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38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31篇
预防医学   390篇
药学   138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陈玲 《人民军医》2002,45(7):410-410
目前 ,由于伤寒耐药菌株大量出现 ,其用药选择较为棘手。 1998~ 2 0 0 0年 ,我们共收治经培养证实为伤寒、副伤寒 16 2例 ,药敏示对氯霉素敏感 ,故采用以氯霉素为主的联合抗菌治疗 ,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6 2例均为散发病病例 ,男 114例 ,女 4 8例 ;年龄 2 5 4± 4 8岁。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正常 133例 (82 1% ) ,<4× 10 9/L者 2 6例(16 0 % ) ,>10× 10 9/L者 3例 (1 9% ) ,嗜酸性粒细胞下降或消失共 15 5例 (95 9% ) ;(2 )肥达试验阳性 15 7例 ,H在 1∶16 0以上 ,O在 1∶80以上 ;(3)伤寒、副伤寒杆菌培养及…  相似文献   
82.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 ,4 7a ,住院号 336712 ,因头昏、头痛、全身不适 1周 ,畏寒、发热 3d于 2 0 0 1年 5月 2 4日入院。病前 1wk有不洁饮食史 ,入院前 3d曾于外院持续抗感染治疗 ,无效。门诊作心电图检查示心房纤颤(房颤 ) ,房率 4 2 8次 /min ,室率 111次 /min。血常规WBC7.8× 10 9/L ,N0 .70 ,L0 .2 5。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2 0× 10 6/L。以发热原因、房颤收入院。既往体健 ,无手术、外伤史 ,从未预防接种 ,心电图正常。居住地为沙门氏菌感染高发区 ,现为流行季节 ,不吸烟 ,不饮酒。体格检查 :T39.8℃ ,P80次 /m…  相似文献   
83.
江苏省三起甲型副伤寒暴发调查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汪华  施平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0):890-890
1998年末本省苏北的灌云、苏中的泰州和苏南的丹阳3个市区的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出现一批以持续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病人,经调查证实是饮用污染自来水和袋装牛奶引起的甲型副伤寒暴发,针对暴发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及时控制了疫情的蔓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来源 流行病学资料采用个案调查,现场对病者及家庭进行调查,疫情由所在地卫生防疫站提供,省站抽查核实;临床资料收集于住院病历,菌株由医院或卫生防疫站调查时采集病人的血样便样培养所得。12 试验方法 菌株的血清分型采用玻片凝集法,试剂由…  相似文献   
84.
一起丙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勇  龙江 《疾病监测》2008,23(6):353-354
目的 查明重庆市南岸区一起丙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原因。方法 用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结果 本次疫情共计发现病例59例(其中实验室确诊34例,临床诊断25例),无死亡,罹患率为49.6%,带菌者16例,感染率为63.0%。所有感染者参加了某酒楼的聚餐。 结论 该起疫情为因食品污染而引起的丙型副伤寒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85.
为探讨血常规对甲型副伤寒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笔者对本院2002年1月-2003年10月收治的350例甲型副伤寒患者的血常规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患者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血小板(PLT)等参数在甲型副伤寒病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甲型副伤寒住院病人。顺病程收集每天以上各参数并按不同病程期分组,应用SPSS软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NEU%变化曲线随病程呈“V”型;PLT曲线随病程由低到高;WBC、NEU、EOS%曲线随病程降低后逐渐升高;EOS由于数值小,曲线波动显示不明显。病程初期WBC减少(P〈0.05),EOS、PLT明显减少(P〈0.01);极期WBC、NEU减少(P〈0.05),EOS、EOS%明显减少(P〈0.01);缓解期NEU、EOS减少(P〈0.05),NEU%明显减少(P〈0.01);恢复期各指标变化无差异性(P〉0.05)。结论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检查结果可以做为甲型副伤寒的辅助诊断指标。早期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对甲型副伤寒的早期诊断尤有价值。  相似文献   
87.
88.
三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副伤寒甲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长建  杨辉军 《湖南医学》1999,16(4):310-311
  相似文献   
89.
1996年 5~ 8月本市郊区某自然村发生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1] ,此后甲型副伤寒在本市一直有散发病例。现将本院 1996年 6月至 2 0 0 0年 10月收治的经细菌学证实的甲型副伤寒 196例的临床特点、药敏试验结果及抗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6例中 ,男 10 5例 ,女 91例 ;年龄 3~ 75岁 ,平均 2 9.4岁。四季均有发病 ,以 6~ 9月为高峰 ,共 137例 ,占 69.9%。以农民最多 ,学生次之。1.2 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急 ,患者均有发热 ,体温38.5~ 4 1℃ ,其中 <39℃ 2例 ,39~ 4 0℃ 89例 ,>4 0℃l0 5例 ;稽留热 4 8例 ,弛…  相似文献   
90.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5月因甲型副伤寒爆发而住院治疗患者308例,经血培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而确诊。男171例,女137例;年龄4~73岁,平均28.8岁,18~40岁患病率最高(69.1%)。全年均有发病,以6~11月最多256例(83.1%),其中87%有不洁饮食史或卫生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