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58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
《陕西中医》2016,(4):497-498
叶天士认为桂枝去芍药汤辛甘化阳,有解表邪、温阳、通络等功效,具体化裁运用体现在:外感证加杏仁治疗风寒咳嗽,加杏仁、薏苡仁治疗风湿咳嗽;内伤证加当归温通经络、养血和营、化瘀,加茯苓、杏仁、薏苡仁温化痰饮,加当归、茯苓、鹿角通补奇经治疗血痹虚劳等方面。  相似文献   
82.
叶天士在治疗喘证中运用了丰富的治疗方法,并提出“喘病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上焦之喘,祛邪为主,清肺常用千金苇茎汤加减,温肺用小青龙汤加减;中焦脾土不足者,治以人参建中汤;下焦以温肾为主,饮邪盛者,用真武汤加减,肾虚为主的,常用肾气丸加减.叶氏善于化裁古方,并善于创立新的治法,为后人垂立典范.  相似文献   
83.
《温热论》中有关卫气营血4个阶段的治法,是叶氏在研究温病过程中的重大成果。其中,温病邪在卫阶段,若不辨之,动辄则用汗法解表,往往可致伤阴助邪,变证蜂起。通过对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的解读,正确认识温病肺卫阶段的证、治规律和特点,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4.
85.
叶天士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彦彬  石艳华  孙盛  赵联伟 《陕西中医》2006,27(11):1446-1448
本文通过明辨伤寒与温病之不同,创卫气营血辨证体系、阐明温病传变规律及治疗大法、温病变法救治、“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思想、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善用古方,用药轻灵、络病理论与通络法、通补奇经治顽疾等8个方面,论述了叶天士的学术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从而阐明叶氏不但是温病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对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亦颇多建树,开通络治法及通补奇经治法之先河。  相似文献   
86.
对清代名医叶桂与王旭高辨治血证的学术特色进行了探讨。认为:血证治胃,是叶、王二氏辨治血证的鲜明特色。并从病机纷繁,胃是关键;胃有不和,当先治胃;上下交病,治在中焦;血久不止,胃药收功等5个方面进一步对叶、王二氏“血证治胃”的学术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7.
叶天士治疗胃病从痰浊入手,灼见粲然,颇能启迪后学。今试就此作蠡测之析。胃脘中痰浊的形成,叶氏认为其因有四:一是外感六淫侵袭胃腑聚液成痰,如寒热、暑湿之邪。《临证指南医案》中卷四·痞云:“寒热由四末以扰胃,非药从口入以  相似文献   
88.
试论叶天士宗奇经对治脏不应的补救图治解浚沅(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小孤山镇卫生院130715)关键词:叶天士;奇经八脉中图法分类号:R249.49;R224.0;R241.7在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众多医案中,广泛存在着治脏不应转从奇经施治的案例。如《临证...  相似文献   
89.
从叶天士《温热论》浅析非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建梅  刘存莲 《陕西中医》2004,25(11):1054-1055
“非典”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无疫之至,皆相染易”,其传播“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即病邪可通过口鼻或接触等途径传染给他人,其临床主要特点:大多起病急骤,来势较猛,传变较多;表现以热象偏重,内陷生变,致动血、动风、闭窍等,又易化燥伤阴。祖国医学中本病应属“温病”中“风温”范畴。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对温热病的理论证  相似文献   
90.
堵吉 《江苏中医药》2015,47(7):12-15
清代医学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妇科治案中,对妇科调经,匠心独具,足以启发后学。其妇科辨治学术思想为:重视肝肾,通补奇经;着重胃气,理中调冲;擅调心脾,多用苓神;病久入络,辛润通络;化裁经方,古方今用。其遣方用药规律特征如下:用药轻灵,擅用虫甲,喜用丸剂,组方精简,择时服药。认真研究总结叶氏辨治妇科病之学术思想特色及用药规律对指导临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