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37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27篇
口腔科学   115篇
临床医学   102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75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295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43篇
  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72.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9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年龄21~68岁,平均56.2±9.8岁。MRI显示3个节段狭窄12例,4个节段狭窄29例,5个节段狭窄18例。以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ysfunction index,NDI)评价患者的疼痛及功能变化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及MRI,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上测量C2~C7夹角、颈椎活动度(ROM),在颈椎三维CT上测量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截面积,计算椎管扩大率[(术后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术前椎管矢状径)×100%],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42.2±18.1min,术中出血量为264.5±50.5ml,术后引流量为252.3±28.6ml,住院日为7.2±0.7d。在术后随访过程中,15例出现了颈后部轴性疼痛症状,按照VAS评分,13例为轻度疼痛,2例为中度疼痛,所有患者颈部轴性疼痛症状均于术后1年内消失。1例术后第3天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2周保守治疗症状明显缓解,于术后12周时症状完全消失。随访48~72个月,平均60.5±2.7个月,术前JOA评分为8.5±0.5分,末次随访为15.4±1.3分,改善率为(77.1±5.2)%。术前平均VAS评分为3.9±0.4分,末次随访时为1.3±0.6分。术前平均NDI为20.3±5.4,末次随访时为6.5±1.8。影像学复查示术后随访期间颈椎管扩大满意,脊髓受压完全解除,椎管矢状径平均值术前为9.7±0.9mm,末次随访时为16.8±1.2mm,椎管扩大率为(67.6±13.9)%,椎管矢状面积术前为128.1±13.5mm~2,末次随访时为318.3±34.3mm2。末次随访时颈椎ROM值较术前减少9.6°±2.4°,手术前与术后随访期间C2~C7夹角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门轴侧均达骨性愈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关门及神经损害症状加重的情况。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中期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73.
唐韬  胡国良 《海南医学》2016,(18):3035-3037
目的:比较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与双侧骨窗幵颜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72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32例采用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单侧开颅组),40例采用常规双侧骨窗开颅术(双侧开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输血量,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按GOS分级评价预后,术后6个月检查语言和精神障碍发生情况。结果单侧开颅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中平均输血量分别为(109.3±22.8) min、(19.4±2.8) d和(342.6±22.8) mL,均明显少于双侧开颅组的(203.5±37.4) min、(25.7±4.2) d和(605.4±69.7)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单侧开颅组恢复良好率为53.13%(17/32),明显高于双侧开颅组的35.00%(14/4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单侧开颅组语言和精神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1.88%(7/32)、12.50%(4/32),明显低于双侧开颅组的45.00%(18/40)、32.50%(1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开颅大脑镰切开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减少手术的二次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对比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6.27±1.44)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5±1.8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伤口感染率为2.5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和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优于钢板内固定,且具有骨折愈合快、愈合质量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变化,评价骨水泥注入量与术后2d椎体高度恢复值和疼痛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31.5±10.8)min,骨水泥注入量(4.7±0.9)ml。随访6~24个月,无症状复发及椎体高度严重丢失者,未发现相邻椎体再骨折病例。5例患者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术后2d、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患者的VAS评分、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椎体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骨水泥注入量与术后2d椎体高度恢复值和疼痛VAS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明显,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后凸畸形矫正满意。  相似文献   
76.
【摘要】 目的: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BE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行BE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60例,其中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33例(L3/4 1例,L4/5 27例,L5/S1 5例),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伴峡部裂6例(L3/4 1例,L4/5 3例,L5/S1 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15例(L4/5 14例,L5/S1 1例),腰椎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5例(L3/4 1例,L4/5 4例),单纯腰椎不稳1例(L4/5 1例);男14例,女46例,年龄38~70岁(56±8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2±3.0kg/m2。统计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统计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腿痛和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1、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计算术后6个月腿痛VAS、腰背痛VAS、ODI改善率;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腿痛/腰背痛VAS评分和ODI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是否有统计学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后6个月腿痛VAS与腰背痛VAS改善率差异;两名脊柱外科医生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分级标准在X线/CT上统计术后6个月手术节段融合情况。结果: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45.9±12.6min;术后留置引流管35例(58.3%),平均引流量为56.40ml;术后下地时间为2.9±1.0d;术后住院时间为7.8±2.7d。术中硬脊膜撕裂2例,术后切口皮下水肿3例。患者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腿痛、腰背痛VAS评分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腿痛VAS改善率为(65.6±7.1)%,腰背痛VAS改善率为(62.3±7.2)%,腿痛比腰背痛改善更佳(P<0.05)。术后1、3、6个月的ODI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ODI改善率为(60.9±4.7)%。术后6个月复查X线/CT结果显示节段发生融合26例(43.4%),有融合趋势但尚未完全融合29例(48.3%),未发生融合5例(8.3%)。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为优55例(91.7%),良5例(8.3%)。结论:BE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够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7.
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单侧空间忽略(USN)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93例,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其中USN患者43例,进行纠正USN的治疗者22例作为实验组,未进行纠正USN的治疗者21例作为观察组,无USN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an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评价。结果 3组患者康复治疗后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治疗前,实验组和观察组B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I显著低于实验组和对照组(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USN影响偏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进行相应的纠正USN治疗可使USN患者的ADL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78.
潘树矿  方梅 《淮海医药》2014,(4):321-322
目的:调查蚌埠地区高三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TMD)发病情况,分析引发疾病的有关原因。方法2011-2013高考体检中,连续三年对蚌埠地区4650名高三学生进行颞下颌关节体检。结果男生患病率为19.79%,女生患病率26.49%,女生患病率明显高于男生;精神紧张、不良习惯者TMD患病率高,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TMD在高三学生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发病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及不良习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根据口鼻轮廓线设计单侧唇裂Ⅱ期修复手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对鼻唇弯曲轮廓的细微研究,从解剖、力学分析入手,结合唇裂畸形的特点,逐步形成以口鼻弯曲轮廓线为手术切口的术式,参考水平线和正中垂直线及外形,对单侧唇裂患者进行Ⅱ期综合整体修复术.结果 该手术方法应用于临床效果医患双方满意.结论 根据口鼻轮廓线设计单侧唇裂Ⅱ期修复术,能取得良好的畸形修复和外形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传统髓核摘除术(A组)及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B组)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0一01—2012—02收治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行手术治疗,包括行单纯传统髓核摘除术52例,行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34例。结果B组末次随访VAS、ODI及JOA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传统髓核摘除术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