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采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联合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筛查深静脉血栓高危风险的老年术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医疗护理干预,以减少和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普外科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200例,入院24h内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对于评分≥3分的高危风险患者,给予TEG监测,筛查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进行分级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凝血反应时间(R)、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指标等变化,统计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200例老年患者中,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分≥3分的61例,其中共筛查出高凝患者16例.经分级干预后,患者各项指标均好转,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 采用血栓弹力图联合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筛查择期手术的老年高凝患者,并行分级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肝移植术中血栓弹力图(TEG)和常规凝血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4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无肝期10 min(T2)、新肝期后15 min(T3)、关腹前30 min(T4)四个时点测定静脉血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激活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动脉血TEG指标: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时间(K)、角度(α)、最大振幅(MA).结果 R与PT、INR、APTT成正相关(r分别为0.891、0.931、0.702,P<0.05或P<0.01),与FIB成负相关(r为-0.706,P<0.05).α与PT、INR、APTT成负相关(r分别为-0.864、-0.844、-0.678,P<0.05或P<0.01).MA与FIB、Plt成正相关(r分别为0.779、0.817,P<0.01),与PT、INR、APTT成负相关(r分别为-0.843、-0.829、-0.704,P<0.05或P<0.01).结论 肝移植术中TEG指标和常规凝血监测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 研究晶体或胶体预充液对O型与非O型血剖宫产产妇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方法 择期单胎足月剖宫产产妇60例,ASA Ⅰ或Ⅱ级,根据血型和预充液随机分为四组:O型血复方氯化钠组(A1组,n=15),非O型血氯化钠组(A2组,n=14),O型血6%羟乙基淀粉130/0.4组(B1组,n=15),非O型血6%羟乙基淀粉130/0.4组(B2组,n=16).分别在麻醉前和预扩容完成时抽血测定TEG和血常规.结果 预扩容完成时A1、B1组Hb、Plt、最大振幅(MA)明显降低(P<0.05),B1组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明显延长,α角减小,达MA 30 min后血凝块溶解率(CL30)、凝血指数(CI)降低(P<0.05),B2组MA、α减小,CI降低(P<0.05).6%羟乙基淀粉130/0.4和O型血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和O型血对剖宫产产妇TEG指标存在相加作用,但是凝血功能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在诊断营养不良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和20例正常人,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凝血功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脂和TEG。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和营养正常组,比较三组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1)MHD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6.6%,营养不良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低于营养正常者(P〈0.05)。(2)营养正常组患者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不良组与对照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延长,纤维蛋白原升高(P〈0.05);与营养正常组比较,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MHD患者TEG反应时间(R值)延长,凝血指数(CI)负值增大,营养不良患者最大振幅(MA值)增大(P〈0.05)。营养不良组与营养正常组比较,MA值增大,CI负值增大(P〈0.05)。结论MHD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凝血功能改变较为复杂,常规凝血功能结合TEG检查能够早期发现不同营养状况血透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0月1日~2015年8月1日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8例,根据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监测方法分为TEG组(n=39)和经验治疗组(n=39)。TEG组测量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血栓最大幅度(Ma值)和凝固角(α值)等项参数,根据测量结果输注血液制品。经验治疗组则根据出血量及血气分析结果,按照经验疗法进行围手术期管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TEG组的出血量以及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均较经验治疗组明显减少(P<0.01);术后6、24 h引流量,teg组较经验治疗组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二次开颅手术率和30 d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EG可监测凝血功能,指导输血,减少血液制品输注量,减少术后颅内出血发生几率,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7例,随机分为 常规治疗组与个体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100 mg/d抗血小板治疗。个体化治疗组应用 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将高危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d,低危组给 予阿司匹林100 mg/d抗血小板治疗。7 d后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 stogram,TEG)及CYP2C19基因型 检测,结合TEG及CYP2C19基因型结果,决定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随访1年,比较个体化治疗组和常规 治疗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 结果 CYP2C19快代谢基因型、中间代谢基因型患者应用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慢代谢 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 =0.018,P =0.015)。