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19篇
  免费   1134篇
  国内免费   682篇
耳鼻咽喉   242篇
儿科学   767篇
妇产科学   347篇
基础医学   3839篇
口腔科学   1677篇
临床医学   2134篇
内科学   2906篇
皮肤病学   166篇
神经病学   820篇
特种医学   880篇
外科学   5554篇
综合类   3093篇
预防医学   745篇
眼科学   418篇
药学   1107篇
  13篇
中国医学   296篇
肿瘤学   53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592篇
  2020年   612篇
  2019年   460篇
  2018年   615篇
  2017年   571篇
  2016年   1284篇
  2015年   897篇
  2014年   1412篇
  2013年   1330篇
  2012年   1167篇
  2011年   1444篇
  2010年   1254篇
  2009年   1304篇
  2008年   1427篇
  2007年   1457篇
  2006年   1300篇
  2005年   1257篇
  2004年   1007篇
  2003年   788篇
  2002年   636篇
  2001年   530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366篇
  1998年   312篇
  1997年   267篇
  1996年   233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87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68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50篇
  1978年   31篇
  1977年   27篇
  1976年   34篇
  1973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异体跟骨移植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跟骨移植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跟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6年 2月~ 2 0 0 2年 12月 ,采用同种异体跟骨移植及吻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骨缺损 6例。致伤原因为车祸伤 3例 ,机器绞扎伤 2例 ,砸伤 1例。其中跟骨后 1/ 3缺损 3例 ,后 1/ 2缺损 2例 ,后 2 / 3缺损 1例 ,均伴有足跟软组织不同程度缺损和跟腱断裂。皮瓣范围 6 cm× 7cm~ 12 cm× 17cm。急诊手术 2例 ,择期手术 4例。采用异体骨修复跟骨缺损 ,跟腱“Z”字形延长钢丝固定于再造跟骨粗隆处 ,修复软组织缺损。 结果  4例皮瓣全部成活 ,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 X线片显示 :移植异体骨对位良好 ,恢复了足跟结构。术后 3~ 6个月足跟部皮瓣感觉恢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6个月~ 3年 ,植入的异体骨骨性愈合 ,未见明显吸收、感染和排斥反应等并发症。足外形饱满 ,可负重行走。 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跟骨修复跟骨缺损 ,取材方便 ,且符合人体自然结构及功能要求。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不牺牲肢体的主要血管 ,手术风险小 ,操作简便、外形好、有感觉 ,可恢复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92.
胶原材料在药物缓释和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目的介绍胶原材料在药物缓释和组织工程中的研究新进展. 方法广泛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并进行回顾与综合分析. 结果胶原材料在药物缓释与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胶原材料已成为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一些胶原基质新型药物缓释系统和新型组织工程材料已进入临床论证阶段,将促进胶原材料在组织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结论胶原材料在药物缓释、尤其是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除将胶原适当交联处理或与其它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复合外,今后的研究中还应注重利用化学修饰改善胶原性能,通过将性质不同的支链接枝到胶原大分子上,赋予胶原新的特性,从而研制出新一代组织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高分子材料和种植体同期植入缺损区进行同步骨缺损修复和牙列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以4只杂种狗为研究对象,制备下颌骨长约2.5cm的缺损的动物模型(保留下颌骨下缘),将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酯)植入骨缺损,同时将牙种植体植入骨水泥中并调整长轴方向,立即关闭术创。至术后3个月摄X线片,然后处死动物,局部巨检以了解骨水泥同骨组织的结合情况,并制备骨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以了解植入材料周边骨的生长情况及其对植入材料的反应。结果:术后3个月X线检查见骨缺损区充满骨水泥,骨水泥周边的骨小梁清晰,未见骨吸收或炎症表现,形成良好的骨-骨水泥界面,种植体则依赖其表面的螺纹结构与骨水泥间紧密的机械性嵌合而牢固的成为一体,植入的骨水泥块与周边天然骨结合紧密,无松动现象。植入材料周边局部脱钙骨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见骨结构正常,同时骨-骨水泥界有新骨形成。结论:骨水泥作为颌骨修复替代材料同期植入种植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
The measurement of amniotic fluid (AF) acetylcholinesterase isoenzyme (AChEI) is a relatively new method for early diagnosis of open neural tube defects (NTDs). As quantitative methods are of unproven reliability at present, the authors used a high resolving power qualitative method-vertical slab polyae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benefits of this technique are: simplicity of operation, accuracy, unsophisticated equipment, and easily available reagents. Combined results of 9 NTDs studies revealed that samples from early pregnancy gave more accurate results than those from late pregnancy.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不同摄食控制方法对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摄食控制组分别为每日限食2.0 g(DR)、隔1日断食限食4.0 g(IF)、隔2日断食限食6.0 g(SF)和隔1日断食不限食(IF1)4种方法,正常摄食为空白对照组(AL)。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和平均存活天数。结果DR组和IF组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19.52±5.24 d和17.96±4.49 d,比对照AL组15.75±1.83 d明显延长(P<0.001和P<0.01)。结论摄食控制恰当,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6.
