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3 毫秒
91.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冬夏丸“体外对6 株人肿瘤细胞系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微量板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中药复方”冬夏丸“对6 株人肿瘤细胞均有显着的生长抑制效应,抑制率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多数细胞系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相近;药物使鼻咽癌细胞G2 期增加并可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中药复方”冬夏丸“体外对包括NPC在内的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显着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藏药巴桑母酥油丸对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小鼠红系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外周血红细胞计数、造血祖细胞集落分析、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灌胃巴桑母酥油丸(0.75,1.5,3.0 g·kg-1)后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小鼠外周血红细胞(RBC)数及血红蛋白(Hb)量、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集落产率、肾脏红细胞生成素(Epo)和脾脏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 mRNA表达量.结果:灌胃14,20 d后,巴桑母酥油丸中、高剂量组外周血RBC数显著高于空白组、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0.05);灌胃20 d后,巴桑母酥油丸中剂量Hb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和模型组(P<0.05).灌胃14 d后,巴桑母酥油丸中剂量组骨髓细胞的早期、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BFU-E)集落产率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和模型组(P<0.01);中剂量组肾脏Epo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巴桑母酥油丸可以通过刺激肾脏Epo分泌、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进而促进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小鼠外周血RBC数及Hb含量的恢复.  相似文献   
93.
介绍了近年来七十味珍珠丸药理及临床的研究进展。查阅近年来七十味珍珠丸药理及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七十味珍珠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镇静、抗惊厥、改善循环、降低血压、改善认知功能和脑缺血及调节神经递质和生物光子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神经血管性头痛、心绞痛、心肌桥及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目前七十味珍珠丸药理及临床研究尚不够深入,需要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CPPS)波浪式转归中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加右归胶囊或六味地黄丸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对比两组NIH-CPSI评分及IIEF-5评分,治疗组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70%(P〈0.05)。结论:右归胶囊和六味地黄丸联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用于治疗CP/CPPS合并性功能障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5.
消癥丸对小鼠黄褐斑模型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消癥丸对肌肉注射黄体酮复合紫外照射致小鼠黄褐斑模型的抗氧化与抗黄褐斑形成作用。方法: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百消丹组(3 g·kg-1,ig)、消癥丸低、中、高剂量组(1,2,4 g·kg-1,ig),采用黄体酮(20mg·kg-1,im),同时配合320 nm的中波紫外线照射,每天1 h,连续36 d,造成小鼠黄褐斑模型。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肝脏和皮肤中的酪氨酸酶(TY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另取照射部位皮肤进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皮肤黑色细胞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脏和皮肤中TYR含量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给予百消丹、消癥丸后肝脏和皮肤中的TYR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皮肤中MDA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皮肤和肝脏中的SOD以及肝脏中的MDA则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消癥丸有一定的防治黄褐斑形成的功效,其作用与抑制TYR活性,减少黑色素细胞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巴特日七味丸联合姜黄消痤搽剂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口服巴特日七味丸,外涂姜黄消痤搽剂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姜黄消痤搽剂外涂治疗,连续4周。结果治疗组痊显率为92.9%,对照组痊显率为76.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巴特日七味丸联合姜黄消痤搽剂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针药并治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针刺取穴加天麻勾藤饮、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结果:个案病程中共针刺20次,服中药21剂,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针刺取穴并用滋补肝肾类中药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8.
目的:建立藏药催汤丸的薄层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藏药催汤丸方中宽筋藤、螃蟹甲主要药味和有效成分没食子酸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方法简便、专属性强。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藏药催汤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和改进保和丸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保和丸作了定性定量研究。结果:TLC鉴别保和丸中的山楂、半夏和连翘,HPLC测定连翘苷含量。结论:本试验对保和丸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艾条灸加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艾条灸加四神丸治疗,对照组(40例)行口服柳氮磺吡啶片治疗。结果:1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82.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条灸加四神丸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