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6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31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113篇
临床医学   1704篇
内科学   45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69篇
特种医学   1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54篇
综合类   2411篇
预防医学   379篇
眼科学   450篇
药学   936篇
  9篇
中国医学   220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的技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手术的22例桥小脑角区病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瓣开颅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损伤乙状窦和横窦,均获得满意的术野显露。骨瓣形成平均用时55min,术后无一例发生切121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术安全、可行,骨瓣复位后保持了原有的解剖结构。术中关键点是根据颅骨表面解剖标志定位,以良好地显露及避免损伤乙状窦和横窦。  相似文献   
32.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诊断性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及所发展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胆管引流术(ER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内镜下胰管引流术(ERPD)以及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EPBD)等治疗性ERCP已成为胰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首选方法,但ERCP术后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本文就ERCP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负压闭式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腹腔镜下胆道镜胆管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中的价值。方法体位和腹壁操作孔的位置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先行LC,然后切开胆总管前壁,直接取出结石或胆道镜胆管内取石,取净结石并确定无胆管狭窄后,一期缝合胆总管,于Winslow孔置VSD引流。结果15例均未留置T管。手术时间65—180min,平均124.5min;取石时间25~65min,平均40.5min;取出结石直径为0.5—1.5cm,数量1~7枚。住院时间5—11d,平均7.5d。术后VSD引流量50~230ml,平均89.5ml。VSD引流留置时间4~9d,平均5.3d。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15例随访3—30个月,平均14个月,无胆管狭窄、结石残留或复发。结论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下胆道镜胆管取石联合VSD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满意,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34.
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胆总管结石患常合并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慢性病变,行内镜治疗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对35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胆总管取石术的老年患的精心护理,均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亦无与治疗有关的原有基础疾病加重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5.
早期气管切开在救治重症破伤风病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伤风是外科感染中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病死率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部并发症和窒息。因此,防治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降低破伤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于1990年1月~2004年3月收治各型破伤风52例,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注重对重症破伤风病人进行早期气管切开,取得了明显效果。为提高救治水平,就早期气管切开与未进行气管切开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37.
在切除颅底区域的肿瘤手术中,采用颅面部骨切开术入路,可直接暴露深部区域肿瘤,使肿瘤能被完全切除,避免盲目操作,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并有利于防止术后感染、保留术后容貌,有利于术后进一步放射治疗,根据不同区域的肿瘤,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8.
通过颌骨切开来暴露颌面深部的病变已成为十分重要的手术进路。上颌骨旋转术、上颌骨Le Fort Ⅰ型骨切开术、下颌骨旋转术、下颌升支矢状切开术以及下颌升支垂直切开术等手术进路在临床上有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受到普遍的重视。本文结合近期文献综述了各种颌骨切开术及其在颌面外科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9.
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2月 ,作者对 42例非上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者随机分为直接拔管和堵管 1~ 2天后拔管(传统法 )的两组病例进行观察比较 ,直接拔管法比堵管后拔管法更具有安全性。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中男 2 8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42± 2 .5岁。均非上呼吸道梗阻气管切开者 ,其中脑损伤术后 2 0例 ,脑血管意外术后 8例 ,脑干损伤 5例 ,脑挫裂伤 6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3例。上述病例留置气管套管时间 7~ 2 0天。2 方法与结果2 .1 将病例随机分组 ,直接拔管组 2 2例 ,堵管 1~ 2天后拔管组 2 0例。为保证脑细胞充分给氧 ,两组拔管…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性气管切开术行气管切开及气道套管插入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在内科ICU病房内,采用一步性扩张气管切开术,对35例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同时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其中l0例患者进行气道内检查。结果:按照操作规程,均完成了气管切开及气管套管的插入,平均操作时间为5.4min.所有患者在带管过程中及拔管后,未发现有气道狭窄的发生,无瘘管或瘘道形成,且创口愈合良好。结论:经皮扩张性气管切开术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