个体化治疗组(112例)和常规治疗组组(95例)终点事 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1)。 结论 CYP2C19快代谢基因型、中间代谢基因型患者应用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慢代谢 型。与阿司匹林常规治疗方案相比,利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TEG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方 案未显示降低缺血性卒中后终点事件发生率,可能需要更大规模、随访时间更长的研究。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用于血液肿瘤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效果。方法按照出血症状将4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18例出血患者,对照组为22例未出血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和血小板计数进行检测。清晨空腹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进行血凝四项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分别为(8. 36±4. 12)×10^9/l和(24. 78±5. 19) mm,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减少计数(25. 29±10. 58)×10^9/l和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42. 18±6. 32) mm,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凝四项检测结果中,观察组PT、APTT、TT和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以最大振幅≤40 mm、血小板计数≤20×10^9/l为临界值,最大振幅与血小板计数敏感性相同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性最大振幅远远高于血小板计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弹力图用于血液肿瘤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中效果显著,能够综合测定出血小板的凝血活性,血栓弹力图在预防性输注血小板中特异度要远远高于血小板减少,有着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胶囊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内皮损伤大鼠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通心络胶囊0.21 g/kg组、血府逐瘀胶囊1.6、0.8和0.4 g/kg组。2 g/kg蛋氨酸灌胃造模,1次/天,连续4周。造模同时,各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1(ET-1)和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血小板数目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枸橼酸钠抗凝测TEG。结果血府逐瘀胶囊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血清Hcy和ET-1水平(P0.01),0.8 g/kg组能够显著升高血浆NO和MPV,降低血小板数目(P0.05)。血府逐瘀胶囊1.6 g/kg组R值明显升高(P0.05),MA值显著降低(P0.01);血府逐瘀胶囊0.8 g/kg组R值明显升高,Angle和MA值显著降低(P0.01);血府逐瘀胶囊0.4g/kg组MA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能够明显缓解内皮损伤大鼠血小板功能亢进及高凝血因子状态,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凝血弹性图应用于同种原位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凝血弹性图(thrombelastograghy,TEG)监测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的凝血功能,指导术中凝血功能的诊断及用药。方法 25例肝移植患者按原发疾病分成两组,肝硬变组15例,肝癌组10例,接受原位肝移植术,无肝期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无肝期前(手术开始后120min)、无肝期后30m:n、新肝期前5min和新肝期后5min、15min、30min、60min及120min9个时点,分别观察硅燥土激活的全血TEG的参数改变,即反映第一块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的时间(r),血凝块强度达到20min振幅的时间(K),纤维蛋白和血凝块加固速度(α),以及纤维蛋白凝块最终强度(MA)。25例中有8例于新肝期后5min同时观察了肝素酶修正后的TEG的变化。结果 肝硬变组TEG值4项参数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肝肿瘤组TEG值4项参数的变化均在新肝期后5min、15min、30min及60min。与术前值相比,两组TEG值均表现为r与K延长,α与MA减小(P<0.05,P<0.01)。其中8例新肝期后5min,有肝素酶与无肝素酶的全血TEG值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后者的r和K明显延长,α和MA明显减小;后者经静脉注射鱼精蛋白50一75mg后,两组TE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凝血紊乱主要发生在无肝期及新肝早期,肝素酶修正后的全血TEG可提示新肝期体内存在肝素化效应,需用鱼精蛋白拮抗。  相似文献   
50.
目的本研究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观察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APP)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的主动脉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的患者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23~65岁,ASAⅡ~Ⅳ级。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研究组手术同时进行APP分离,对照组仅进行术中血液回收和异体输血等常规血液保护措施。于诱导后(T1)、肝素化前(T2)、离开手术室前(T3)和术后24h(T4)采集血液标本,检测TEG的反应时间(TEG-R)、凝集时间(TEG-K)、凝集块形成速率(TEG-α)、HBG、大血小板比例(P-LCR)和即时振幅(TEG-A)、最大振幅(TEG-MA)、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min内血凝块将要溶解的百分比(TEG-EPL)和凝血综合指数(TEG-CI);TEG行高岭土、肝素酶双检测。CPB停止后每小时监测血气,并根据术野出血情况检测血液常规(Hb、Plt、MPV、PLCR)和TEG以指导输血。结果与T1时比较,T4时研究组TEG-R、TEG-K明显缩短(P0.05),TEG-A、TEG-MA明显减小(P0.05),TEG-EPL、Plt明显降低(P0.05),TEG-CI、MPV、P-LCR明显升高(P0.05),两组Hb明显降低(P0.05)。T2时研究组TEG-A、TEG-MA、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3时研究组TEG-K明显短于对照组、TEG-EPL、H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EG技术证明,APP对DHCA主动脉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