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384篇
  免费   7412篇
  国内免费   3046篇
耳鼻咽喉   1071篇
儿科学   802篇
妇产科学   1642篇
基础医学   4210篇
口腔科学   1138篇
临床医学   35512篇
内科学   10528篇
皮肤病学   783篇
神经病学   3410篇
特种医学   71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3篇
外科学   23574篇
综合类   64135篇
预防医学   16655篇
眼科学   4470篇
药学   30113篇
  292篇
中国医学   21614篇
肿瘤学   3722篇
  2024年   1139篇
  2023年   3888篇
  2022年   3413篇
  2021年   4519篇
  2020年   4502篇
  2019年   4542篇
  2018年   2080篇
  2017年   4041篇
  2016年   4514篇
  2015年   5309篇
  2014年   11178篇
  2013年   10755篇
  2012年   13838篇
  2011年   14744篇
  2010年   13943篇
  2009年   13142篇
  2008年   17722篇
  2007年   15952篇
  2006年   13878篇
  2005年   17207篇
  2004年   10573篇
  2003年   9969篇
  2002年   6927篇
  2001年   4944篇
  2000年   3664篇
  1999年   3104篇
  1998年   2409篇
  1997年   1895篇
  1996年   1509篇
  1995年   1325篇
  1994年   1036篇
  1993年   546篇
  1992年   558篇
  1991年   580篇
  1990年   365篇
  1989年   390篇
  1988年   185篇
  1987年   173篇
  1986年   131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清宫术前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治疗Ⅰ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Ⅰ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为对象,以数字号(1~80)形式随机分设组别,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清宫术治疗,对照组行清宫术前给予子宫动脉栓塞,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复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来潮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阴道持续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清宫术前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治疗Ⅰ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效果显著,可在增强临床疗效的同时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予以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通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200例,选择时间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行不同的治疗措施: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应组别:研究组、对照组。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输卵管通畅率、受孕率、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受孕时间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的输卵管通畅率(96.00%)、受孕率(83.00%)均高于对照组(输卵管通畅率:66.00%、受孕率:60.00%),且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31.11±15.55)mL、排气时间(35.55±20.77)h、受孕时间(7.11±1.1)个月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5.56±12.22)mL、排气时间:(49.99±15.55)h、受孕时间:(14.44±5.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7.56±5.32)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0.77±5.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予以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和受孕率,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排气时间和受孕时间。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胃癌根治术者作为观察组行全麻+硬膜外阻滞,选同期胃癌根治术42例作对照组行全麻,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1.4%,低于对照组47.6%,P<0.05.结论 该麻醉方式可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4.
陈俭  倪松  郭乐斌 《当代医学》2016,(11):28-29
目的 对创伤后肘关节挛缩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肘关节挛缩的治疗.方法 选取50例创伤后肘关节挛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创伤后肘关节挛缩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松解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50例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伸肘受限和屈肘受限均明显得到改善[治疗前伸肘受限(38±16)°,治疗前屈肘受限(81±15)°;治疗后伸肘受限(8±6)°,治疗后屈肘受限(105±17)°](P<0.05),肱尺关节的运动范围也明显增大,治疗后肱尺关节运动范围(101±23)°(P<0.05).随访发现,2例患者出现炎症反应,在经过对症治疗后,其炎症反应症状均得到治愈.结论 根据创伤后肘关节挛缩的发生原因,对创伤后肘关节发生挛缩的患者进行松解手术治疗,能够使肘关节保持稳定,有效改善患者发生挛缩的肘关节的活动功能,提高肘关节的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5.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8例斜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研究组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rec)。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视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位率为89.06%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视近度、视远度和平均斜视度比较,两组患者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斜视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斜视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功能恢复率均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恢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较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有更好地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希望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创伤后成长水平[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及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干预后,两组HHI、PTG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希望和创伤后成长水平,从而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97.
灾后心理重建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经被正式纳入灾后重建体系。近年来研究表明,灾后救灾干部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而且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灾后心理重建包括物质干预和心理干预等措施。现就灾后救灾干部心理重建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8.
颌面部损伤患者临床常见,因其常伴有全身重要脏器损伤而易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救治时必须进行全面仔细检查,对于复合伤患者,原则上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及时处理局部创伤,特别是对于合并重要器官损伤的患者应坚持“先全身,后口腔”或“配合全身抢救的同时处理局部创伤”的原则积极抢救[1].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治疗颁面部损伤患者186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10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112-115
目的 探讨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高龄患者围术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ASA 分级Ⅱ~Ⅲ级高龄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B 组、C 组、D 组,每组各20 例。分别给予0.4 mg/kg、0.5 mg/kg、0.6 mg/kg、0.7 mg/kg 地佐辛进行术后镇痛,评估术后1、2、6、12、24、48 h 患者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镇静效果(Ramsay 评分法)及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评价不同剂量的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高龄患者围术期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C 组术后患者不同时间段VAS 疼痛评分低于A 组、B 组、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1、2、6 h 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24、48 h Ramay 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 组肝功能指标ALT、AST优于A 组、B 组、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术后镇痛应用0.6 mg/kg地佐辛对围术期肝功能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