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36篇
  免费   4285篇
  国内免费   3340篇
耳鼻咽喉   506篇
儿科学   1133篇
妇产科学   719篇
基础医学   3102篇
口腔科学   633篇
临床医学   8503篇
内科学   9900篇
皮肤病学   1154篇
神经病学   2401篇
特种医学   17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3篇
外科学   4269篇
综合类   23172篇
预防医学   10895篇
眼科学   1079篇
药学   11224篇
  69篇
中国医学   10751篇
肿瘤学   1994篇
  2024年   865篇
  2023年   2676篇
  2022年   2533篇
  2021年   2572篇
  2020年   2085篇
  2019年   1999篇
  2018年   1031篇
  2017年   1459篇
  2016年   1607篇
  2015年   1978篇
  2014年   3392篇
  2013年   3347篇
  2012年   4275篇
  2011年   4527篇
  2010年   4071篇
  2009年   3999篇
  2008年   7213篇
  2007年   5599篇
  2006年   5438篇
  2005年   6979篇
  2004年   6129篇
  2003年   5952篇
  2002年   4367篇
  2001年   2512篇
  2000年   1798篇
  1999年   1041篇
  1998年   847篇
  1997年   518篇
  1996年   475篇
  1995年   470篇
  1994年   419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87篇
  1990年   201篇
  1989年   314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持续治疗10d,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数字疼痛分级(NPRS)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PRS、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颈椎病可提高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42.
肿瘤的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特指原发肿瘤灶为肿瘤细胞远处播散和定植准备的微环境,此微环境的六个特征包括炎症、免疫抑制、血管生成/血管通透性、亲器官性、重编程和淋巴管生成。PMN形成的关键成分包括肿瘤源性分泌因子、细胞外囊泡(含外泌体)、骨髓源性细胞、免疫抑制细胞和宿主基质细胞等,其中,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重要的信使,在肿瘤PMN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综述就外泌体在肿瘤PMN形成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3.
畸形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的常见表现之一,发病机制涉及许多因素,其中遗传学因素是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遗传学因素发挥重要作用。有关的研究热点包括基因异常或突变、精子非整倍体异常、DAN损伤、DNA甲基化异常、生殖激素受体基因/浓度/转化等异常、精细胞物质运输功能障碍、精子核成熟异常、精子NOX5表达增强等。畸形精子症的治疗策略中IVF-ET/ICSI效果肯定、妊娠率高,经验性药物治疗效果一般,精索静脉曲张显微外科手术能够改善精液质量。  相似文献   
44.
朱蕗鋆 《中医临床研究》2020,(5):F0002-F0002
“花钱少,疗效好”是新一轮医改中患者对中医药服务的肯定。群众的获得感来自于各项政策机制保障了中医药独特优势的充分发挥。然而,由于当前有些政策体系并不健全和完善,出现了诸如中医药服务特点尚未能充分体现,部分中医诊疗服务收费尚有不合理,一些中医医师和中医医院更倾向于用酋医治疗来体现自身劳动价值、缓解经费压力等问题,制约了中医药独特优势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5.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组好发于老年人群,主要累及颅内小血管,出现各种临床表现的一类综合征,是卒中和 血管性痴呆的常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文章对目前主要的脑小血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阐述,为临 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中国药房》2019,(5):601-607
目的:研究白头翁皂苷B4(AB4)对肝癌细胞Huh-7及其荷瘤裸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Huh-7细胞分为AB4给药组、阴性对照组(等体积培养液)、阳性对照组(5-氟尿嘧啶50μmol/L),运用MTT法检测0、3、6、12、25、50、100、200、400、800、1 600μmol/L AB4作用Huh-7细胞12、24、36、48 h的增殖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克隆形成试验评估50μmol/L AB4作用Huh-7细胞24 h的克隆细胞数;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染色检测50μmol/L AB4作用Huh-7细胞24 h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50μmol/L AB4作用Huh-7细胞24 h后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活化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活化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等凋亡蛋白的表达。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5-氟尿嘧啶50 mg/kg)和AB4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mg/kg),每组3只,每天腹腔注射相应药物1次,连续19 d,观察裸鼠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变化。结果:AB4对Huh-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给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50μmol/L后增加不明显,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作用24 h后增加不明显,AB4的IC50为(56.76±1.756)μmol/L。与阴性对照组比较,50μmol/L AB4作用Huh-7细胞24 h的克隆细胞数明显减少、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细胞凋亡率和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且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B4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荷瘤裸鼠的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肿瘤细胞轮廓逐渐模糊,出现核固缩、核质不清晰、核碎裂现象,其抑瘤率分别为25.93%、39.15%、46.26%、42.83%。结论:AB4对Huh-7细胞及其荷瘤裸鼠均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Bcl-2比例、活化Caspase-3、裂解PARP、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7.
《中国药房》2019,(7):1004-1008
目的:综述天然药物基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NF-κB""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类风湿性关节炎""Natural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thnomedicine""Rheumatoid arthriti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3年1月-2018年1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lser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组方制剂、单味药材提取物、中药活性成分三个方面总结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45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组方制剂如双藤痹痛酊、仙方活命饮、二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龙钻通痹方、金乌健骨汤,单味药材如龙须藤、类叶牡丹、黑骨藤、天麻,中药活性成分如雷公藤红素、青藤碱、姜黄素、黄芩苷、芍药苷等均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如NF-κB蛋白、NF-κB抑制蛋白(IκB)]和酶[如IκB激酶(IKK)]的表达,阻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改善炎症反应,进而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由于天然药物成分复杂,其药理活性一般是多种活性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通过实验明确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药效基础,为研发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型药物提供新的思路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8.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属于蛋白磷酸酶超家族,能够将蛋白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在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度的炎症反应能够对正常组织产生损害,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及不可逆结构破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发现,PTP1B在组织炎症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调控炎症信号通路调节巨噬细胞及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另一方面能够影响组织细胞的凋亡,两者共同作用促进组织炎症的发生发展。本文将综述PTP1B在不同组织炎症中的作用及机制,为后续研究及发现有效的药物作用靶点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9.
50.
<正>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在研究线虫的发育调控过程中发现了microRNA (miRNA)Lin-4、Lin-7,自此以后,有关miRNA的研究迅速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临床已发现超过1000种miRNA,miRNA也被称为"基因调控的新星"。据研究预测,人类基因组中约有30%的基因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