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6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525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88篇
中国医学   100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61.
目的 评价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在沟渠环境的灭螺效果,为现场扩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湖北省江陵县马家寨乡有钉螺孳生的5条垸内沟渠,随机选择其中2条沟渠为4%杀螺胺乙醇胺盐(niclosamide ethanolamine powder,4%NEP)试验组,2条分别为26%四聚·杀螺胺悬浮液(sus-pension concentrate of 26% metaldehyde and niclosamide,26%SCMN)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etable powder of 50% niclosamide ethanolamine salt,50%WPNES)对照组,1条为空白对照组.分别采用25、50 g/m2两种剂量的4%NEP剂进行喷粉法灭螺,与26%SCMN、50%WPNES喷洒灭螺效果进行比较.施药前及施药1、3、7d后,采用系统抽样法对5条沟渠按框距10 m设框进行钉螺调查,检测所有拣获钉螺,统计钉螺数量和死亡数.采用SPSS 17.0软件对施药后的钉螺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不同药物的灭螺费用. 结果 施药后,各组钉螺死亡率均逐渐上升,25、50 g/m2两种剂量的4%NEP组施药1、3、7 d后钉螺死亡率依次为73.68%(336/456)、81.84% (383/468)、80.75%(344/426)和74.76%(391/523)、85.86% (425/495)、82.99% (366/441);26%SCMN组施药1、3、7d后的钉螺死亡率依次为70.77% (351/496)、80.59% (353/438)、82.01% (319/389);50%WPNES组施药1、3、7d后的钉螺死亡率依次为69.95%(291/416)、81.35%(314/386)、75.61% (248/328).经统计学分析,施药后1d,4%NEP 25 g/m2组、4%NEP50 g/m2组分别与50% WPNES和26% SCMN组比较,钉螺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t48,1.500,1.007,2.696,2.052,P均>0.05);施药后3d,4%NEP 50 g/m2组与26%SCMN组比较,钉螺死亡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0,P<0.05);4%NEP 25 g/m2组分别与4%NEP 50 g/m2组、50%WPNES组和26%SCMN组比较,钉螺死亡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80,0.034,0.230,P均>0.05);4% NEP50 g/m2组与50%WPNES组比较,钉螺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65,P> 0.05).施药后7d,4%NEP 50 g/m2组与50%WPNES组比较,钉螺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72,P< 0.05);4%NEP 25 g/m2 组分别与4%NEP 50 g/m2组、50%WPNES组和26%SCMN组比较,钉螺死亡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734,2.904,0.211;P均>0.05);4%NEP 50 g/m2组与26%SCMN组比较,钉螺死亡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40,P> 0.05).灭螺效果均优于对照组.4%NEP 25 g/m2、50 g/m2组灭螺费用分别为16.31元/100 m2、27.28元/100 m2;26%SCMN组费用为30.84元/100 m2;50%WPNES组费用为32.24元/100 m2. 结论 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可在缺少充足水源的沟渠环境实施灭螺,效果较好且较为便宜.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舒利迭)吸入用于治疗70岁以上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70岁以上中、重度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吸入组、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组,对两组治疗前后的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舒利迭组患者在治疗早期肺功能即有明显改善,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肺功能改善得到逐渐提高.使用硫酸沙丁胺醇组,治疗初期,临床症状迅速改善,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疗效有所下降,肺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 舒利迭治疗70岁以上中、重度AECOPD,临床改善明显,能持续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淮安市淮安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10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4例)与治疗组(54例)。对照组患儿口服醒脾养儿颗粒,0~1岁1 g/次,2次/d;1~2岁2 g/次,2次/d;2~3岁4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0~1岁0.5 g/次,3次/d;1~3岁1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大便次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5.9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0.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循环不良、呕吐和腹泻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7天治疗组大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吴丹  高耀  向欢  邢婕  韩雨梅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9,50(8):1818-1827
目的构建逍遥散单味药-成分-共有靶点网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究逍遥散"异病同治"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共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database@Taiwan、TCMID、Batman-TCM数据库结合文献挖掘获取逍遥散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CTD、TTD、Pharm GKB、OMIM、Gencards、Drugbank数据库获取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单味药-成分-共有靶点网络。采用Metascape工具对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共有靶点进行GO生物过程分析、Reactome通路分析、KEGG通路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和模块分析。分别采用Bio GPS、Genecards分析通路关键靶点的组织分布和亚细胞分布,并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组织-靶点、亚细胞-靶点网络。采用Dis Ge NET数据库对通路关键靶点进行蛋白归属。结果逍遥散治疗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涉及免疫炎症反应,与G蛋白偶联受体、胰岛素及其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通过调节环磷酸腺苷(c 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实现。结论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作用机制涉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相关信号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胰岛素及其受体等调节过程,可为深入阐释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特点及其药理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
