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83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血平一方面能使交感神经末梢囊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增加,另一方面阻止它再摄入囊泡;因此囊泡内的神经递质逐渐减少或耗竭,使交感神经冲动的传导受阻。进行交感神经阻滞后,皮温升高,解除血管痉挛和促进侧支循环形成。1996—2012年,我们应用利血平0.5~1.0mg加生理盐水5ml给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患侧肢体股动脉内进行注射。每3~7d 1次,3~5次1疗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 66例1级和2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2片/d.结果 治疗2周时2组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作用已经发挥显著效应, 用药12周时达最大效果,2组治疗后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组总有效率94.1%,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总有效率87.5%,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幅度比较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组大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压降至<130/85 mm Hg者,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组比例高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明显,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复合因素法与利血平皮下注射法所致脾气虚证模型大鼠的临床证候特征。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复合因素组及利血平组,分别采用两种方式造模后,通过一般体征指标及证候量化评分评价临床证候表现;旷场实验评价大鼠心理及自主活动;检测血清D-木糖含量判断消化吸收能力。结果与正常组相比,两模型组大鼠证候量化评分总积分及各单项均升高(P<0.05,P<0.001),且利血平组各个单项及总积分均高于复合因素组(P<0.05);两组大鼠自主活动均较正常组减少(P<0.05);与复合因素组相比,利血平组穿格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活动距离下降尤为明显(P<0.001);与正常组相比,两组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均下降(P<0.01),两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造模方式都可造成大鼠脾气虚证候,但其临床证候表现有所不同,实验时应结合需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以社区抗高血压治疗的前瞻性随访队列为基础,观察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及对血脂等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南京市慢性病防治体系,以新诊断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医嘱和患者自身需求,将其分为暴露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治疗)和非暴露组(常规治疗),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并检测其血压、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记录不良反应等,队列随访至2012年12月底。结果: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分别有390例和392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治疗时间为2.17年。两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4.9%和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分别为6例和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尿酸和空腹血糖在随访结束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具有和常规治疗药物类似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对血液生化指标,尤其是血尿酸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仁俊 《中国民康医学》2012,(19):2377-2378
目的:通过检测胃黏膜血流量在实验性利血平性溃疡豚鼠、胃溃疡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溃疡的关系。方法:60只豚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腹腔注射利血平,测定溃疡指数、胃黏膜血流量并进行分析;对50例各期胃溃疡患者、20例接近正常人胃黏膜血流量进行测定并对比。结果:实验组豚鼠胃黏膜血流量降低、溃疡指数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各期胃溃疡患者胃黏膜血流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人胃粘膜血流量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黏膜血流量减少是胃溃疡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其变化与胃溃疡发生、发展、复发关系密切。增加胃黏膜血流药物可以治疗胃溃疡,减少其复发。  相似文献   
16.
复方三嗪芦丁片中利血平及盐酸异丙嗪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平  王昕  王丽琴 《首都医药》2008,15(16):50-5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三嗪芦丁片中利血平及盐酸异丙嗪的含量.方法 采用C18(200min×4.6mm,5μm)色谱柱,乙腈-水(用高氯酸调节pH至2.15±0.05)(41: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8nm.结果 利血平在3.84~15.36μ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4%,RSD=0.82%(n=9);盐酸异丙嗪在0.252~1.008m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98%(n=9).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积雪草总三萜酸及其主要成分的抗抑郁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积雪草总三萜酸和其主要成分积雪草酸、羟基积雪草酸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小鼠悬尾实验、开野实验和拮抗利血平所致的小鼠眼睑下垂实验,分别以小鼠不动时间、自主活动数和拮抗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积雪草总三萜酸、积雪草酸、羟基积雪草酸60 mg/kg、120 mg/kg剂量均能显著缩短小鼠不动时间,在悬尾实验中30 mg/kg、60 mg/kg、120 mg/kg剂量均能显著缩短小鼠不动时间,开野实验结果表明给药后小鼠的自主活动无明显变化,在利血平拮抗实验中积雪草总三萜酸、积雪草酸、羟基积雪草酸均可减少小鼠眼睑下垂.结论:积雪草总三萜酸、积雪草酸、羟基积雪草酸有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脾胃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气虚,百病由生,可见脾虚证在疾病发生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利血平塑造脾虚证模型是较经典的方法之一,它属于外周交感神经阻滞药,可以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耗竭,使交感神经功能低下,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亢进,同时引起腹泻而耗气。模型出现的各种虚弱症状与临床脾虚症状十分相似,且具有条件易控制、模型较稳定之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测定降压一号片中3组分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LC-C8色谱柱,柱温40℃;流动相为乙腈-二氯甲烷-水-三乙胺-冰醋酸(44∶1∶55∶0.1∶0.15),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68nm。结果:氢氯噻嗪、氯氮、利血平分别在5.0~200.0、4.0~160.0、0.2~8.0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8%、101.36%和101.0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降压一号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蒋明廉 《上海医药》2008,29(5):222-223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印度蛇根木提取物中利血平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50 mmol/L磷酸氢二钠(用磷酸调pH值为3.0左右)(45:55)(V/V),流速为0.7 mL/min,检测波长268 nm.结果:利血平对照品线性范围8.0~50.0 μg,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7.58%,RSD为0.62%(n=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可以用作印度蛇根木提取物中利血平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