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90篇
  免费   4967篇
  国内免费   681篇
耳鼻咽喉   78篇
儿科学   80篇
妇产科学   171篇
基础医学   404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3327篇
内科学   1558篇
皮肤病学   177篇
神经病学   135篇
特种医学   3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119篇
综合类   14155篇
预防医学   2506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3208篇
  42篇
中国医学   45708篇
肿瘤学   161篇
  2024年   909篇
  2023年   3067篇
  2022年   2250篇
  2021年   3163篇
  2020年   2518篇
  2019年   2462篇
  2018年   1048篇
  2017年   2077篇
  2016年   2222篇
  2015年   2495篇
  2014年   4027篇
  2013年   3578篇
  2012年   4652篇
  2011年   5189篇
  2010年   4273篇
  2009年   3569篇
  2008年   3874篇
  2007年   3313篇
  2006年   3130篇
  2005年   3006篇
  2004年   2275篇
  2003年   1668篇
  2002年   1348篇
  2001年   1051篇
  2000年   939篇
  1999年   817篇
  1998年   738篇
  1997年   603篇
  1996年   549篇
  1995年   455篇
  1994年   380篇
  1993年   298篇
  1992年   267篇
  1991年   282篇
  1990年   255篇
  1989年   251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古人称“发为血之余”,收集人的头发,除去杂质后用水洗净、晒干,放瓷器钵内或锅内盖严,用泥封固,盖上放米少许,煅烧至米成黄色为度,待冷取出,退去火气,研极细末备用,就成了神奇的中药一一血余炭。中医认为血余炭味苦、性平,入肝、胃经,有止血消瘀、补阴利尿的功用.可用于多种出血证,如血淋、崩漏、咯血、衄血、便血等,能止血兼能消瘀。现代分析表明,人发含胱氨酸,是角蛋白的一种;血余炭含碳素。动物实验中,血余炭确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以及血浆再钙化时间,此外还有利尿作用。现将血余炭的部分应用单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2.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是人类的第三位死因,而生存者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障,给患者造成痛苦,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每年脑血管病人的医疗费用高达几百亿。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脑血管病日渐增多,治疗手段不断更新,生存率提高,致残率日益突出,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建立卒中单元,在医疗条件好的医院,能够实现,在基层医院、社区或家庭,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存在诸多困难,我们经过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的疗效,为此总结本院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3.
涂中宇 《中原医刊》2006,33(13):91-92
电除颤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一种快速、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可出现许多并发症[1]。随着急救技术的发展和除颤器的普遍使用,除颤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临床上成功地挽救了成千上万频死患者的生命,但除颤成功并不意味着抢救成功,除颤后出现的诸多并发症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对其进  相似文献   
94.
李淑芳  熊旭东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5):500-501,5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肺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左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及血气分析的关系。方法研究组60例,其中COPD患者33例,合并肺心病患者27例,所有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热壅肺证(20例)、痰湿蕴肺证(13例)、气阴两虚证(15例)和阳虚水泛证(12例);正常组15例来自本院体检正常者。研究组于入选当时按观察表详细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情况,研究组和正常组均于48h内完成心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比较研究组与正常组之间、研究组各证型之间心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研究组CI、ACI明显降低,STP、SVRI及TFC明显升高。(2)研究组各证型之间比较:气阴两虚与实证比较,CI明显降低,SVRI、TFC明显升高;阳虚水泛与实证比较,CI、LCWI明显降低,STR明显升高,SVRI、TFC明显升高;阳虚水泛与气阴两虚比较,只STR有明显差异。(3)各证型之间血气分析:阳虚水泛PaO2最低,其次为气阴两虚,阳虚水泛与实证比较差异明显。结论COPD及肺心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左心功能障碍,心功能指标可以作为评定COPD病情变化及证型演变的参考指标;显著的低氧血症是阳虚水泛证患者左心功能指标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
试探《内经》遗传病纲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物基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对遗传类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愈加明了化、确切化。《中医遗传学》是架构于传统中医理论体系和现代遗传理论知识结构上的新兴学科。本文初步探讨了《黄帝内经》所述之遗传病之病名、证名及证候表述,对丰富这一具中医特色的学科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6.