四逆散干预焦虑症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磊  李晓宇  黄娜娜  吴成胜  齐晓甜  刘闰平  孙蓉 《中草药》2019,50(21):5154-5161
目的探讨四逆散干预焦虑症的功效作用网络及药效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多个数据库联合分析四逆散和焦虑症的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筛选靶点并对其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进行分析,运用Bio GPS数据库对所得靶点进行器官定位。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槲皮素、山柰酚、芍药苷等成分作用于SRC、EGFR、PIK3R1等靶点,通过ERBB2信号通路、EGFRv III信号通路、VEGFA-VEGFR2信号通路等共同发挥作用,器官定位结果表明作用的核心病位为肝。结论四逆散干预焦虑症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66.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6例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6例退出观察,实际完成60例。2组均予CAPD及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ɑ酮酸片,观察组加服加味参苓白术散,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的变化,检测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 I,PG I)、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Ⅱ,PGⅡ)、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等指标变化;检测并计算腹膜透析尿素清除指数(Blood ureaclear index,Kt/V),评估透析充分性。结果 对照组中医临床有效率53.3%低于观察组80%(P<0.05);2组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在治疗第9、12周末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G-17、PG I、PGⅡ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降低(P<0.05),PA、TRF、ALB、Kt/V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升高(P<0.05),PGⅠ/PGⅡ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治疗后血清G-17、PG I、PGⅡ水平下降(P<0.05),PA、ALB水平升高(P<0.05),PGⅠ/PGⅡ、TRF、Kt/V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加味参苓白术散可改善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3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和消风散加减方,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7 d末、治疗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the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治疗7 d和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7 d末,两组UAS及DLQ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末,两组UAS和DLQ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末和14 d末,两组UAS和DLQI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治疗14 d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荨麻疹痊愈时间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其长期疗效优于单用依巴斯汀。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丹参粉针佐治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磷酸阿糖腺苷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丹参粉针静脉滴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粉针辅佐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主要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四逆散冻干粉改善大鼠睡眠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四逆散冻干粉组,混合物组,每组10只。阴性对照组的大鼠灌胃0. 9%Na Cl;阳性对照组的大鼠灌胃盐酸帕罗西汀溶液4. 2 mg·kg-1;四逆散冻干粉组的大鼠灌胃四逆散冻干粉水煎液2. 41 g·kg-1;混合物组灌胃混合物(辛弗林-芍药苷-柴胡皂苷C-甘草次酸=8. 5∶1. 0∶1. 5∶6. 5) 206 mg·kg-1。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1周。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脑脊液移行成分。结果四逆散冻干粉在脑脊液中除戊巴比妥钠成分外,并无血中移行成分的进入;给予四逆散冻干粉后,脑脊液中成分峰面积约是空白脑脊液峰面积的12. 5倍;血清中四逆散的移行成分(辛弗林、芍药苷、柴胡皂苷C、甘草次酸)均可以使脑脊液中该内源性物质峰面积高于空白脑脊液峰面积,但不如四逆散整方作用;混和物组增高脑脊液中内源性物质峰面积是四逆散组的3. 2倍,该内源性物质是5-羟色胺。结论四逆散冻干粉是通过促进脑脊液中内源性物质5-羟色胺的分泌达到改善睡眠作用的。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5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7例。对照组患儿雾化吸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次,2次/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脾氨肽口服冻干粉,2 mg/次。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静息通气量(MV)、潮气量(VT)和动脉血氧分压(p O2)显著升高(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 CO2)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及缺氧状态,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