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4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572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299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678篇
口腔科学   102篇
临床医学   1932篇
内科学   1547篇
皮肤病学   184篇
神经病学   269篇
特种医学   2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77篇
综合类   3529篇
预防医学   1017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1254篇
  13篇
中国医学   772篇
肿瘤学   281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607篇
  2011年   692篇
  2010年   733篇
  2009年   692篇
  2008年   1018篇
  2007年   940篇
  2006年   850篇
  2005年   964篇
  2004年   613篇
  2003年   469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与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4组:A组(〈2年),B组(2~5年),C组(5.1~10年),D组(〉10年),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C肽和胰岛素水平,用ELISA法测MCP-1,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系列。【结果】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血清MCP-1的水平逐步升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MBCI)逐步降低,MCP-1与HbA1c、TG成正相关,MBCI与FPG、FINSI、NS2h、FCP、TC成正相关。【结论】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血清MCP-1显著升高,提示MCP-1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王丽春  白浪 《华西医学》2004,19(1):141-142
患者男,45岁,因“发热伴乏力、咳嗽10^ 天”于2003年5月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10^ 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理发热,体温最高达39.1℃,伴乏力,咳嗽,咯少量黄色脓痰。无寒战、头痛、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及尿频、尿急、尿痛。当地医院予患者环丙沙星治疗后病情无好转而转入我院。既往体健,家族史无特殊。入院体检:T39.8℃,P122次/分,R22次/分,BP15/  相似文献   
993.
患者,男,38岁。因面色苍白、乏力于2002年1月26日到我院就诊。查体:贫血貌,皮肤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轻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血常规:WBC3.63×10^9/L,Hh60g/L,BPC46×10^9/L。血涂片:幼稚细胞占0.45。骨髓形态学检查: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细胞比例为1.75:1,单核细胞系占0.880,原始单核细胞占0.680,幼稚单核细胞占0.200,粒、红两系增生受抑,  相似文献   
994.
向龙  毛萌  付雪梅 《华西医学》2003,18(3):372-372
目的 :探讨血清EB病毒抗体IgM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诊断IM组 4 6例 ,同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抗EB病毒衣壳抗原 (VCA)的抗体IgM (EBV -VCA -IgM)。结果 :IM组EBV -VCA -IgM4 1例阳性 ,阳性率 91 3% ,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结论 :血清EBV -VCA -IgM是IM急性期的重要实验室诊断指标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强 ,检测方法简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5.
张秀琳  陆永辉 《临床检验杂志》2002,20(5):302-302,308
本文就CoulterGENS五分类能否完全替代手工白细胞分类作了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与试剂 美国CoulterGENS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 ;Olympus显微镜。1 2 标本来源 本院门诊、住院患者和 4 5 0例健康体检者。1 3 方法 抽取  相似文献   
996.
肝吸虫病引起ALT显著增高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森 《江西医学检验》2002,20(3):189-189
例1,患者,黄某,男,36岁,于1999年6月22日来我院门诊就医。主诉腹胀,腹痛,乏力,厌油腻10余日。实验室检查Hb:135g/L,RBC:4.6×1012/L,WBC:19.2×109/L,N:0.75,L:0.23,E:0.02,尿八项:亚硝酸盐(-),pH7,葡萄糖(-),蛋白质(-),隐血(-),酮体(-),胆红素(+++),尿胆原(++),肝功:ALT:328U/L,TP70.2g/L,ALB43.6g/L,AST:41U/L,γ-GT:63IU/L,ALP67.2IU/L,T-Bil26.3μmol/L,B超:胆结…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家族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中等位基因对细胞因子mRNA表达、蛋白质合成以及全身感染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感染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60例。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并给予脂多糖(LPS)刺激,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细胞因子IL-1α、IL-1β、IL—1ra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浓度。盐析法提取所有受试者基因组DNA,行IL-1A(内合子6,VNTR),IL-1B(-511,RFLP)及IL-1RN(内合子2,VNTR)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全身感染患者中等位基因IL-1RN2携带者显著增多,而IL-1A2、IL-182及IL-1RN2携带者病死率增加。体外研究表明,等位基因IL—RN2较IL-1RN1携带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受LPS刺激时细胞因子IL—1ra分泌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而IL-1A、IL-1B各等位基因不影响相应细胞因子表达。结论遗传因素可能是导致全身感染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等位基因IL-1RN2通过上调细胞因子IL—1ra表达,影响全身感染患者预后,可能是全身感染的高危遗传学标志。  相似文献   
998.
董勤 《浙江临床医学》2003,5(5):339-34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 ,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由于本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不典型 ,给诊断带来困难 ,现将本院1988~2001年收治的48例IM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6例 ,女22例 ;最小年龄11个月 ,最大年龄13岁 ,平均年龄6岁。发病季节 :春季10例 ,夏季15例 ,秋季14例 ,冬季9例。1.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发热 ,T38~38.9℃20例 ,38.9~39.9℃23例 ,>40℃5例 ;持续性发热38例 ,不规则发热10例 ,热程6~23d。咽痛25例 ,咳嗽18例 ,扁桃体肿大20例 ,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38例 ,其中颈部淋巴…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病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黏附活性及分泌活性,分析此时期单核细胞是否处于预激活状态。方法:①选择2003-01/2004-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病程6~56个月。均为高血压Ⅰ~Ⅱ级,且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选择同期本院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30人为对照组,男女各15人;平均年龄(45±8)岁。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②分离出纳入对象静脉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后,调整细胞数至4×107L-1,接种到24孔培养板上。每份标本设3孔,分别为基础分泌孔、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孔(加入血管紧张素Ⅱ1×10-8mol/L)、氯沙坦预处理孔(在1×10-8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前先将外周血单核细胞与氯沙坦共同孵育30min)。③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待细胞生长至对数增长期后,每孔加入100μL外周血单核细胞悬液,37℃下分别孵育2,4h,经显微镜-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数黏附细胞。高倍镜下每孔计数40个视野,取其平均值。④采用双抗体夹心酶链免疫吸附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⑤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细胞因子基因表达。⑥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孵育2和4h,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数:高血压组在基础状态下均与对照组相当(P>0.05);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两组均升高,且高血压组明显多于对照组(t=2.445,5.656,P<0.05,0.01);氯沙坦预处理后两组又降至同一水平(P>0.05)。②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基础状态时,两组均较低,且差异不明显;经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537~6.984,P<0.05~0.01);氯沙坦预处理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组间差异不明显。③外周血单核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mRNA表达:在基础条件下两组处于同一水平;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381~3.974,P<0.05~0.01);氯沙坦预处理后两组均减低,但差异不明显。结论:病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处于预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1000.
胸腺肽α1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调理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吴建浓  方强 《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1):815-816
目的 评价胸腺肽α1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调理作用 方法 4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安慰剂,治疗组常规治疗加胸腺肽α1(迈普欣),疗程为10 d。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CD1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水平明显升高,而CRP、APACHEⅡ评分及器官功能障碍的数量显著下降,28 d死亡率亦显著下降。结论 胸腺肽α1可提高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