Summary The histogenesis of stromal cells in capillary hemangioblastoma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debate. The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ies of hemangioblastomas presented here showed pericytic and leiomyoblastic features in stromal cells. Cells cultured by the monolayer method showed similar features to those of the original tumors.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for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nd factor VIII/von Willebrand factor indicated that stromal cells were antigenically distinct from astrocytes and endothelial cell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tromal cell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ericytes and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support Rhodin's speculation that pericytes serve as a precursor to smooth muscle cells.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观察胚龄12、14、16天胎鼠和生后1天的仔鼠的后肾组织体外培养的存活发育情况,与同期在体比较,建立能模拟体内生存环境稳定的肾组织培养模型。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光镜连续切片技术结合体视学定量分析方法,观察、检测培养后肾组织的存活情况以及培养前后肾脏皮质的发育状况。结果对同一胚(日)龄小鼠后肾组织随培养时间逐渐发育,直至成熟;且随胚(日)龄的增加,肾组织块存活比率逐渐下降,肾脏皮质的发育呈下降趋势。结论小鼠后肾组织体外培养胚(日)龄越小其存活发育情况越好,E12天取材培养的肾组织与在体发育一致,利用微孔膜肾组织培养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神经组织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应用交联处理的胶原支架,来减缓其降解过多、易收缩变形、机械性能不足等缺点.方法 采用冷冻-冻干法构建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并通过戊二醛交联构建具有良好抗细胞收缩稳定性和细胞相容性的胶原支架.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各类支架的尺寸变化,研究了戊二醛交联对支架抗细胞收缩能力的影响.结果 戊二醛交联后的胶原/壳聚糖支架未见明显收缩,其细胞活性也始终高于干热交联支架.结论 戊二醛能有效地提高胶原基支架的抗细胞收缩能力,并保持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利用脂肪干细胞与Ⅰ型胶原凝胶复合构建新型骨组织工程复合体的可行性并对其体内外成骨分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取3月龄日本大耳白兔肩胛部皮下脂肪,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细胞,于体外依次进行骨、软骨、脂肪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取第3代细胞与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于成骨诱导条件下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情况并对其碱性磷酸酶、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进行检测,同时设立单层贴壁培养细胞作为对照(n=4);两周后移植于裸鼠皮下,12周后处死动物,依次行放射学、组织学检测观察成骨情况(n=3)。结果(1)所获细胞具备骨、软骨、脂肪多向分化潜能,为多能干细胞。(2)形态学观察显示脂肪干细胞呈三维立体生长状态,均匀、高密度悬浮于Ⅰ型胶原凝胶中。在体外成骨诱导条件下,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外基质矿化程度均显著高于单层贴壁培养细胞(P〈0.01,n=4)。(3)于裸鼠皮下移植12周后,放射学、组织学检测显示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体成骨明显(n=3)。结论(1)IⅠ型胶原凝胶可显著促进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2)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复合物,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体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特别是腔隙性骨缺损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设计一套用于组织工程小血管内壁摩擦力测量的装置并对组织工程血管的材料进行初步的测量,以验证装置的可靠性和相关结论。方法根据血液动力学的原理,对血管的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确定组织工程血管内皮细胞摩擦力的测量方法,从而设计完成整套装置并对弹性元件进行测量,并进行组织工程降解材料聚羟基乙酸PGA构成的管状支架进行摩擦力的测量。结果设计完成了测量组织工程血管内壁摩擦力的实验装置,弹性元件的牵拉力与位移的关系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聚羟基乙酸PGA管状支架的摩擦力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测量组织工程血管内壁摩擦力的实验装置是可行的,聚羟基乙酸PGA管状支架的摩擦力与流速基本呈现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