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7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765篇
预防医学   25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54篇
中国医学   1658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阎晓天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3-114
视觉思维是有别于言语思维和逻辑维等非视觉思维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意象思维与视觉思维在本质上存在共性,本文通过对视觉思维及其创造性的介绍,联系广泛运用于中医理论中的意象思维,提出了加强对中医学生意象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其创造能力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82.
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朱玲  罗颂平 《中医药学刊》2003,21(1):143-144
卵巢早衰是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疾病。目前病因尚不甚明了,也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临证旨在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提出肾虚血亏血瘀是本病的病机特点,强调预防重于治疗,以期进一步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3.
中医经典理论有“心主神明”、“心藏神” ,至于“为髓海”之“脑”虽亦知是“元神之府”却相对论述较少 ,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对前者的重视和其影响广泛 ,很容易使人生出模糊的概念 ,以至认为中医的“神经系统”体系是“以‘心’为中心”的 ,其实不然。《灵枢·海论》曰 :“脑为髓之海”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头者 ,精明之府” ;《本草纲目》指出 :“脑为元神之府” ;而“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 (《灵枢·邪客》)。这里有“精明之府”、“元神之府”与“精神之所舍”之不同 ,亦有“元神”与“精神”之…  相似文献   
84.
脾胃升降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与胃一脏一腑 ,互为表里 ,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脾为胃行其津液 ,升清降浊 ,输布水谷精微 ,为气血生化之源。胃强脾健则水谷气盛 ,精足神旺 ,气机畅和 ,先天得养 ,后天得济。脾有益气、统血、主四肢肌肉作用 ,脾胃能使糟粕、腑气向大肠传导输化 ,以化腑浊泄毒热 ,故称之为后天之本。1 脾胃升降的相互关系 脾胃同居中焦 ,通连上下 ,为水火之机 ,升降金木之轴 ,实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之枢纽。在消化水谷 ,吸收输布津液方面 ,互相合作。脾在里为阴脏 ,藏而不泻 ,但其性主升 ,升则为阳 ,升要靠阳气、津液赖以上输…  相似文献   
85.
凌芝  马静  史艳平 《陕西中医》2003,24(6):F003-F003
中气下陷是祖国医学在分析、诊断疾病时常常可见到的一种病因和病机 ,是指脾气亏虚 ,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侯。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 ,或久泻久痢 ,或劳累过度所致。其临床表现是脘腹重坠作胀 ,食入益甚 ,或便意频数 ,肛门坠重 ;或久痢不止 ,甚或脱肛 ;或子宫下垂 ;或小便混浊如米泔。伴见气少乏力 ,肢体倦怠 ,声低懒言 ,头晕目眩 ,舌淡苔白脉弱。它以脾气虚证和内脏下垂为诊断要点。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不足 ,运化失健 ,内脏得不到精微的营养 ,日久可使脏器虚衰 ,升举无力而下垂 ,故而表现出上述诸多症候。对于中气下陷证 ,治以…  相似文献   
86.
"以脏补脏"与"口服耐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应用“以脏补脏”一法历史久远,但对这一治疗方法之精义,无论从中医理论本身还是从现代医学角度,均存在审视不足之憾。以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为依托,对以脏补脏从口服耐受的角度加以探讨,重点阐述了应用以脏补脏时脏器同源程度、有无变性、剂量依赖以及中药的可能协同作用对治疗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影响。通过讨论,挖掘以脏补脏治法中的合理内核.开拓治疗思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7.
论瘀血体质的状态及形成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国及日本古今文献的考察研究,提出瘀血体质的状态有二种:一种为潜病未病态,一种为疾病态。瘀血体质的形成因素不仅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又与后天的跌打损伤、内伤七情、居处过于安逸、久病、失血、产后、年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8.
寒温沟通论膜原(下)--辩证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探讨了膜原的生理实质、病理特点与证治规律,提出了:(1)膜原之实质,即三焦焦膜始发之处,其位正当膈下;(2)膜原之地带.具有部位隐曲、气质浑杂的特有属性;(3)膜原之病理,病因多浊邪、病机主郁热、传变并内外、治法青开迭;(4)膜原之病症,乃是各类邪气阻滞三焦焦膜起始地带的病变总称.其病位居半表半里——以少阳三焦为主,易于蓉涉阳明太阴,伤寒温病皆有其类,然以温病之湿热、暑湿致病最多,伤寒、杂病则间而有之;(5)膜原之证治,依浊邪之寒热兼偏不网,约有七类证型与主方。根据中医证、理、法、方必须一贯到底的原则,系统论证了膜原学说在寒湿辨证论治中的内在境一性,为全面沟通中医采温内外辨证论治体系.作了一点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9.
对新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一点补充建议宋建平(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1994年版《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教材已正式出版,投入使用。与1983年版《中基》教材相比,新版《中基》教材增加了“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精气学说”、“形...  相似文献   
90.
中国古代数学与中医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古代数学与中医学孟庆云(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关键词中医学古代数学中国是许多科学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数学和医学的成就皆令人瞩目,二者不仅共出一辙,又比肩连缀创例了恢宏的中国古代文化。其中,数学还以其基础科学的作用参与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