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59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6篇
综合类   318篇
预防医学   14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3篇
中国医学   10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介绍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顽固性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例顽固性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于术后3d内顺利拔除引流管,伤口均为I期愈合。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6(18~82)d,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0例(83.3%),平均随访6.3(1—14)年,均无胸骨切口感染再发和移植大网膜坏死。结论应用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顽固性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2.
Objective:To present our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difficult ununited long bone fractures with locking plate.Methods: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locking plate fixation in 10 difficult nonunions of lon...  相似文献   
63.
背景:多数骶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目的:分析骶骨肿瘤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1997年9月至2010年8月行骶骨肿瘤切除术462例中术后伤口感染的预防及诊治经验。应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62例中57例(12.3%)出现伤口感染,其中52例伤口细菌培养阳性,52例中17例为混合细菌。糖尿病史、手术区曾接受放疗、术中术后直肠破裂、手术历时较长、术后脑脊液漏均是发生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制定骶骨肿瘤切除计划以及治疗骶骨伤口感染的过程中需考虑危险因素及常见致病菌类型。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提高对解鸟氨酸拉乌尔菌的临床认识。方法 对1例解鸟氨酸拉乌尔菌引起的伤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因车祸伤致右大腿上段疼痛、肿胀伴功能活动受限10 h就诊,术后伤口分泌物培养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经左氧氟沙星治疗后病情恢复。结论 解鸟氨酸拉乌尔菌正慢慢成为一个新兴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特别是在进行侵入性操作之后。该细菌应引起临床及感控的重视,早期对这些菌株进行识别和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感染管理,控制其蔓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5.
1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病房2003年2月收治1例男性病人,农民,68岁。诊断“阑尾黏液腺癌、右腰部窦道伴转移”,有长期在外打工史。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实施右半结肠切除,回横结肠端侧口吻合术,窦道局部切除术。手术时间约3小时35分钟。术后一年轻医生发现其左手有两处伤口,其中一处长约1 cm,较深。次日病人血液检验结果示抗H IV( ),复查确诊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该医生给予预防性应用抗H IV药物4周并定期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6个月均为阴性,基本上排除被感染。2讨论现在国内艾滋病病人处于快速增长期,H IV/A IDS病人往往以其他疾病就诊…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日益增多,再次足月妊娠如何选择的正确分娩方式,成为妇科专业关注的问题。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愈合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子宫切口愈合的因素亦成为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阴道试产的高危因素。我院2005年12月~2006年2月收治的再次剖宫产68例,本文就第1次剖宫产后发生腹腔粘连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年龄23~36岁,平均(28·89±0·017)岁。孕37~42周64例,>42周4例;剖宫产指征为瘢痕子宫21例,产科指征47例。68例均未发生子宫破裂。1·2第1次剖宫产情况1·…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降低组织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并感染创面后感染复发率的方法。方法 A组38例经组织瓣修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创面感染者,伤口采用温盐水闭式灌洗法;B组29例为组织瓣修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创面感染者,伤口采用半胶管或胶管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感染复发及皮瓣坏死率。结果术后随访9~12个月,A组出现创面感染复发率为5.26%,皮瓣部分坏死率为18.42%;B组出现创面感染复发率为20.69%,皮瓣部分坏死率为27.59%。两组创面感染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皮瓣坏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式灌洗法能有效降低伤口感染复发率,但对组织瓣的成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小儿手术伤口感染原因予以分析并探讨有效防治方法。方法本院在2012年5月~2013年12月共收治外科手术患儿824例,分析患儿手术伤口感染情况,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伤口感染者年龄〈3岁、术前住院〉5 d、切口类型为Ⅲ类、医护人员资历〈5年、手术用时〉1 h比例均显著高于无伤口感染者。结论外科手术患儿在多种原因影响下很容易发生伤口感染,需加强围术期准备、严格开展无菌操作并对病房环境加强管理,展开合理的伤口护理,从而对小儿手术伤口感染情况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小儿手术伤口感染的原因,并探讨有效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1042例,对患儿临床资料及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3岁、低体重、术前住院时间超过7d、多人病房、手术切口类型为Ⅲ类、医护人员年资〈5年及手术用时在60 min以上的患儿伤口感染发生率较高。结论患儿年龄小、体重轻、切口等级高、术前住院时间长、手术用时长、医护人员年资低、多人病房等均是小儿手术伤口感染的原因,在手术操作中做好围术期准备工作、提升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及伤口护理等均可有效预防小儿手术伤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预防手术室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普外科患者4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34例)和精细化护理组(234例)。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常规护理组切口感染总发生率4.27%(10/234),高于精细化护理组的1.28%(3/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9.3±4.1)d,高于精细化护理组的(22.9±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精细化护理预防手术室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