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0篇
  免费   803篇
  国内免费   248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71篇
妇产科学   69篇
基础医学   501篇
口腔科学   114篇
临床医学   1693篇
内科学   921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415篇
特种医学   654篇
外科学   2317篇
综合类   1468篇
预防医学   545篇
眼科学   99篇
药学   663篇
  17篇
中国医学   398篇
肿瘤学   16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521篇
  2020年   556篇
  2019年   468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423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710篇
  2013年   713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645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In an open label study, we analyzed the efficacy of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at the lower limbs of patients with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aresis (HSP). Fifteen patients who showed disabling spasticity with no or poor effect of oral treatment were recruited consecutively. Botulinum toxin was injected (400 U; Botox®) into the spastic muscles identified by clinical examination (equinus, varus, and pathological hip adduction). Patients were regularly assessed from the first day to the fifth month: spasticity (Ashworth), motor strength, range of movements, 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ies (FAC), gait parameter, Rivermead Motor Assessment, self-analysis of benefit and satisfaction. We observed a moderate and significant ( P  < 0.05) reduction of ankle plantar flexor and hip adductor spasticity, with a partial increase in the range of the active and passive motion at the ankle and in gait velocity. At an individual level, six of 15 patients showed an increase in gait velocity. The FAC and RMA did not change. Patients often reported partial improvement in foot position and lower limb propulsion, and fair satisfaction. In conclusion,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can be effective in HSP patients with relatively ancient spasticity. This technique can be introduced into the therapeutic panel, which also includes physiotherapy, oral treatment and baclofen pump.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应用桥接钢板治疗长管状骨高能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桥接钢板的形式治疗长管状骨的高能量损伤37例。其中股骨粉碎性骨折12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17例,肱骨粉碎性骨折3例,尺桡骨粉碎性骨折5例。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时间45d~2年,1年内骨性愈合34例,延迟愈合3例,无骨不连病例。根据自定的长管状骨愈合评价标准,本组优21例,良13例,中3例。结论长管状骨的高能量损伤骨折形式复杂,治疗较棘手,应用桥接钢板的形式进行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骨折部的血运,有利于骨折的按期愈合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MR血管成像(MR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MRA和DSA检查,MRA采用二维时间飞越法(2DTOF)。对MRA与DSA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RA表现有1静脉充盈缺损(14例)、静脉闭塞和中断(8例)、静脉再通(3例)、侧支循环形成(25例)。以DSA为标准,MRA诊断出所有病变,但有1例假阳性。结论MRA作为无创性检查,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4.
感染是下肢长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内固定钢板螺钉的存在,常使感染迁延不愈,影响骨愈合。我科自1998年6月-2005年6月,采用加压接骨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683例,其中34例术后发生感染,采用病灶清除,闭式滴注引流术,配合中药内服,感染得到控制,骨折愈合,取得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8例,女6例;年龄22~61岁,平均36岁。伤因:车祸伤16例,砸压伤7例,跌伤11例。开放性骨折23例,闭合性骨折11例;单纯股骨干骨折9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胫腓骨骨折2例,股骨干合并对侧胫腓骨骨折1例,单纯胫骨骨折5例,胫腓骨双骨折17例。病史2…  相似文献   
55.
上肢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的形成及功能挽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肢轴向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的形成以及侧胸和背部组织在功能挽救中的应用方式和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3年9月共收治6例上肢轴向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患者,所有病例行一期再植或寄养再植。术后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100°位石膏或支具固定,6周后去除固定行功能锻炼。结果6例患者再植均顺利成活,随访3个月~2年,术后肩关节外展50°~90°,前屈50°~70°,后伸20°~30°,内收20°~40°;肘关节屈曲100°~140°,伸-20°~0°;重建术后3个月时屈肘肌力达Ⅳ~Ⅴ级。结论充分利用侧胸和背部组织特点进行分期、分层手术,解决创面覆盖和功能重建互相干扰的矛盾,是挽救严重轴向屈曲性旋转撕脱离断伤上肢,恢复其外形和功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6.
大隐静脉曲张微创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外科微创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经验。方法 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微创剥脱术治疗 465例 ( 5 72条患肢 )及静脉腔内激光治疗 6例 ( 7条患肢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结果 在 471例患者中 ,随访到 42 7例 ,随访率 90 .7% ,平均随访时间 3 .8年。结果显示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1.41% )。结论 此两种微创手术操作简单、合理、易于掌握 ,且疗效理想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7.
在临床上由外伤和骨髓炎造成的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患者并不少见,对其治疗修复方法也很多,但其效果不一,成为骨科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我院自1998-2005年应用外固定器进行双节段骨块滑移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1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5~48岁,平均35.6岁;骨缺损部位:胫骨9例,股骨2例;骨缺损长度8~20cm,平均10cm。前期治疗病程6个月~3年,7例行钢板内固定手术,2例行髓内针内固定手术,2例行石膏外固定治疗,均治疗失败。固定器材:外固定器采用特制双杆外固定滑动延长器。2治疗方法2.1手术方法在硬膜外…  相似文献   
58.
某特种兵大队新兵下肢军事训练伤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某特种兵部队新兵在入伍基础军事训练中发生的各种下肢训练伤的特点,为部队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了该部队2006年度281名新兵的入伍训练情况(1~3个月),设计训练伤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训练伤发病情况,并进行分类调查统计。[结果]该部队2006年度入伍新兵在基础军事训练中发生下肢损伤75人,发生率为26.69%,发生下肢伤75人中,以小腿部位损伤最多,共35例,占下肢损伤的46.67%。踝关节损伤17例,占22.67%。足部损伤11例,占14.67%。下肢伤中急性损伤为20例,占26.67%,过劳性损伤55例,占73.33%。下肢损伤中骨与关节损伤38例,占50.67%,软组织损伤37例,占49.33%。损伤的原因:场地等外部环境因素18人次,训练负荷过大61人次,损伤所发生的训练项目:大部分为3 km跑,达64人次。[结论]下肢运动损伤是军事训练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特点和发生规律各不相同且相当复杂。在该调查中,训练负荷过大所导致的软组织过劳性损伤最为重要。因此,在平常的军事训练中,应该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在新兵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战士的身体承受情况,循序渐进,减少下肢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可行性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患者,Ⅰ期行后路复位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定期X线摄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以ASIA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6~32个月(平均21.5个月),27例患者均获得了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颈椎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融合率为100%,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4级,无一例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结论 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彻底的减压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0.
朱婉贞 《海峡药学》2010,22(5):232-234
目的对国产与进口头孢他啶治疗小儿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间患小儿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且单用头孢他啶治疗的住院患者1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药品不同产地将其分为A、B两组,A组给与头孢他啶(国产)6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B组给与头孢他啶(进口)6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7d,分别计算两组病人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总成本,计算成本-效果比。结果疗程结束后A、B两组的药物治疗成本分别为:A组236.4元、B组982.5元,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0%、94.03%;A、B两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36%、90.7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80%、2.99%,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59、10.45。结论国产头孢他啶的成本-效果比优于进口头孢他啶,为较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