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调查出生体质量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低出生体质量危险因素的聚集与低出生体质量危险性的关联性,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来自中国5个省份中5个城市的市区、镇和农村,以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出生的婴幼儿及其父母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6 954名婴幼儿。采用现况调查方法,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面访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估计低出生体质量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母亲民族、性别、出生地区等因素后,妊高征、生育胎次≥2次及早产这3个因素均与低出生体质量危险性相关联(均P〈0.01);进一步分析危险因素聚集性,在调整母亲民族、性别、出生地区等因素后发现,与无危险因素聚集比较,随着危险因素聚集个数的增加,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的危险性越高(趋势检验χ2=550.3,P〈0.01),早产、胎次≥2、妊高征、孕期贫血这4个危险因素聚集1、2和≥3个的OR值分别为6.311(95%CI为5.024~7.926)、27.49(95%CI为19.80~38.18)和35.04(95%CI为15.66~78.40);危险因素聚集2个及以上的OR值均高于1项的OR值。结论低出生体质量危险性随着危险因素聚集个数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2.
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高血压高血圧是诱发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尤其舒张圧升高与脑梗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且多年高血圧病史是再发性脑梗死的罪魁祸首。因为患者患有高血压的疾病时间越长,自身舒张压的数值就会越高,诱发脑梗死再次复发的概率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83.
回顾和梳理不同类型的近视与青光眼之间的关联,分析遗传基因、组织结构和功能研究的现状、存 在问题和可能原因,并提出尚待论证的潜在学科研究方向,以期从临床角度深入对近视和青光眼的 认知,并为综合防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4.
情绪没有好坏或对错,但表现情绪的方式则有恰当与不恰当的分别。当个体的情绪状态与其所处的环境不相适应时,个体就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使之与所处的环境氛围相协调。本研究经由文献分析法针对家庭功能与成年人情绪管理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5.
回顾性选取132例DKA患者(2018年3月~2020年3月),按照病情程度平分为重、中、轻度3组,结果 3组血清β-HB水平、血pH值比较差异(P<0.05),随着病情加重血清β-HB水平逐渐增高,血pH值逐渐降低(P<0.05);血清β-HB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31),血pH值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0.041)。结论 DKA患者随着病情加重,血清β-HB增高,血pH值降低。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使用强度与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率的关联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9年医院大肠埃希菌(ECO)、肺炎克雷伯菌(KPN)、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性变迁情况,以及哌拉西林舒巴坦(PIS)、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哌酮舒巴坦(CSL)在全院平均水平的使用强度(AUD),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上述药物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关联情况。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20.47%,18.38%,5.8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AUD与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R=-0.713)及美罗培南(R=-0.766)的耐药率均呈负相关(P<0.05);哌拉西林舒巴坦的AUD与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呈正相关(R=-0.738,P<0.05);头孢哌酮舒巴坦的AUD与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R=0.680)及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R=0.670)的耐药率均呈正相关(P<0.05);头孢哌酮舒巴坦的AUD与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R=-0.612)、头孢唑林(R=-0.687)、头孢他啶(R=-0.615)、头孢曲松(R=-0.708)、庆大霉素(R=-0.609)、环丙沙星(R=-0.666)的耐药率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AUD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随着水资源的短缺、水源的污染以及深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饮用低矿物质水的消费群体不断增加。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饮水硬度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呈负相关,水镁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实验研究报道(人群干预、动物实验干预)也陆续出现,从正(天然矿泉水)和反(纯净水)两个角度提供了水中天然矿物质对心血管健康有利的证据。本文汇集国内外同行以及本课题组的研究,系统综述水中天然矿物质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关联性的生态流行病学、人群干预以及实验室(动物、细胞)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分析银屑病与吸烟、饮酒的关联性,为银屑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后期危险因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整合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银屑病专病门诊数据和"上海慢病人群队列"社区居民调查数据,应用SAS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0例银屑病患者平均年龄(44.74±11.29)岁,36698名社区居民的平均年龄(56.36±11.29)岁;银屑病患者的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5.83%和22.92%,饮酒率和现在饮酒率分别为16.94%和15.14%.多因素分析显示,银屑病患者吸烟率(OR=3.63,95%CI:2.65~4.99),现在吸烟率(OR=4.77,95%CI:3.38~6.73)明显高于社区居民;饮酒率(OR=1.87,95%CI:1.40~2.52)和现在饮酒率(OR=2.38,95%CI:1.72~3.30)也明显高于社区居民.结论 上海地区银屑病患者吸烟率和饮酒率高,吸烟、饮酒与银屑病发病存在关联.建议开展健康宣教,提高银屑病患者对吸烟和饮酒可增加银屑病复发风险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帮助患者积极戒烟和戒酒,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9.
《抗感染药学》2017,(9):1660-1662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基因MTrR突变对淋病奈瑟菌的多重耐药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34株淋病奈瑟菌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选取不同耐药淋病奈瑟菌株,提取DNA;采用PCR法扩增MTrR基因并测序扩增产物,比较其与淋病奈瑟菌标准敏感菌的差异。结果:34株淋病奈瑟菌菌株中,其中32株的多重耐药率为94.12%,8株MTrR基因突变发生在第45位Gly(GGC-GAC)Asp段,4株发生在第51位Phe(TTC-GTC)Val段。结论:淋病奈瑟菌有较高的多重耐药率,MTrR基因第45位与第51位基因突变与淋病奈瑟菌多重耐药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寻骨关节炎(OA)关键基因及潜在治疗药物。方法:利用基因表达大棚车(GEO)下载GSE55235芯片数据,R语言3.5.0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avid在线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String 10.5在线数据库构建分析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Cytoscape v3.6.1软件进行可视化编辑,MCODE插件进行子网络模块分析,筛选出OA发生过程中的核心基因。最后根据关联性图谱(CMap)分析具有潜在治疗OA的小分子药物。结果:筛选出556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252个,下调304个,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组织、炎症反应、细胞黏附、免疫应答以及胶原结合等方面;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及破骨细胞分化;蛋白质相互作用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JU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VEGFA),FOS,MYC和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GR-1),转录激活因子-3(ATF-3)等关键基因;筛选出了一些潜在治疗OA的小分子药物,如石蒜碱和茴香霉素等。结论:所筛选的关键基因可能成为诊断OA的标志物或潜在治疗OA的靶点;筛选出来的小分子药物可作为治疗OA的关键药物进行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