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993篇
  免费   12626篇
  国内免费   8892篇
耳鼻咽喉   1318篇
儿科学   1500篇
妇产科学   4427篇
基础医学   10693篇
口腔科学   1715篇
临床医学   35157篇
内科学   25255篇
皮肤病学   1549篇
神经病学   5534篇
特种医学   136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8篇
外科学   18098篇
综合类   69234篇
预防医学   14877篇
眼科学   5058篇
药学   25932篇
  290篇
中国医学   16209篇
肿瘤学   13795篇
  2024年   1423篇
  2023年   4889篇
  2022年   4666篇
  2021年   5634篇
  2020年   5694篇
  2019年   5653篇
  2018年   3027篇
  2017年   4981篇
  2016年   5651篇
  2015年   6537篇
  2014年   10941篇
  2013年   11205篇
  2012年   15060篇
  2011年   16278篇
  2010年   15229篇
  2009年   15954篇
  2008年   17449篇
  2007年   16160篇
  2006年   15469篇
  2005年   14984篇
  2004年   11981篇
  2003年   10462篇
  2002年   8490篇
  2001年   7339篇
  2000年   5370篇
  1999年   4227篇
  1998年   3571篇
  1997年   3156篇
  1996年   2853篇
  1995年   2510篇
  1994年   1947篇
  1993年   1338篇
  1992年   1066篇
  1991年   917篇
  1990年   744篇
  1989年   821篇
  1988年   228篇
  1987年   221篇
  1986年   157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它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减轻病人痛苦,尤其在儿科,由于季节性强,病人多,护士相对少,家属对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非常重视,大部分家属视患孩如掌上明珠,患孩的痛就是父母的痛。采用静脉留置针既可以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避免护患纠纷,提高医疗质量,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我科于2003年2月至2004年6月对200例住院需静脉输液的患儿使用BD公司研制的单翼族头皮式套管针,经临床应用,操作简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对比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对Q 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测量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6 8例、正常对照者 4 0例的QTd和QTcd。其中 4 5例患者接受了PTCA或支架置入治疗 ,2 3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结果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QTd或QTcd较正常对照者显著增加 (P <0 .0 1)。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后QTd或QTcd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 <0 .0 1)。介入治疗组治疗后QTd或QTcd较药物治疗组明显缩短 (P <0 .0 5 )。随访 6个月 ,介入治疗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2例、心绞痛 3例、心肌梗死 2例、再次接受介入治疗 2例。药物治疗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5例、心绞痛 5例、心肌梗死 2例、接受介入治疗 5例、猝死 1例。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QTd或QTcd降低程度明显大于药物治疗者 ,从而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必要尽早进行冠状造影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93.
由于恶性肿瘤细胞对化疗的反应与剂量密切相关 ,通过给患者超大剂量的化疗 ,可使其尽可能多的杀灭肿瘤细胞 ,而化疗药物的骨髓毒性所致的感染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造血干细胞体外保存后回输是克服化疗所致骨髓毒性的有效方法。由于细胞因子的发现和应用 ,使这一技术更简便易行。现将我院近年来在普通病房条件下进行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回输支持下 ,大剂量化疗发生感染的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2 1例 ,男 1 6例 ,女 5例 ;中位年龄 38.6岁 ( 1 5~ 5 5岁 ) ,其中处于完全缓解 ( CR)的急性非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994.
异体跟骨移植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跟骨移植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跟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6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 ,采用同种异体跟骨移植及吻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骨缺损 6例。致伤原因为车祸伤 3例 ,机器绞扎伤 2例 ,砸伤 1例。其中跟骨后 1/ 3缺损 3例 ,后 1/ 2缺损 2例 ,后 2 / 3缺损 1例 ,均伴有足跟软组织不同程度缺损和跟腱断裂。皮瓣范围 6 cm× 7cm~ 12 cm× 17cm。急诊手术 2例 ,择期手术 4例。采用异体骨修复跟骨缺损 ,跟腱“Z”字形延长钢丝固定于再造跟骨粗隆处 ,修复软组织缺损。 结果  4例皮瓣全部成活 ,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 X线片显示 :移植异体骨对位良好 ,恢复了足跟结构。术后 3~ 6个月足跟部皮瓣感觉恢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6个月~ 3年 ,植入的异体骨骨性愈合 ,未见明显吸收、感染和排斥反应等并发症。足外形饱满 ,可负重行走。 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跟骨修复跟骨缺损 ,取材方便 ,且符合人体自然结构及功能要求。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不牺牲肢体的主要血管 ,手术风险小 ,操作简便、外形好、有感觉 ,可恢复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995.
996.
检测血清VEGF、CEA、TSGF在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血清VEGF、CEA在肿瘤诊断中联合应用价值以及肿瘤患者中血清VEGF与TSGF相关性.方法收集结直肠癌、肺癌患者以及正常人静脉血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CEA,化学显色法检测TSGF.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中,血清CEA阳性率为32.4%,VEGF阳性率为54.1%,两者联合应用时阳性率为73.0%.血清VEGF与TSCF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系数为r=0.355(P<0.01),肺癌患者中为r=0.612(P<0.05).结论联合检测CEA和VEGF可以明显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阳性率,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与TSGF的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中的血浆脂联素水平,探讨血浆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02/2005-02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3例,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2组,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组49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54例;同时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均知情同意.测定以上观察对象的血浆脂联素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同时测定血糖、血压、血脂、C肽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浆脂联素水平、低脂联素血症发生率(以血浆脂联素水平<5 mg/L判为降低),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脂联素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大血管病变组49例,无大血管病变组54例,正常对照组35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血浆脂联素水平: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显著低于无大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4.08&;#177;3.24)mL/L,(6.69&;#177;4.42)mL/L,(16.37&;#177;3.03)mL/L,(t=3.440,17.606,P<0.01)].无大血管病变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12.257,P<0.05).②各组低脂联素血症发生率:大血管病变组、无大血管病变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3.5%,40.0%,0(x^2=42.050,16.815,P<0.01)],其中大血管病变组显著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x^2=9.894,P<0.01).③脂联素水平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309,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并发大血管病变者降低更加明显,且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收缩压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血浆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由于确切病因不详,因此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探讨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达因-35)治疗PCOS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随着对体外循环病理生理改变的深入研究和了解 ,近年 ,一种与体外循环相关的并发症———血管麻痹综合征 (va soplegicsyndrome,VS)逐渐受到关注。由于体外循环造成体内血管调节机制的紊乱 ,使得手术中和手术后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改变 ,给围手术期处理带来较大的困难。我们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移植静脉粥样化过程,探讨蛋白聚糖(PG)对粥样化改变的影响。 方法 建立兔移植静脉粥样化模型,阴离子蛋白层析柱分离移植静脉蛋白聚糖,定量分析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和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CSPG-DSPG)。 结果 普食组术后8周CSPG-DSPG含量较正常静脉明显增加(P<0.05),术后12~20周含量接近正常,术后20周电镜下见泡沫细胞;高脂组术后8~20周CSPG-DSPG含量较正常静脉明显增加(P<0.05),术后4周见泡沫细胞形成,术后20周血管壁出现无组织结构区域。各组HSPG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占总PG比例下降。 结论 HSPG对移植静脉粥样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CSPG-DSPG则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