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0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26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82篇
  5篇
中国医学   126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12月1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广东省中医院、广州怀仁国医堂承办,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保健协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越秀区卫生局、广东一方制药、佛山欣华医院、《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共同协办的全国第八次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研讨会暨国医大师学术经验传承班在羊城广州举办,此次大会还得到了广东省中医药局和越秀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大会开幕式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与科普部部长王奕主持,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国医大师禢国维教授,国医大师唐祖宣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会长吴刚,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李俊德,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李梓廉等领导与专家出席了开幕式国医大师唐祖宣教授作为代表讲话,他表示十分愿意分  相似文献   
32.
王金权 《山西中医》2012,28(2):49-50
平遥道虎璧王氏中医妇科流派家学渊远,始于宋"广济堂",传29代,历800余载,传承不断,名医辈出。在挖掘研究的基础上,王氏妇科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王氏后人致力于该流派学术思想的传承。  相似文献   
33.
正兰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临床工作30年,曾师从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陈凯教授[1]。兰东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对顽固性湿疹,提出从脾论治为本,兼顾化痰祛瘀之法辨证论治,临床往往取得较好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兰老师学习,现总结如下。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  相似文献   
3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圣济总录》治疗淋证的用药特点进行探讨并分析其规律。方法: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圣济总录》为底本,抽取其中治疗淋病的方药进行分析。首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中的"临床采集"模块进行方药录入,然后运用"数据分析"功能中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方法,分析《圣济总录》治疗淋证的药物频数、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99份处方中涉及162味中药,其中以滑石、木通、冬葵子、瞿麦、石韦、黄芩、车前子为主。支持度≥10的药对为15个;置信度≥60%的药物组合为12组;产生的新处方6张。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圣济总录》治疗淋证处方用药规律,有助于提高淋证的中医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现代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方剂组方规律,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关于帕金森病证候要素进行筛选、提取、处理、统计、分析。结果收录60篇处方载药203味,其中使用频次≥5次者35味,当归、防风、人参、甘草出现频次≥26次;支持度≥10组合共12个,涉及中药9种,甘草涉及组合最多达9个,人参+甘草为最常见组合;熵聚类分析相关系数≥0.02药物组合25个,其中出现频次最高药物为麦冬、独活与桂心均为6次;应用复杂熵聚类分析,共演化出新处方5种。结论中医治疗帕金森症处方、常见组合繁多,围绕中医关于帕金森症的认识,以补元、活血、解毒、祛风为主要治则,多用当归、人参等补药,配合甘草等调和,辩证应用祛风、祛瘀药。  相似文献   
3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清末科学家邹伯奇家传治疗跌打损伤验方的组方规律。方法将《陈璞、谭莹等人致邹伯奇函件》手抄本中治疗跌打损伤的验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跌打损伤验方用药的规律。结果对《陈璞、谭莹等人致邹伯奇函件》中治疗跌打损伤的94个验方进行分析,确定验方中各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0个、新处方5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表明:邹伯奇家传手抄本中跌打损伤验方多采用温性活血化淤药,与明清时期医家在跌打损伤用药认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7.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智慧生命的载体,从婴儿时咿呀作声,到岁时呼爸喊妈,3岁即可背诵儿歌,这种智能发育的现象,全球虽然语种不同,却现象雷同。言为心声,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知识渊博的有识之士,往往三思而后行,谨言而慎行,谋定而笃行;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的市井之徒,却往往狂妄自大,刚愎自用,言行轻狂。但凡大成者,留下诸多珍贵名句,道破了自然规律,记忆了历史传承,同时用以警示后人,诸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等等,国人均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38.
39.
40.
通过对湖北省内相关的中医医院进行走访,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初步探讨医院如何规范化开展中药临方炮制工作。开展中药临方炮制是中医院个性化给药的充分发挥,也是保障中医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促进中医药文化、技术全面传承的重要体现。医院开展中药临方炮制工作需从人员、设备、技术等多方面努力,以促进中药临方炮制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