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74篇
  免费   823篇
  国内免费   144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31篇
妇产科学   115篇
基础医学   2215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3960篇
内科学   5784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5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8篇
外科学   690篇
综合类   7297篇
预防医学   3878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2111篇
  16篇
中国医学   586篇
肿瘤学   330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443篇
  2015年   507篇
  2014年   937篇
  2013年   1021篇
  2012年   1486篇
  2011年   1653篇
  2010年   1560篇
  2009年   1558篇
  2008年   1613篇
  2007年   1677篇
  2006年   1668篇
  2005年   1642篇
  2004年   1181篇
  2003年   1020篇
  2002年   916篇
  2001年   824篇
  2000年   665篇
  1999年   752篇
  1998年   686篇
  1997年   850篇
  1996年   782篇
  1995年   708篇
  1994年   567篇
  1993年   411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慢性乙型肝炎系乙型肝炎病毒(HBV)所感染的一种传染病,病毒的持续复制和免疫功能紊乱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抗病毒治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目前以干扰素为代表的新一代核苷类似物仍是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干扰素应用中存在许多不良反应,现将笔者应用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2.
33.
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我们对2004年至2005年10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603例,在输血前进行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2型)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标本  相似文献   
34.
尽管关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目前还有许多方面是未知的,但一些研究已经明确病毒在进入肝细胞后会影响肝细胞内基因表达。要想从基因层面寻找并得到那些与肝炎病毒相关的基因,基因克隆化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全国首届感染病学术会议上,北京地坛医院的成军教授和同行交流了通过基因克隆化对肝炎进行的一些研究。病毒嗜肝特性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35.
增强子Ⅰ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自身增强子Ⅰ(enhancerⅠ,ENHⅠ)对HBVDNA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法以HBVadr亚型全基因DNA序列为模板分别扩增表面抗原(HBsAg)和HBsAg-ENHⅠ基因片段,重组到载体VR1012中,构建两种HBVDNA疫苗,转染COS-7细胞及HepG2细胞并免疫BALB/c小鼠。采用蛋白印迹、ELISA、ELISPOT等方法检测其在COS-7和HepG2细胞内的表达及小鼠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效果。结果转染的HepG2和COS-7细胞均表达HBsAg;连接ENHⅠ的HBVDNA疫苗转染HepG2细胞后HBsAg表达量明显升高,两种疫苗转染COS-7细胞表达HBsAg无明显差异;免疫小鼠后第2周产生HBsAb及HBsAg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两种疫苗免疫产生的HBsAb及HBsAg特异性CTL无明显差异。结论ENHⅠ可使HBVDNA疫苗转染HepG2细胞表达HBsAg明显增加,对转染COS-7细胞表达HBsAg及接种BALB/c小鼠引起的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6.
丙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2):119-125
HCV NS3丝氨酸蛋白酶及以其为靶位的抗感染研究进展(综述)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综述);Murex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分型试剂应用及其评价;剂量和佐剂对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抗-HCV阳性血浆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与分析;山东地区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及血清学分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37.
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由于职业暴露受到针头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时常遇到的情况。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国,HBsAg阳性者已有1.3亿,针头刺伤导致护理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性增加。所以,护理工作中如何防止被针头刺伤,是护理人员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孕期多次注射免疫球蛋白(HBJG)阻断乙型肝炎母耍垂直感染效果.方法对40例HBsAg阳性孕妇从产前6个月开始,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月一次,连续三次;对照组产前3个月开始,每月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月一次,连续三次,分娩后6小时内新生儿先注射HBIG 100IU,然后在1.2.7月龄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5μg,两组婴儿于12月龄时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8%、23.5%)P<0.05.出生后耍儿12个月随访,治疗组新生儿单用疫苗和对照组的新生儿单用疫苗血清抗-HBs阳性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抗-HBs 阳性(71.4%)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抗-HBs阳性率(64%)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乙型肝为母婴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39.
贺普丁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5年生存率仅为14%。贺普丁通过抑制HBV-DNA聚合酶迅速减少人体乙肝病毒的含量。作者对19例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贺普丁抗病毒治疗,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0.
徐列明 《肝博士》2008,(5):29-29
乙型肝炎是我国肝硬化患者群的最主要因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的年发生率约3%,五年累计发生率约16%。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五年病死率分别为0%~2%、14%~20%和70%~86%;其次,有20%的丙型病毒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硬化;还有,脂肪肝、酒精肝、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药物性肝炎近年来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