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21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174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267篇
基础医学   215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1794篇
内科学   446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86篇
特种医学   1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622篇
综合类   3532篇
预防医学   578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1531篇
  22篇
中国医学   2359篇
肿瘤学   408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291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715篇
  2013年   672篇
  2012年   802篇
  2011年   812篇
  2010年   790篇
  2009年   754篇
  2008年   826篇
  2007年   790篇
  2006年   641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563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324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按压法促使便秘患者排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便秘即大便硬结不能自行排出或较长时间未能排便,感下腹胀满不适,有便意,但又排不出大便。临床上常采用开塞露肛注或大量不保留灌肠、口服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但用开塞露肛注效果不是很理想,李蓉梅等报道用开塞露肛注24例,仅有16例排出大便[1],而大量不保留灌肠效果虽好,但操作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插管深度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插管深度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结肠炎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插管30 cm,对照组插管15~20cm,分别进行药物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药物在肠内的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治疗慢性结肠炎采用30cm深度肛管插管药物保留灌肠的疗效优于传统插管深度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陈伊娜 《护理学报》2007,14(10):47-47
直肠癌患者放射治疗中,由于疾病的原因及治疗不良反应,大多数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肛门下坠感、腹痛、黏液血便。电子肠镜下可见直肠黏膜发生组织学改变,充血水肿,溃疡^[1]。按传统的灌肠方法,肛管管径较粗,质地较硬而增加了插管阻力,为克服阻力而加大插管的力量,容易造成肠黏膜损伤。肛管开口在前端,容易被肛门皮肤的皱褶或直肠内肿物所阻挡,发生嵌顿引起疼痛,阻力加大,若为克服阻力而增加插管力量,不及时改变方向,容易造成肠黏膜及肛门括约肌受损^[2]。本区采用一次性8号硅胶导尿管代替肛管进行保留灌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4.
李小燕  金丹  高小敏  刘永丽  周红 《护理研究》2008,22(11):2930-2930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因其易固定、保留时间长、可减少病人多次穿刺痛苦及护士重复操作次数,所以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长期置管病人由于留置针末端处理不当常导致桌些并发症的发生。现介绍一种留置针末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平行随机试验的方式,以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5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法,观察组采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在治疗过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后遗症和肛门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术后后遗症,观察组出现3例,对照组出现10例,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在术后肛门指标方面,观察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在治疗复杂性肛瘘上具有显著的效果,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在今后的手术过程中被推广使用,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提高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的超声显示率。方法对肝外梗阻性黄疸而常规超声检查未显示出梗阻病变的77例患者实施生理盐水保留灌肠使结肠充盈成为肝外胆管的透声窗,然后采用腹部超声诊断仪寻找其后方的胆管梗阻病变。结果灌肠成功的患者71例(灌肠成功率92.0%),能显示肝外胆管梗阻病变68例,显示率为96.0%。其中结石55例,肿瘤11例,炎性狭窄2例。仍有3例未能显示出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结论被生理盐水充盈的结肠确能作为肝外胆管的透声窗,从而使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超声显示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清热燥湿、健脾止泻类中药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31例,其中15例采用拟溃结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作为治疗组;16例采用西药柳氮磺砒啶(SASP)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5.0%(P(0.05);复发率分别为20.0%和50.0%(P〈0.05);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组也短于对照组。结论 拟渍结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优于柳氮磺砒啶,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该方有减轻肠道水肿、充血。促进粘膜愈合的功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缺氧诱导因子1α参与血管生成与重塑、糖酵解、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等,并发现其在人类腰椎间盘组织的表达,但尚未明确其在人类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的表达和生物学作用.实验拟进一步验证缺氧诱导因子1α在不同类型人颈椎间盘突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①对象:选取2005-12/2006-09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脊柱与关节外科因颈椎间盘突出症而行前路手术切除的椎间盘组织标本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3岁:病程1个月~11年.其中纤维环破裂型20例,纤维环完整型20例.同时选择颈椎骨折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患者的颈椎间盘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②实验过程及评估:采用苏木精伊红和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突出颈椎间盘组织学变化并测定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形态学变化:可见纤维环破裂型椎间盘退行性变严重程度高于纤维环完整型.②退行性变椎间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纤维环破裂组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髓核和纤维环的表达高于纤维环完整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其在髓核细胞中表达更为显著:各组软骨终板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呈低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突出类型相关,推测缺氧诱导因子1α可能在抑制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直肠癌根治术容易损伤盆腔自主神经,导致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及男性性功能障碍。如何在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的同时又保证患者生活质量,自2000年8月-2003年11月,我们对40例直肠癌病例采取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PANP),与前期传统手术相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00.
我科从2002年11月~2003年8月共收治慢性肾衰竭(CRF)患者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36~72岁,平均54岁;首发症状:明显浮肿10例,恶心、呕吐、腹泻20例,头晕10例,胸闷、气急10例;所有病例均经血、尿、大便常规、生化全套、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胸片、双肾B超检查并结合临床确诊为CRF.其中既往有明确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20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多囊肾8例、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6例、SLE 2例、无明确病因者1例.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史、原发病以及肾功能指标等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