对《中医内科学》腹痛湿热壅滞证治的商榷四川省绵竹县医院梁开发(618200)《中医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1985年版)腹痛之湿热变滞证,治法是泄热通腑,代表方是大承气汤加减,列举的主证是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清滞不爽,烦渴引饮、自汗、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儒数等。笔者认为,作为教科书,从理法方药规范严谨上讲,似有商榷之处。不当处请同仁们教正。1湿热銮滞证不等于是湿热化燥后的热结腑实证《中医诊断学》(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说:“证,即证候。是疾病发展阶段中的病因、病住、病性、病机、病势及邪正斗争强弱等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是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本质的揭示。”因而可见,湿热变滞证与湿热化燥后的热结腑实证,它们揭示的本质是有差别的。前者的病因是湿热,病理特点是湿热銮滞,肠道气机阻塞,肺气不通;后者的病因是燥热,病理特点是湿热化火化燥,津伤热结,腑实不通。湿热已不是该证当时的主要原因,只是先前的原因了。《湿病学》讲道:“一旦湿热完全化火化燥治则与一般湿病相同。”既然治同一般湿病,其证候自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湿热之候了。前者证候特点当见腹痛,大便演滞不爽、苔黄腻、脉儒数;后者  相似文献   
97.
哭证辨治     
先贤原无“哭证”命名,笔者基于临床突出“哭”的外在客观表现,屡见不鲜,因而不揣冒昧,僭立“哭证”病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肺……在声为哭。”又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灵枢·本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所病矣。”根据《内经》的理论指导,以“哭”归属于肺之病变而辨证施治,获效迅捷。兹选案例四则: 一、张×男26岁农民。母诉:神识昏愦,发热便秘,溲短而黄,醒时喊妈,呜呜痛哭,不吃不喝,已有四天。望见颜面赧红,唇爪暗紫,舌色紫红,苔黄厚垢。闻及鼾声如雷,痰鸣如锯。切诊脘腹胀满,脉来滑数有力,腋温39.3℃。诊为温热劫液为痰而阻肺,热毒内结阳明而腑实,始因谣言中伤,复趋表里闭阻,遂致昏愦而悲恸痛哭。投以宣自承气汤加味:石膏60g 大黄10g杏仁6g 瓜蒌15g 枳壳10g 甘草6g 礞石滚痰丸15g入煎,安宫牛黄丸2粒打碎分冲。服1剂,粪下秽臭,热退哭止,神清诉谣,悲恸  相似文献   
98.
观察5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和38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浆TXB2及6-Keto-PGF1α水平。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自身免疫血瘀证组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的显著升高(P〈0.01),而TAO血瘀证线血浆TXB2升高,6-Keto-PGF1α下降,两组之间T/X比值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自身免疫病和周围血管病均存在的血管内皮抗血栓功能的低下,  相似文献   
99.
100.
李永安老中医治疗重症脑外伤验案三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安老师系四川省名中医 ,眉山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四川省中医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会委员 ,眉山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 30余载 ,潜心研习岐黄之道 ,学验具丰 ,对中风病、脑外伤等危重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笔者有幸被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确定为李老师学术继承人 ,随师 3年来 ,聆受李老教诲 ,获益非浅。现将李老所治重症脑外伤验案 3则 ,整理报告如下 ,供同道参考。1 验案1 1 案 1:颅脑挫伤案胡某 ,女 ,9岁 ,小学二年级学生。初诊时间 :1998- 11- 0 2。家长代诉 :外伤昏迷 4 5天。患儿于 4 5天前 ,即 1998- 0 9- 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