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68篇
  免费   5072篇
  国内免费   1578篇
耳鼻咽喉   241篇
儿科学   111篇
妇产科学   380篇
基础医学   347篇
口腔科学   95篇
临床医学   5416篇
内科学   2576篇
皮肤病学   488篇
神经病学   130篇
特种医学   4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1323篇
综合类   32777篇
预防医学   3152篇
眼科学   238篇
药学   7093篇
  43篇
中国医学   137808篇
肿瘤学   441篇
  2024年   645篇
  2023年   1985篇
  2022年   1365篇
  2021年   2059篇
  2020年   1440篇
  2019年   1640篇
  2018年   669篇
  2017年   2155篇
  2016年   2187篇
  2015年   2616篇
  2014年   5431篇
  2013年   5105篇
  2012年   7372篇
  2011年   8284篇
  2010年   7937篇
  2009年   7388篇
  2008年   7686篇
  2007年   6168篇
  2006年   5898篇
  2005年   6811篇
  2004年   8511篇
  2003年   11136篇
  2002年   7996篇
  2001年   12469篇
  2000年   11558篇
  1999年   8966篇
  1998年   8805篇
  1997年   8456篇
  1996年   8191篇
  1995年   7800篇
  1994年   5144篇
  1993年   2683篇
  1992年   2111篇
  1991年   1877篇
  1990年   1068篇
  1989年   926篇
  1988年   347篇
  1987年   14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王泰林字旭高,清代著名医家,治肝颇有特色.其在所撰<肝病证治>一文中指出,肝病虽多,归纳起来不外乎肝气、肝风、肝火三大类型,治肝以此三者为纲.为肝气治法特制立了"疏肝理气"、"疏肝通络"、"柔肝"、"缓肝"、"培土"、"泄木"、"泄肝和胃"、"泄肝"、"抑肝"等八法.  相似文献   
992.
经漏病因繁多,但临床观察以血瘀者最为多见。因其致瘀原因不同而表现各异,如漏下色暗有块,腰腹胀痛者为气滞血瘀;漏下色黑有块,腰腹冷痛者为寒凝血瘀;漏下色紫红有块,伴口干心烦者为热邪灼津致瘀。致瘀原因虽不同,但瘀血一旦形成即为主要矛盾,所以在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否则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所以我们对上述各种证型的经漏均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收效良好。对上述瘀血所致的经漏除典型的寒凝血瘀者除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外,其他各型均用生化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因  相似文献   
993.
蝼蛄为主治疗小儿急性肾炎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蝼蛄为主治疗小儿急性肾炎36例048200铁道部隧道局一处医院谢贻亿近年来,笔者以蝼蛄为主,辅以辨证施治,治疗小儿急性肾炎36例,效果显著,小结如下。一般资料36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20例,女IG例;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26岁,其中2~10岁占7...  相似文献   
994.
中药治疗小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疗效观察北京儿童医院(100045)燕润菊关键词中药,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婴幼儿近年来婴幼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有逐年增多趋势,本病传染迅速,病情危重,迁延不愈,重症病人治疗难度大,新生儿病死率高达4~10%。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95.
薛淑娟  刘超峰 《陕西中医》1994,15(1):5-5,38
采用自拟生胃汤(生栀子、生姜、公英、苡米、白芍、黄芪、半夏等)治疗慢性胃炎308例,总有效率97.9%。提示该方有平调寒热、健脾理气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孙连金老中医治中风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连金老中医治中风经验介绍王桂琴,张秀芝主题词中风,(中医)/中医药疗法,@孙连金名老中医孙连金主任医师,行医50余载,对中风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其临床辨治用药特点如下。1重视早期防治中风多有先兆症状如头晕、目眩、耳鸣,突然,一侧手足麻木阵作,...  相似文献   
997.
王九峰与蒋宝素均是清代名医,二人年代相近,据说王与蒋还有师生之分[1,2].蒋宝素生前于清道光三十年,手订刊刻有<问斋医案>一书.王九峰医案则"由门人辈集临证方案整理而成",初以手抄本散布流传,最早刊印介绍于1927年[3].最完整的本子是由江一平等据无锡邹鹤瑜处抄本的点校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1994年2月第1版).笔者在学习两书时偶然地发现有些医案总有似曾相识之感,似乎在另一书也读到过.遂将其对读,而发现惊人相同相似者甚多, 将其抄排一处, 细较之下,认定其中相当一部分竟可断为是同一案例.这应是医案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例,因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8.
小儿泄泻以脾胃虚寒兼食滞胃肠证最为常见,用楂曲胃苓汤与口服补液盐加味治疗,符合该病发病的内在基础、常见病因、病机病理、病情特点。对伴有轻、中度失水及肠道菌群失调的小儿泄泻,楂曲胃苓汤与口服补液盐亦是首选之剂。  相似文献   
999.
施维智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定 《天津中医》1994,11(2):27-27,48
  相似文献   
1000.
1 蛔死胆道嵌顿案 李某,女,66岁,1988年4月14日初诊.于4月10日突发上腹不适,阵发性绞痛,辗转不安,呻吟不止,伴恶寒发热,巩膜黄染,恶心呕吐,门诊以“胆道蛔虫症”收普外科住院观察,因无手术指征而转中医科住院治疗.刻诊:恶寒发热,右上腹部胀痛不适,食纳不振,时恶心欲吐,食后腹胀、腹痛更甚,口干,烦躁,四肢不温,大便干结如羊粪.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胆囊区有明显触压痛,腹肌紧张,右侧胆囊点经络检查阳性,肝肋下未触及,舌质暗红,苔黄而薄腻,脉弦滑数.体温37.8℃,心率90次/分.血常规:Hb93g/L,WBC11.6×10~9/L,NO.72.L 0.24.E 0.04.AKP15°.肝胆B超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