病变趋于慢性或稳定、恢复期的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显示带血管鞘的血管常没有血管壁的荧光着染(图1B).当血管壁周围的纤维化非常致密不透明时,整个血柱将被白色鞘膜包绕,就成为白线.血管壁的不透明其实是由于血管壁的纤维化组织不完全致密所致,现在高分辨率的眼底照相可以清楚的分辨这些纤维组织是缠绕在整个血管壁周围,而不是只位于血管壁的两侧(图 2).纤维性视网膜血管鞘视网膜血管白线并不意味着血管的闭塞、血流的中止,通过FFA检查可以明确血管内是否还有血流.当然,如果在血管白线的远端血管可以见到红色的血柱,也说明血管内血流是存在的.任何累及视网膜血管的眼底病变都有可能最终形成视网膜血管鞘,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等视网膜疾病,以及缺血性视盘病变、视盘炎等视神经疾病[1].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肿瘤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A (HMGA)1和HMGA2、MIB-1标记指数(LI)及let-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44例RB肿瘤组织标本纳入研究.其中,低分化组织标本11例,高分化组织标本33例.侵袭性肿瘤组织标本8例,非侵袭性肿瘤组织标本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RB肿瘤组织标本中HMGA1、HMGA2及MIB-1 LI的表达.HMGA1、HMGA2表达判定标准:以0为无表达,1%~10%为低度表达,11%~50%为中度表达,>50%为高度表达;MIB-1 LI表达判定标准:以0为无表达,1%~40%为低度表达,>40%为高度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检测let-7的表达;以≥80%为无明显下降,60%~79%为中度下降,<60%为高度下降.结果 44例标本中,HMGA1无表达14例,占32%;低度表达11例,占25%;中度表达10例,占23%;高度表达9例,占20%.低分化组织标本的HMGA1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织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P<0.01).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肿瘤组织标本的HMGA1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9,P>0.05).HMGA2无表达11例,占25%;低度表达11例,占25%;中度表达9例,占20%;高度表达13例,占30%.低分化组织标本的HMGA2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组织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P<0.05).侵袭性肿瘤组织标本的HMGA2表达率高于非侵袭性肿瘤组织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P<0.05).MIB-1 LI无表达4例,占9%;低度表达18例,占41%;高度表达22例,占50%.低分化组织标本的MIB-1 LI表达水平高于高分化组织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P<0.05).侵袭性肿瘤组织标本的MIB-1 LI表达水平高于非侵袭性肿瘤组织标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P>0.05).let-7表达无明显下降27例,占61%,中度下降8例,占18%,高度下降9例,占2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B-1 LI表达与HMGA1和HMGA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27、0.602,P<0.05);let-7表达与HMGA1、HMGA2表达及MIB-1 LI表达均呈负相关(r=-0.247、-0.310、-0.392,P<0.05).结论 在RB肿瘤组织中HMGA1、HMGA2和MIB-1 LI均呈现高表达,let-7表达下降.let-7有可能抑制HMGA1和HMGA2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6.
刘泽世  耿玉兰 《吉林医学》2013,34(15):3016-3017
<正>胰岛素C-肽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时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C-肽刺激作用于两种酶系统,Na+-K+-ATP酶和内皮型一氧化氮(NO)合成酶,而这两种酶正是在糖尿病患者中缺乏的。在动物以及临床试验中,可以发现C肽的不同的作用。C肽可以影响周围神经结构和功能。与此同时,C-肽可以改善肾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YAG激光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以及YAG激光联合氩激光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116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YAG激光治疗;观察组66例给予YAG激光联合氩激光治疗,行虹膜周边切开术。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66例患者全部一次激光虹膜穿孔成功,成功率100.0%;对照组50例患者一次激光虹膜穿孔成功33例(66.0%);观察组一次激光虹膜穿孔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YAG激光联合氩激光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具有一次穿孔成功率高、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究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患者治疗前的状况进行检测.采取显微镜下外路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在治疗后,18例一次复位成功,达90%,二次复位患者成功,达100%,患者疏术后视力显著提高.结论:显微镜外路手术可以有效治疗患者视网膜脱离,操作简便,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999.
黄茜  钟跃思  蔡满航 《新医学》2021,52(4):255-259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的视网膜血管特征,并探讨视网膜血管参数在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和眼底检查作为肝硬化筛查手段的可行性。方法 将90例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和93名同期体检健康人员分别设为肝硬化组与对照组。使用眼底照相机和自动化图像分析系统对入组个体进行眼底图像采集和视网膜血管参数测量,包括视网膜血管管径、血管弯曲度、血管分支夹角和血管分形维数。比较2组各视网膜血管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视网膜参数单独和联合诊断肝硬化的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具有更宽的视网膜血管管径、更大的血管分支夹角和更小的血管分形维数(P均< 0.05)。视网膜血管管径、视网膜血管分形维数及两者联合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95%CI 0.820 ~ 0.919)、0.780(95%CI 0.713 ~ 0.847)和0.901(95%CI 0.860 ~ 0.942)。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视网膜血管系统发生了明显改变。视网膜血管管径和血管分形维数对肝硬化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诊断效能较佳,两者联合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眼底检查或可为肝硬化的便捷筛查和无创诊断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防治中的监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4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同期不伴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对其眼底血管监测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比较,观察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数值较对照组差异显著;两组眼动脉(OA)比较,观察组PSV、EDV、RI数值较对照组差异显著,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超声应用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早期监测当中,能够更加直观、明确和清晰的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不同分型期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眼动脉相关指标方面的变化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